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稠密雨量观测的四川省复杂地形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秋雪 康岚 +1 位作者 龙柯吉 冯良敏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四川省空间稠密的3454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四川省7个区域近10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四川省汛期雨量有三个大值中心:盆地西南部雅安、盆地西北部安州区和攀西地区南部盐边,其中安州区是全... 基于四川省空间稠密的3454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四川省7个区域近10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四川省汛期雨量有三个大值中心:盆地西南部雅安、盆地西北部安州区和攀西地区南部盐边,其中安州区是全省的大暴雨中心,汛期雨量主要由R_(24)≥100 mm的天气过程贡献。(2)受山脉走向和地形陡峭程度影响,盆周大值区形态和等值线梯度均有明显差异,且累积雨量越大,站点越向山脉迎风坡集中。(3)夜雨比率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其中攀枝花夜雨比率为全省最大。(4)大雨及以上量级的强降水雨日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大暴雨日站点仅分布在盆地西部与高原的陡峭过渡区。另外盆地西北部暴雨日中出现小时雨强≥50 mm·h^(-1)的站点比率最高。(5)相较持续性大雨而言,持续性暴雨的站点分布受迎风坡地形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强降水 陡峭地形 夜雨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景观异质地形特质的识别与再利用:以首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愿 王雪涵 +1 位作者 王萌萌 朱育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工业遗产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其中工业景观被界定为文化景观子类以示特殊性。TICCIH《台北宣言》中强调亚洲工业遗产的异质地形特质,即工业活动遭遇土地反作用力制约形成的马赛克般异质性的地形,是人地关系演化历史的载... 工业遗产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其中工业景观被界定为文化景观子类以示特殊性。TICCIH《台北宣言》中强调亚洲工业遗产的异质地形特质,即工业活动遭遇土地反作用力制约形成的马赛克般异质性的地形,是人地关系演化历史的载体,对工业遗产整体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首钢为代表性个案,通过历史文献查找、历史地图校对等方法在区域、厂区、场景尺度识别工业景观的异质地形特质,提出开放空间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复写、空间场化的价值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工业景观 工业遗产 异质地形 首钢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竞 曹珂 +1 位作者 杨亚林 李若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丘、多丘、沟谷、坑凼7种中观地形,以及崖边、崖顶、缓坡、陡坡、陡坎、麓边、麓底、丘顶、丘缘、丘底、谷缘、谷底、坑缘、坑底14种微观址位;从城市空间、园区空间、场所空间三重空间尺度,梳理出地段功能统筹、城园视线导控、园区功能区划、园路交通组织、园景体系建构、特色空间营建、一体化场地设计7项设计响应要素;以“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高质效”为精明内涵,以城市人居空间综合质效提升、公园园区空间建设使用质效提升、游憩场所空间体验感知质效提升为增效目标,提炼总结出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方法,以期为存量更新时期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提质增效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城市公园 细分地形 层级传导 适应性设计 存量更新 空间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4
作者 龙柯吉 康岚 +4 位作者 黄晓龙 陈朝平 但玻 周威 张武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和低海拔区,利用2018—2021年数据基于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法、极端随机树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区构建雷暴大风预报模型,对2022年进行预报,获得逐3 h雷暴大风潜势预报,再利用气候背景将3 h预报时间降尺度到1 h,形成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逐3 h雷暴大风预报以自适应提升法效果最优,长时间检验和个例检验都表明,基于自适应提升法获得的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产品优于中央气象台产品,TS评分由0.0104提升至0.0595,空报率由0.988下降至0.808,业务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雷暴大风 机器学习 时间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河床地形对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
5
作者 魏松 戴齐超 +2 位作者 章飞凡 肖淑霞 陈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河道内采砂、疏浚、筑坝等人类活动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河床地形改变了河道水流流态,会威胁下游桥梁基础安全,但河床地形对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甚少。采用概化的平床、凹床和凸床3种墩前河床地形,考虑凹凸河床地形尺寸、与桥墩间距... 河道内采砂、疏浚、筑坝等人类活动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河床地形改变了河道水流流态,会威胁下游桥梁基础安全,但河床地形对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甚少。采用概化的平床、凹床和凸床3种墩前河床地形,考虑凹凸河床地形尺寸、与桥墩间距离、来水流速等因素,进行室内水槽试验,就河床地形对下游桥墩墩周局部冲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床相比,凹床使得墩前水平流速梯度减小、凸床则增大;凹床及凸床地形均导致墩周局部冲刷进程加快、冲刷程度加剧;凹床及凸床地形对墩前流速分布和墩周冲刷坑形态的影响程度与地形相对高度呈正相关、与地形变化点和桥墩间距离呈负相关。基于试验数据,得到考虑地形因素的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上游河床地形影响桥墩局部冲刷界限距离的概念及预测方法,可为实际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地形 局部冲刷 模型试验 冲刷深度 地形影响界限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6
作者 孙乃泉 刘铁华 +3 位作者 李貅 薛敬儒 蒋道君 梅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4,共7页
由于传统的地面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及地质勘察方法受场地及地形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隧道地质灾害源的探测任务,地空瞬变电磁法应用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地质灾害勘探可有效解决地形限制。地空瞬变电磁法以旋翼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地表线... 由于传统的地面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及地质勘察方法受场地及地形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隧道地质灾害源的探测任务,地空瞬变电磁法应用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地质灾害勘探可有效解决地形限制。地空瞬变电磁法以旋翼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地表线性源为发射源,具有施工快速简便、勘探深度大等优点。根据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空瞬变电磁工作流程,以宜涪高铁孟家垭隧道为例,开展地空瞬变电磁勘查工作,查明待建隧道区域的岩溶发育及安全隐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该方法为隧道设计、评估与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验证了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空瞬变电磁法 复杂地形 岩溶探测 三维瞬变电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区域应力表达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占荣 崔岚 +3 位作者 冷先伦 王川 杨闯 李时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1,38,共10页
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是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亦是控制边坡破坏形态与模式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表达方法,收集了15个已有河谷边坡应力钻孔实测数据,分析河谷应力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进而结合河谷区域的地... 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是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亦是控制边坡破坏形态与模式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表达方法,收集了15个已有河谷边坡应力钻孔实测数据,分析河谷应力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进而结合河谷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出河谷应力的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地形应力系数、坡高谷宽比、埋深坡高比共3个无量纲量,提出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三点表述方法;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25组河谷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给出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表达式拟合求解方法;最后开展工程案例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表达方法能有效识别应力的分布规律、分区特征和快速估算应力量值,当坡高谷宽比为4、坡角为80°时,最大地形应力系数约为0.91、埋深坡高比约为0.59、对应的应力量值约为1.91倍的自重应力;(2)当坡高谷宽比相同时,地形应力系数与坡角存在三角函数关系,即在应力降低区和增高区上升段的斜率与坡角余切值呈线性关系、应力增高区的地形应力系数最大值与坡角正弦值呈线性关系、地形应力系数最大值对应的埋深坡高比与坡角余弦值呈线性关系、应力增高区下降段的地形应力系数与埋深坡高比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应力 地形应力系数 应力表达方法 数值模拟 拟合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8
作者 陈阳 舒波 张睿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共11页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9.40%;其次为耕地,面积占比为19.74%,其中旱地为主,分布零散;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占比较小。(2)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其中林地与草地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小,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受地形影响较大。(3)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加,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分布指数呈增加趋势,分布优势位逐渐显现;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与旱地的分布指数则显著下降。(4)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形状指数的分布随地形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斑块密度、聚合度指数以及分离度指数呈现出波动变化。基于上述结论,研究建议持续推进高海拔区域聚落易地搬迁和坡耕地整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梯度效应 景观格局 凉山彝族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运营公路隧道岩溶勘查中的应用——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为例
9
作者 孙乃泉 李天祥 +2 位作者 戚志鹏 程旺盛 曹华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在地形复杂条件下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勘查的局限性,采用结合地面与空中电磁信号的地空瞬变电磁法可以克服供电和负载的限制。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金兰隧道为例,结合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采用基于反函数原...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在地形复杂条件下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勘查的局限性,采用结合地面与空中电磁信号的地空瞬变电磁法可以克服供电和负载的限制。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金兰隧道为例,结合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采用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全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分析隧道区域三维视电阻率特征。该方法通过展示地下介质的电性分布,精确识别灾害源及导水通道,相比传统视电阻率计算,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全域定义提升了探测的精度和深度。结果表明:地空瞬变电磁法结合全域视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精准定位隧道内的低电阻率区域,为隧道灾害抢险与治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复杂地形 岩溶勘查 隧道 地质灾害 全域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形履带车辆复合悬挂系统多目标优化研究
10
作者 孙宝 高敏 +2 位作者 李占龙 常艺红 赵宇翔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9-978,共10页
全地形履带车辆因其在复杂的行驶环境中表现优异,广泛应用于军事、救援和农业等领域,但对其悬挂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对全地形履带车辆并联仿生型复合悬挂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平顺... 全地形履带车辆因其在复杂的行驶环境中表现优异,广泛应用于军事、救援和农业等领域,但对其悬挂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对全地形履带车辆并联仿生型复合悬挂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平顺性。首先,通过多尺度法数值求解系统动力学方程,确定关键目标函数;其次,以位移传递率和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建立该悬挂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使用优化算法确定弹簧阻尼器的最优安装角度,以及相应的最优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挂系统具备较优的隔振性能,验证了方法在复杂悬挂系统优化中的有效性,为仿真实验的参数设置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类似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履带车辆 复合悬挂 多目标优化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前-震后高精度地形点云数据提取三维地表同震位移场信息
11
作者 魏占玉 何宏林 +1 位作者 邓亚婷 席茜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8,共22页
地震破裂带附近同震位移和变形模式对于深入理解地震破裂过程、断层行为及活动断层与地形地貌关系等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一种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利用地震前后地形点云进行差分确定断层近场三维同震地表位移。在川西大凉山断裂带交际河... 地震破裂带附近同震位移和变形模式对于深入理解地震破裂过程、断层行为及活动断层与地形地貌关系等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一种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利用地震前后地形点云进行差分确定断层近场三维同震地表位移。在川西大凉山断裂带交际河断层上选取2期SfM地形点云叠加同震位移场模拟震前-震后点云,测试ICP方法获取同震位移场的精度。该方法在网格边长>50m的条件下可准确恢复同震位移场的方向和幅度,水平和垂直精度分别为20~10cm,这与地形点云定位精度相当。随着点云密度和网格窗口尺寸减小,该方法恢复同震位移场等的精度将降低。通过分析树木生长、房屋建设、河流侵蚀等地形变化对恢复位移场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大网格尺寸可使震前-震后点云具有足够地形结构进行匹配,以减小局部地形变化对恢复位移场的影响,网格窗口尺寸是在具有足够地形结构的大尺度和具有更精细分辨率的小尺度之间的权衡。文中所述的ICP方法利用震前-震后高精度点云可获取地震破裂带附近精细的三维地表位移场,为浅层断层滑动和破裂带变形提供了新的约束,有助于研究地震破裂过程和断层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同震位移场 ICP算法 地形点云 地震破裂 活动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沟谷地形下高填方箱涵涵周土压力离心试验研究
12
作者 冯忠居 姚婉婷 +2 位作者 王伟 王思琦 王溪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梯形沟谷地形下高填方涵洞的涵周土压力较为复杂,且与上埋式及沟埋式涵洞差异较大。为探明山区梯形沟谷地形下高填方箱涵的涵周土压力特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沟谷宽跨比B/D、沟谷坡度α对箱涵涵周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梯... 梯形沟谷地形下高填方涵洞的涵周土压力较为复杂,且与上埋式及沟埋式涵洞差异较大。为探明山区梯形沟谷地形下高填方箱涵的涵周土压力特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沟谷宽跨比B/D、沟谷坡度α对箱涵涵周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形沟谷地形的沟谷宽度及坡度均对高填方箱涵结构受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沟谷坡度在30°~60°、沟谷宽跨比B/D<3时影响程度最大;沟谷地形下高填方箱涵的涵顶垂直土压力、涵侧水平土压力及涵底反力均与沟谷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沟谷坡度呈负相关关系;沟谷宽跨比B/D<3时,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系数Ks<1,沟谷坡度α>30°后,涵顶垂直土压力开始由应力集中转化为应力扩散;建议进行高填方箱涵设计时,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的梯形沟谷地形,选择沟谷宽跨比B/D<3且沟谷坡度较大的区域跨越,以保证地形对箱涵的减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洞工程 涵周土压力 离心模型试验 高填方箱涵 沟谷地形 沟谷宽度 沟谷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陈佳莹 王傲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和波浪周期3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偏度、不对称度和厄塞尔数峰值的幅值均在礁坪台阶附近达到最大值,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幅值整体上均随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在差异坡度礁坪上随厄塞尔数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其参数化拟合得到不同礁坪区域内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波 珊瑚礁 岛礁地形 非线性特征 偏度 不对称度 厄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度地形分析的优化算法调度方法
14
作者 朱晓东 任春晓 +2 位作者 刘晓兰 陈科 余春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9,共8页
由于不同的优化问题具有不同的适应度地形,而一种优化算法通常只在某一种适应度地形上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度地形分析的优化算法调度方法(FL-AMAS)。首先,通过提取优化目标函数的局部峰簇数特征来描述优化问题的地形特... 由于不同的优化问题具有不同的适应度地形,而一种优化算法通常只在某一种适应度地形上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度地形分析的优化算法调度方法(FL-AMAS)。首先,通过提取优化目标函数的局部峰簇数特征来描述优化问题的地形特征,根据地形特征选择相应具有优势的算法,利用对算法的调度发挥不同算法的最大优势;其次,根据优化问题对探索性与开发性的平衡要求,选择了具有高开发能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和具有高探索能力的差分进化算法(DE)作为调度使用的算法,根据不同的适应度地形特征来选择更适合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准测试集上,相较于单独使用HHO,FL-AMAS在收敛性能上提升了75%;与DE算法相比,FL-AMAS收敛性能提升了40%。将FL-AMAS与6种先进算法进行比较,在75%的基准测试集上,FL-AMAS的收敛精度均优于这些算法。通过调度其他类型优化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也验证了所提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和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调度 适应度地形 特征提取 局部峰值点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地形影响的光伏组件流固耦合风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陈伏彬 王羽 +1 位作者 祝瑜哲 王薇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1)坡面引起气流堵塞,致使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增加,同时也降低光伏阵列中前排光伏组件对后排光伏组件的遮挡效应;2)从流场特征中可看出,迎风前缘的首块光伏组件产生旋涡,脱落于后排区域,致使第2块光伏组件前流场变得复杂,第3块光伏组件周流场则相对稳定,说明越处于下游的光伏组件受流场影响越小;3)光伏组件的振动由低阶振型主导,坡面对后排光伏组件振动有较大影响;4)间距增大对位于坡面上的光伏阵列振动响应有影响,且随着坡角的增大影响更加显著;5)增加坡面上光伏阵列的高度,首块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变化较为明显,其余两块光伏组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地形 流固耦合 风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地形的着陆飞机尾涡演化数值模拟:以重庆江北机场为例
16
作者 潘卫军 陈志远 +2 位作者 栾天 张琛 邓蕾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937-10947,共11页
尾涡作为限制飞机间隔的重要因素,如何加速尾涡耗散以提升机场容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基于真实地形开展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就地形对于尾涡演化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选用F构型A332机翼模型在重庆江北机场02R跑道着陆为拟研究场景... 尾涡作为限制飞机间隔的重要因素,如何加速尾涡耗散以提升机场容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基于真实地形开展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就地形对于尾涡演化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选用F构型A332机翼模型在重庆江北机场02R跑道着陆为拟研究场景,利用Fluent软件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将实验所得计算结果与无地形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形能够引导尾涡移动,从而增加下沉距离使其远离下滑道,根据分析结果显示,有地形条件下增加最大下沉距离为无地形条件下的22倍,同时地形对尾涡的形态破坏能够更早激发Crow长波不稳定性,使其在9个翼展位置基本完成内机身襟翼涡的耗散,且地形可限制尾涡影响范围,有地形条件下涡核间距最大缩减量约为26.5%。因此,所研究的真实地形对于减小后机尾涡遭遇风险,缩小尾流间隔,提升跑道容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地形 数值模拟 尾涡演化 着陆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峰地形狭管风效应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杨伟超 周上淇 +1 位作者 王剑 邓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0-3063,共14页
当平稳来流穿过由2座相邻山体构成的双峰地形时,将出现风速加速的“狭管效应”,使下游流场表现出非定常的湍流特性,严重影响到高速列车行驶的稳定和安全。为揭示双峰地形的风场特征及其对高速列车气动行为的影响,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 当平稳来流穿过由2座相邻山体构成的双峰地形时,将出现风速加速的“狭管效应”,使下游流场表现出非定常的湍流特性,严重影响到高速列车行驶的稳定和安全。为揭示双峰地形的风场特征及其对高速列车气动行为的影响,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与“马赛克”网格技术,建立了大气-双峰地形-车-桥-风屏障三维精细化CFD动模型,分析横风作用下相邻山体间距(0、5、10和70 m)对下游流场的风速、湍流强度和功率谱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有、无风屏障条件下高速列车的气动性能、车体表面压力及其周围流场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山体间距为0 m时,下游流场风速加速效应最显著,瞬态风速最高可达来流风速的1.596倍,且高湍流强度区域的面积最大;设置风屏障可有效缓解加速来流对列车的冲击,列车气动荷载的波动幅值可降低64.1%~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地形 狭管效应 高速列车 气动荷载 风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CF的复杂地形下深海采矿柔性软管力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邹丽 国奇 +3 位作者 金国庆 于宗冰 胡健 钱浩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深海采矿系统中柔性软管的空间构型和动态响应直接影响矿物输送效率和管道使用寿命。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建立了几何非线性柔性软管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底复杂地形下柔性软管的几何参数和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 深海采矿系统中柔性软管的空间构型和动态响应直接影响矿物输送效率和管道使用寿命。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建立了几何非线性柔性软管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底复杂地形下柔性软管的几何参数和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软管靠近采矿车一端的空间构型显著变化,软管的几何参数(软管两端与y轴夹角α和β,软管弯折角度θ)对地形变化不敏感,但其力学特性(对中间仓和采矿车的牵引力)对地形变化敏感;在几何特性方面,随着采矿车运动,α和β呈线性下降趋势,θ呈线性上升趋势,且α和β的线性变化趋势的斜率一致;在力学特性方面,相同地形下,增加采矿车行驶速度会导致柔性软管牵引力的振动频率降低,振幅增加;相同速度下,凹地形上软管的振幅最小,凸地形上振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柔性软管 绝对节点坐标法 复杂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域侵蚀沟形态发育及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19
作者 张瑜 徐子棋 +4 位作者 孙玥 崔斌 李昊伦 岳航宇 陈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53-56,62,I0007,共6页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多位于坡耕地,沟蚀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侵蚀形式,不仅损毁农田,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机械耕作,严重阻碍区域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提高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研究精度,在吉林省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域选择4个典型农田单元,...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多位于坡耕地,沟蚀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侵蚀形式,不仅损毁农田,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机械耕作,严重阻碍区域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提高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研究精度,在吉林省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域选择4个典型农田单元,利用精度为1 cm的无人机RTK技术,详细调查研究区内侵蚀沟数量、尺寸、形态等,并分析地形因子对侵蚀沟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4个典型农田单元共有侵蚀沟65条,其中细沟、浅沟、切沟数量占比分别为0、3.08%、96.92%,以切沟为主,没有细沟分布;(2)侵蚀沟面积多在127.73~6000.00 m^(2),长度多在100~1500 m,宽度多在1.00~11.01 m;(3)万良农田单元侵蚀沟数量最少,形态简单,但发育度最高,柳河1农田单元侵蚀沟数量较多,形态复杂,但发育度最低;(4)经侵蚀沟发育度主成分分析,侵蚀沟长度、宽度、沟道面积、沟道体积、沟道周长、形态指数均是表征侵蚀沟发育度的重要因子;(5)经侵蚀沟形态和发育程度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冗余分析,发现汇水区坡度、汇水区面积、沟头坡度、海拔均是影响侵蚀沟形态和发育特征的重要因子,对比上述因子,沟头到分水岭距离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形态发育 地形 东北黑土区 低山丘陵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eodyn WT的复杂地形测风塔布置
20
作者 张照煌 计新宇 肖彧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风资源分析对于风电场的建立至关重要,而测风数据的获取是风资源分析的重要前提。测风塔的布置方案直接影响了测风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文章以复杂地形下某风电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使用Meteodyn WT软件对该风电场的风资源... 风资源分析对于风电场的建立至关重要,而测风数据的获取是风资源分析的重要前提。测风塔的布置方案直接影响了测风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文章以复杂地形下某风电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使用Meteodyn WT软件对该风电场的风资源情况进行了模拟。从不同数量、位置测风塔布置方案下的测风塔风速和风电场年发电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下测风塔所能代表的范围极小,选取代表性测风塔时,须要对不同地形进行分区,建议使用多塔综合的方式;特殊地形下的测风塔不能作为整个风电场的代表性选择,但当出现遮挡或者跨地形的情况时,须要在该位置单独设立一座测风塔从而降低误差。该结果可为复杂地形下的测风塔选址和数量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风资源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dyn WT 测风塔布置 复杂地形 发电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