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差异及其对CSLE模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杨建和 肖莉 +2 位作者 黄川雄 严冬春 文安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解析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分布差异,为进一步加强土壤侵蚀模型在三峡地区应用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30、12.5和5.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流向法、汇流面积法和分段坡长法,结合GIS平台分析地形因子,利用CSLE模型探讨... 解析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分布差异,为进一步加强土壤侵蚀模型在三峡地区应用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30、12.5和5.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流向法、汇流面积法和分段坡长法,结合GIS平台分析地形因子,利用CSLE模型探讨土壤侵蚀信息差异。结果表明:1)3种分辨率下,3种方法的地形因子都表现为最大值较高,平均值很低,分辨率越高,平均值变高。基于30和12.5 m分辨率DEM提取计算的地形因子出现大量0值栅格,不足以表征具体的地形因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时建议采用>5 m分辨率的地形因子。2)基于DEM采用3种算法计算的地形因子在各坡段上普遍高于经实测坡度坡长取得的地形因子,坡度>25°的地形因子相对误差较大。3)基于3种地形因子算法下运行CSLE模型评价的区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无明显差别,但具体分析侵蚀强度、各坡段侵蚀模数或侵蚀量时存在差异。三峡库区地形因子采用分段坡长法相对合理,但仍需斟酌细沟与沟间侵蚀比率对模型评价该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地区应用经验模型准确评价土壤侵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地形因子 空间差异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江中游河谷地带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套日嘎娜 冯柘菡 +1 位作者 周金龙 杨东升 《高原农业》 2025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灌木与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从而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取样法,在沿河谷地带进行实地勘测后取样方,分析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灌木与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从而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取样法,在沿河谷地带进行实地勘测后取样方,分析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灌木层中,最高月均气温(ATmax)对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3项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海拔(ASL)和太阳辐射(TSL)的上升,均呈负相关;而随着年平均降水量(MAP)的上升,呈现正相关。在全年0℃以上积温(EAT)的影响下,呈现出随着积温降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在草本层中最高月均气温(ATmax)、年温差(AAT)、坡度(SLP)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均不显著。随着全年0℃以上积温(EAT)、海拔(ASL)和太阳辐射(TSL)的上升,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降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年平均降水量(MAP)的影响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最低月均温(ATmin)对Pielou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灌草层中,降水、温度都尤为重要,物种多样性在降水400~1000 mm区间种数较多,分布均匀,完整性好;而随着温度的影响多样性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界定后种群数量变少,多样性下降。因此,雅江中游河谷地带物种对水分的需求程度与温度条件的适配性依然是在因地制宜选择物种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灌草多样性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高秉丽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7期50-52,共3页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分析2000~2023年甘肃白龙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再利用DEM数据明晰NDVI对地形因素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白龙江流域近24年的植被状况呈改善状态;空间上,流...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分析2000~2023年甘肃白龙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再利用DEM数据明晰NDVI对地形因素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白龙江流域近24年的植被状况呈改善状态;空间上,流域植被改善面积较大,仅5.55%的地区植被退化;NDVI的变异系数以低波动变化(59.32%)和相对低波动变化(26.49%)为主。NDVI随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指数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坡向来看,阴坡NDVI最大(0.83),平坡NDVI最小(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形因子 甘肃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的北票市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4
作者 韩克秋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13-15,共3页
通过对北票市ALOS/PALSAR DEM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定量探究4项地形因子受DEM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均值均随着DEM分辨率的减小而下降,整体频率偏向较低值,表明大尺度DEM模拟地表形态有较大的失真;DEM分辨率对地形起伏度的... 通过对北票市ALOS/PALSAR DEM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定量探究4项地形因子受DEM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均值均随着DEM分辨率的减小而下降,整体频率偏向较低值,表明大尺度DEM模拟地表形态有较大的失真;DEM分辨率对地形起伏度的影响最大,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最小;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表切割深度存在三次函数递减关系,而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起伏度存在线性递减关系。因此,应充分考虑分辨率合理性以准确描述地表形态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地形因子 水土流失 北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友谊 李松柏 钟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708-13717,共10页
为了探索都江堰—汶川G213线宽缓窄陡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提取研究区43条沟的地形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分析各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综合地形因子... 为了探索都江堰—汶川G213线宽缓窄陡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提取研究区43条沟的地形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分析各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综合地形因子临界模型;通过引入降雨因素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得到不同沟道形态的降雨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地形因子以0.51为沟道形态分界线,大于0.51为窄陡型沟道,小于或等于0.51为宽缓型沟道,利用北川部分沟道进行模型验证,准确性达99%;基于综合地形因子所划分的沟道类型,通过研究区降雨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得到综合地形因子和降雨因素之间的影响系数,利用随机向量机分类模型,对获得宽缓与窄陡沟道的降雨强度I和降雨历时D数据,建立I-D降雨阈值模型,I-D降雨阈值模型表明影响系数越大,地形因子就大,越利于泥石流的发生,激发泥石流所需的降雨阈值就越小,此类泥石流为窄陡型泥石流,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区域、沟道类型、时间段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综合地形因子临界模型 窄陡型沟道 宽缓型沟道 降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尾矿坝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
6
作者 许增光 宗丹 曹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尾矿坝渗流安全稳定性受地形条件影响显著,合理的尾矿库选址是坝体后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改变岸坡坡度、山谷宽度和沟谷纵坡比等因素,探究了单个地形因子对坝体渗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山谷两侧坡度对于尾... 尾矿坝渗流安全稳定性受地形条件影响显著,合理的尾矿库选址是坝体后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改变岸坡坡度、山谷宽度和沟谷纵坡比等因素,探究了单个地形因子对坝体渗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山谷两侧坡度对于尾矿坝坝体浸润线的影响最大,底宽的影响次之,沟谷纵坡比的影响最小。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实测DEM数据与地层勘察资料,构建了尾矿库三维渗流数值模型。提取地形因子对坝体渗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发现山谷地形是影响地下水流动状态的主要因素,建议选择沟谷纵坡比较小、地势较平坦的地形作为尾矿库的选址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地形因子与浸润线高程的关系公式。研究成果可为保障尾矿坝的安全稳定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地形因子 浸润线 渗流场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其地形因子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祎明 李国荣 +4 位作者 李希来 把熠晨 王克钰 姚文治 张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0-578,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大面积高寒草甸发生斑块化退化。为探究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各斑块类型间(裸地斑块、短期恢复斑块和长期恢复斑块)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地...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大面积高寒草甸发生斑块化退化。为探究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各斑块类型间(裸地斑块、短期恢复斑块和长期恢复斑块)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地形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3S(RS,GIS,GNSS)技术获取位于青海省河南县和玛多县4个典型研究区的斑块类型分布及地形因子数据,利用景观生态指数探究不同斑块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斑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斑块化程度最高的斑块类型都是长期恢复斑块。地形因子显著影响着不同斑块的分布,长期恢复斑块和健康草甸主要分布在阳坡平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化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 地形因子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史书汇 王晓云 李发文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形维数、平均长度比和流域圆度的5个定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冷热点分析对水系格局及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最高达0.84;5个定量预测模型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研究区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和地形因子存在“北冷南热”和“北热南冷”的显著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水系结构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全局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分析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尺度效应及其对水力侵蚀估算的影响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刚 王兴连 +4 位作者 艾克拜尔·热合木吐拉 马惟杨 王一峰 孙宝洋 李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5,共9页
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地形因子是水力侵蚀估算模型的关键参数。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地形因子多基于中低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但提取的坡度发生衰减、坡长发生扩张,显著影响水力侵蚀估算。通过总结坡度、坡长尺度效应及... 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地形因子是水力侵蚀估算模型的关键参数。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地形因子多基于中低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但提取的坡度发生衰减、坡长发生扩张,显著影响水力侵蚀估算。通过总结坡度、坡长尺度效应及其对水力侵蚀估算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地形因子尺度效应广泛存在于不同侵蚀类型区,但坡度衰减、坡长扩张规律迥异;地形因子尺度效应与区域地形复杂程度相关,并受地形信息空间频率组成、地形因子计算方式和截断方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区域坡度、坡长因子对DEM分辨率敏感度不同,其尺度效应对水力侵蚀估算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目前在坡度衰减、坡长扩张基本规律方面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坡度衰减和坡长扩张机制、坡度和坡长因子尺度效应耦合机理、人为活动引起坡面地形突变对地形因子尺度效应的影响机制、地形因子转换方法的区域适用性和地貌学原理及转换结果的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需加强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DEM 尺度效应 水力侵蚀估算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锥指数与多尺度地形因子的车辆通行性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晖春 连懿 +1 位作者 任杨千千 崔铁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针对传统车辆通行研究中地形分析尺度单一且未考虑天气对野外通行性影响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地评估地形对车辆野外通行的影响,同时考虑恶劣天气环境造成的土壤承载能力差异,建立雨季条件下融合土壤和地形因子的车辆野外通行成本模... 针对传统车辆通行研究中地形分析尺度单一且未考虑天气对野外通行性影响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地评估地形对车辆野外通行的影响,同时考虑恶劣天气环境造成的土壤承载能力差异,建立雨季条件下融合土壤和地形因子的车辆野外通行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常规的路径分析方式实现了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最佳路径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的行车路线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仅考虑单一坡度因子的传统判断方法相比,该模型精度提升了12%~39%,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区域,规划路径更加贴近实际行驶路线,可靠性和准确度明显提升,符合路径分析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通行性 圆锥指数 地形分析 多尺度地形因子 路径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分析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关系——以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宇翔 单绍朋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的小班数据为基准提取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区划小班作为研究区,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ArcMap 10.8获取高程、坡度和坡向,对研究区不同高程级、坡度级及坡向级的森林类型进行分析,探讨以研究区... 以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的小班数据为基准提取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区划小班作为研究区,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ArcMap 10.8获取高程、坡度和坡向,对研究区不同高程级、坡度级及坡向级的森林类型进行分析,探讨以研究区为代表的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总面积3690.55 hm ^(2),在1501~2100 m密集分布,占整体的96.66%;而在6°~25°地段占72.70%;在半阳坡、半阴坡占53.59%,分别超过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自然保护地 森林类型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徐婷婷 施凯泽 +4 位作者 卢腾飞 郎晓雪 罗胤 冷鸿天 李泽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78-81,114,共5页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其次为坡度,坡向对云南松林分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群落 典型对应分析法 地形因子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露砒砂岩区沟坡泻溜侵蚀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13
作者 赵文卓 秦富仓 +4 位作者 董晓宇 李龙 杨振奇 胡雪冰 姚立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3,共9页
[目的]研究沟坡泻溜侵蚀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可为裸露砒砂岩区沟坡泻溜侵蚀机理和侵蚀灾害监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泻溜侵蚀严重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原位监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沟坡泻溜侵蚀特征及地形因子的变化... [目的]研究沟坡泻溜侵蚀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可为裸露砒砂岩区沟坡泻溜侵蚀机理和侵蚀灾害监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泻溜侵蚀严重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原位监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沟坡泻溜侵蚀特征及地形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1)泻溜侵蚀量与温度和风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917。(2)地形因子数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坡上地表粗糙度和地表起伏度波动变化较为明显,坡中及坡下波动变化较缓,沟壑密度无明显规律特征。(3)泻溜侵蚀量与地表粗糙度和地表起伏度相关性显著且呈多项式回归关系,与沟壑密度相关性不显著。各地形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表粗糙度和地表起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结论]裸露砒砂岩区沟坡泻溜侵蚀量可以通过地表粗糙度和地表起伏度的数值波动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砒砂岩区 沟坡 泻溜侵蚀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特征值的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判别 被引量:24
14
作者 薛显武 陈喜 +1 位作者 张志才 秦年秀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利用数字地面高程模型进行子流域划分,提取反映喀斯特地貌形态的7个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形指数,提出根据地形因子特征值进行喀斯特地貌类型判别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流域为... 利用数字地面高程模型进行子流域划分,提取反映喀斯特地貌形态的7个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形指数,提出根据地形因子特征值进行喀斯特地貌类型判别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流域为例,在划分的18个流域中,选取16个流域通过单个地形因子特征值相关分析和多个地形因子特征值模糊聚类分析,确定峰丛-洼地和峰林-盆地地貌类型判别的阈值,选取另外两个流域进行判别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因子特征值可定量判别出喀斯特流域不同地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特征值 面积-地形因子曲线 喀斯特地貌类型 后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望谟河流域地质灾害与微观地形因子分析
15
作者 高蜻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71-174,共4页
地质灾害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微观地形因子对于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以ArcGIS为工作平台,提取望谟河流域DEM中微观地形因子信息,对流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点与各微观地形因子关系进行分... 地质灾害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微观地形因子对于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以ArcGIS为工作平台,提取望谟河流域DEM中微观地形因子信息,对流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点与各微观地形因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坡度为15°~45°区域,在坡度较小或较大地区有少量灾害发生;地质灾害在阴坡的发生规模大于阳坡;在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均为0°~1°区间地质灾害发生规模大,数量多。基于ArcGIS的灾害预测将在灾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地形因子 地形地貌 地质灾害 ARCGIS 望谟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与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侯明行 刘红玉 +2 位作者 张华兵 王聪 谭清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65-3773,共9页
地形作为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为景观格局的形成提供基础,其空间特征也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基于2002、2011年地形高程信息和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并结合分布指数,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与演变对地形因子的响... 地形作为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为景观格局的形成提供基础,其空间特征也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基于2002、2011年地形高程信息和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并结合分布指数,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与演变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盐城淤泥质滨海湿地总体地形变化平缓,海拔0—2.5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7%以上。其中,米草带主要分布于0.9—1.5m,碱蓬带主要分布于1.5—2.1m,而芦苇带则主要分布于2.1—2.7m。②2002—2011年9年间湿地景观时间变化明显,其中,芦苇面积增加了3倍,碱蓬面积由26.80%骤降至11.51%,同期,米草面积则增加了50%之多。③湿地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关系比较明显。其中,米草空间分布向0.6—1.2m区间演变,显示出强烈的向低海拔区间扩张的趋势;碱蓬分布范围随地形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芦苇在地形较高区间上的分布指数增长迅速,其优势分布区间向2.1—3.0m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地形因子 滨海湿地 分布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基准坡长和LS算法对地形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刚 宋慧 +3 位作者 刘宝元 石星军 张绪良 方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3,共8页
该文结合小区实测坡长资料及Mc Cool数据,对地形因子算法中涉及的基准坡长影响和不同算法计算值的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在坡长较小的情况下,20和22.13 m基准坡长计算得到的坡长因子相差不大,但随着坡度增加,在坡长指数的复合影响下... 该文结合小区实测坡长资料及Mc Cool数据,对地形因子算法中涉及的基准坡长影响和不同算法计算值的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在坡长较小的情况下,20和22.13 m基准坡长计算得到的坡长因子相差不大,但随着坡度增加,在坡长指数的复合影响下,两者的差异渐趋增大。理论分析表明,坡长指数采用与坡度相关的变值更为合理。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修正版通用土壤侵蚀模型(RUSLE)算法中的坡长因子与其更为接近,结合与Mc Cool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坡长指数更适合细沟和细沟间侵蚀比率中等的情形,或者采用RUSLE模型算法计算得到。同时研究发现,张宪奎算法、Moore算法、Desmet算法和B?hner算法计算得到的LS因子值都要比参照值小,而且4种算法与参照值的接近程度依次降低。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栅格累计算法总体较为破碎,并在平直坡面出现较多平行分布条带,而含有面积指标的其他3种算法则总体呈现光滑连续特性,但有无数据区域的存在。该结果对于研究区土壤侵蚀模型地形因子算法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算法 侵蚀 地形因子 土壤侵蚀模型 特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晶 吴绍洪 +2 位作者 刘燕华 杨勤业 张月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F0002,共8页
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是客观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依据。该文综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根据海拔高度与农业产值不同的拟合关系将西藏划分为Ⅰ型和Ⅱ型地区,分析了两类区域土地利用和... 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是客观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依据。该文综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根据海拔高度与农业产值不同的拟合关系将西藏划分为Ⅰ型和Ⅱ型地区,分析了两类区域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与农业产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指示性因子,综合考虑地形因子对农业产值空间分布的影响,运用因子相乘的方法实现了多源数据的融合,建立了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模型。分析模拟结果:Ⅰ、Ⅱ型12个检验样本中共有8个县相对误差小于30%,模拟结果比较理想。同时,该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西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80%以上的农业用地每平方公里产值低于5400元,“一江两河”流域和昌都地区农业产值相对较高的实际情况。这有助于正确认识西藏的农业发展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值分布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影像光谱与地形因子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佳 宋珊芸 +2 位作者 刘霞 杨慧乔 冯仲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6-220,共5页
以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外业调查获取的样地蓄积量真实值,对资源三号影像进行处理,获得对应样地的波段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信息,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阔叶林和针叶林蓄积量估... 以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外业调查获取的样地蓄积量真实值,对资源三号影像进行处理,获得对应样地的波段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信息,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阔叶林和针叶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蓄积量估测模型相关系数阔叶林为0.815,针叶林为0.761,说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与蓄积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检验数据,得出模型的预估精度,其中阔叶林为85.3%,针叶林为91.9%,预估精度较高,研究表明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卫星影像 波段光谱 地形因子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Mann-Kendall方法探究地表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机制——以太湖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振蓝 荆长伟 +2 位作者 李丹 虞湘 吴嘉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92,共9页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浙江太湖苕溪流域植被随时间、高程、坡度序列变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间,植被随时间变化波动大,但该流域植被覆盖和空间变异均呈不显著增长趋势,2004年植被覆盖最低,植被空间异质性在2...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浙江太湖苕溪流域植被随时间、高程、坡度序列变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间,植被随时间变化波动大,但该流域植被覆盖和空间变异均呈不显著增长趋势,2004年植被覆盖最低,植被空间异质性在2002年至2004年间达到最高水平;植被覆盖随高程、坡度的增加而增长,植被空间变异随高程、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高程200 m和坡度15°区域有一突变点.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植被随时间、高程、坡度的变化趋势,还揭示了植被发生突变的时间段、高程带、坡度带,为进一步研究植被时空变异规律及驱动因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方法 趋势分析 空间异质性 地形因子 苕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