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宗全 朱筱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层序地层学研究已在陆相湖盆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陆相湖盆的地层对比、沉积体系空间分布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坳陷湖盆在基底受压变形过程中 ,常在盆缘形成地形坡折带 ,以坡折为界 ,基底的沉降速率和原始地形坡度等控制层序发育的... 层序地层学研究已在陆相湖盆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陆相湖盆的地层对比、沉积体系空间分布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坳陷湖盆在基底受压变形过程中 ,常在盆缘形成地形坡折带 ,以坡折为界 ,基底的沉降速率和原始地形坡度等控制层序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其两侧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层序的发育模式和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通过对基底沉降速率、湖平面变化速率、沉积物充填速率、沉积物充填准则、岩相确定原则等数学模型的建立 ,模拟了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坳陷湖盆的层序发育和相演化过程。实际资料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模拟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坳陷湖盆 地形坡折带 可容空间增长速率 沉积物充填速率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9
2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65-371,共7页
渤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幕裂陷、多旋回叠加、多成因机制复合的特征,盆地中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尺度、不同产状、不同性质的断层纵横交错和上下叠置,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构造极其复杂而有层次,造就了渤海海域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根... 渤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幕裂陷、多旋回叠加、多成因机制复合的特征,盆地中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尺度、不同产状、不同性质的断层纵横交错和上下叠置,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构造极其复杂而有层次,造就了渤海海域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根据坡折带的成因、平面组合样式及控相的差异性,可将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划分为伸展型边界断裂坡折带、走滑型边界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基底先存地形坡折带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坡折带是陆相断陷盆地碎屑物质富集的主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坡折就一定能找到砂体,“山(有效物源)—沟(大型长期侵蚀沟谷)—坡(古坡折带)—面(层序界面)”的有效配置是在坡折处形成砂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伸展型边界断裂 走滑型边界断裂 沉积 基底先存地形坡折带 沉积体系 渤海海域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被引量:99
3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沉积层序细分成可以确定首次湖泛面和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两种类型 ,建立了这两种类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前者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后者由湖侵和湖退体系域构成。在断陷型湖盆中 ,可将盆地缓坡由同生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势变化带作为地形坡折带 (构造坡折带 )并用于确定首次湖泛面 ,进而讨论了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多种识别标志 ,建立了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的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陆相坳陷型湖盆 断陷型湖盆 沉积物 充填序列 地形坡折带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its control over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No.I slope break,Tazhong,Tarim block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云峰 王振宇 +2 位作者 屈海洲 罗春树 李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35-744,共10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cian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well drilling,logging,geophysical data,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core and the paleontology.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belongs to the sequence Ⅳ of Ordovician.The second member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s prograde sedimentation in highstand systems tract,and is 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reef flat.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thickness of reef fl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 of secondary sea level.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in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show that the lat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is dissolved and cemented by the meteoric fresh water and mixed water.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is developed at the top of parasequence and high place of geomorphology.Atmospheric diagenetic lens is formed.The developing regul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can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predi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Upper Ordovician Tazhong I slope break Tarim b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