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凉山彝族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1
作者 陈阳 舒波 张睿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共11页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9.40%;其次为耕地,面积占比为19.74%,其中旱地为主,分布零散;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占比较小。(2)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其中林地与草地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小,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受地形影响较大。(3)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加,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分布指数呈增加趋势,分布优势位逐渐显现;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与旱地的分布指数则显著下降。(4)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形状指数的分布随地形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斑块密度、聚合度指数以及分离度指数呈现出波动变化。基于上述结论,研究建议持续推进高海拔区域聚落易地搬迁和坡耕地整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梯度效应 景观格局 凉山彝族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永安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2
作者 谢光权 曾真 +2 位作者 袁梦 檀东昊 吴小刚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0,32,共11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量与地形位指数梯度相结合,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永安市2001年、2011年以及2021年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6354、0.6291、0.6285,总体生境水平较好,但呈下降的趋势。(2)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呈现研究区中间部分生境质量较差,随着研究区中部集中区域向外逐步扩大,生境质量逐步升高。(3)永安市生境质量分布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其平均生境质量随着地形位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地形梯度效应 永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 王平 +1 位作者 段霄 赵子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究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大山包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地形梯度分析法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其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①大山包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 [目的]探究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大山包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地形梯度分析法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其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①大山包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地形位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②耕地、建设用地、水域优势分布的地形位指数区间均为0.26~0.53,林地为0.53~1.21,草地为0.44~0.60,未利用地为0.26~0.53,0.71~1.21。③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加分别由234.75,0.82逐渐降低至218.49,0.63再分别升高至221.02,0.67,且二者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④各地类分布的分形特征明显,分维数介于1.1911~1.6688,各地类的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林地(0.3089)>建设用地(0.2828)>耕地(0.2641)>未利用地(0.1997)>水域(0.1688)>草地(0.1351)。[结论]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地形梯度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效应 空间结构 大山包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启刚 王陶 +3 位作者 刘栩位 周浪 彭春花 傅俊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这四期生境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引入地形位指数,从时空维度分析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呈略微波动的总体上升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上... 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这四期生境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引入地形位指数,从时空维度分析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库区消落带生境质量呈略微波动的总体上升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上升幅度为0.02;(2)生境质量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保持稳定并略微上升,呈现“库首稳定—库腹波动—库尾下降”的空间格局;(3)11年间研究区生境质量在不同地形梯度等级上的变化基本一致,先下降后上升,其中上升幅度随梯度等级增加而变大,生境质量上升平均值为0.03,整体变化状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地形梯度效应 InVEST模型 三峡库区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研究——以三明市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真 艾婧文 +2 位作者 陈凌艳 何天友 郑郁善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一直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山地城市因其复杂、敏感的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更容易受到冲击.因此,深入分析山地城市的生境质量是改善当地生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本次研究选用InVEST模型对三...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一直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山地城市因其复杂、敏感的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更容易受到冲击.因此,深入分析山地城市的生境质量是改善当地生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本次研究选用InVEST模型对三明市区2011、2021年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测算,评估三明市区范围的生境等级,结合地形位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梯度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内的生境质量进行驱动力分析,探寻影响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三明市区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39 9、0.595 3,生境质量水平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空间上呈现出外高内低的现象.(2)三明市区的生境质量展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以高质量生境区域集聚和低质量生境区域集聚作为主要集聚特征.(3)三明市区的生境质量分布指数具有显著的地形位梯度效应,高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有绝对优势,低生境质量在低地形位梯度上有绝对优势.(4)在研究区域的生境质量驱动力分析中,自然环境的影响高于社会因素.研究结果加强了对山地城市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的认知,对三明市区生境质量提升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生境质量 地形梯度效应 三明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6
作者 程静 王鹏 +1 位作者 陈红翔 韩永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效应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州山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龚熊波 杨波 +1 位作者 刘雨先 王守梅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为进一步定量探究地形因子在土地利用中的影响程度大小,以湘西州山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从DEM数据中提取了湘西州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信息,并利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系统探究了该州土地利... 为进一步定量探究地形因子在土地利用中的影响程度大小,以湘西州山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从DEM数据中提取了湘西州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信息,并利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系统探究了该州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同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湘西州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地形梯度效应,高程、坡度与地形位指数对空间格局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一般分布于低地形位区间,其中水域在坡度地形位中同时处于低地形位和高地形位区间。林地大多分布于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呈现随地形位指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3)湘西州景观中的耕地破碎度最大且空间结构最为复杂,林地占主体且集聚性最高,景观类型分布不均,景观结构有待优化。该结果可以为湘西州山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与建议,助力其减贫发展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地形梯度效应 景观格局指数 贫困山区 湘西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波 林孝松 +3 位作者 牟凤云 王莹 程植 贾腊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2,共11页
为研究山丘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以渝东北11个区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ESV的时空演变及不同地形要素ESV的梯度效应。结... 为研究山丘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以渝东北11个区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ESV的时空演变及不同地形要素ESV的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面积占89%以上。随着时间变化,林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地覆被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2)研究区森林ESV占主导地位,面积占67%以上。随着时间变化,ESV逐渐增加,其中水域ESV增加最显著,为39.19亿元,次为林地,17.92亿元,草地和耕地ESV分别减少16.27,2.09亿元。研究区ESV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向自相关关系,高值与低值呈明显集聚特征。(3)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ESV随海拔梯度增加而减少,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随地形位梯度增加,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效应 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地丘陵区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振华 田鹏州 唐雅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86,407,共9页
[目的]明晰洞庭湖流域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为国土空间新格局构建、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多源国土信息数据支持下,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视角,运用功能归并法、图谱法、标... [目的]明晰洞庭湖流域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为国土空间新格局构建、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多源国土信息数据支持下,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视角,运用功能归并法、图谱法、标准差椭圆和地形位指数等方法,揭示1990年以来国土空间功能变化异质性特征,探讨功能变化下地形梯度效应。[结果]将洞庭湖流域国土空间功能的服务状态划分为主导、重要、次要和无4种类型,30年来流域生产、生活功能占主导地位的国土面积缓慢增加,生态功能占主导地位的国土趋于萎缩,功能强弱变化区集中于洞庭湖区、湘江流域等地,呈点状式分布特点。生产和生态功能变化呈显著方向性分布特点,生活功能变化规律性较差。生产和生活功能占据主导和重要地位的国土倾向分布于低地形梯度,生态功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土向高地形梯度区集中,地形为洞庭湖流域国土空间功能时空异质性形成的重要因素。生产、生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国土和生态功能占据次要地位的国土多为稳定型图谱,生产、生态功能的反复变化型图谱随地形位指数增长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结论]洞庭湖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应综合考虑地形梯度效应问题,以推动流域国土资源的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空间格局 地形梯度效应 洞庭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诗琪 周振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8,共9页
基于地形位梯度深入探究巢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小流域生态风险规避措施和未来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来展示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演变机理,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强化地貌... 基于地形位梯度深入探究巢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小流域生态风险规避措施和未来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来展示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演变机理,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强化地貌描述,开展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以低等级地形为主;在低、中低等级地形区内,人类活动干扰逐步增强,景观不规则程度加深;较低风险等级区对于高等级梯度空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而高风险区域更多地分布于低等级地形位;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中,以稳定型为绝对主导分布。巢湖流域在未来规划中要因地施策,注重水生态环境改善,严守生态红线,并防止过度扩张破坏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地形梯度效应 地学信息图谱 时空分异特征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