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及南海的地幔潜在温度 被引量:13
1
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4,共9页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颗粒相对较小(0.2~0.6mm),自形-半自形,有熔蚀现象,不具橄榄石捕虏晶所特有环状裂隙、变形结构。基质中橄榄石微晶粒径0.01~0.05mm,多数已完全伊丁石化。早期结晶出来的橄榄石并未受到重力分异的影响,而...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颗粒相对较小(0.2~0.6mm),自形-半自形,有熔蚀现象,不具橄榄石捕虏晶所特有环状裂隙、变形结构。基质中橄榄石微晶粒径0.01~0.05mm,多数已完全伊丁石化。早期结晶出来的橄榄石并未受到重力分异的影响,而被寄主岩浆携带继续向地表运移,在此上升过程中与寄主岩浆发生了有限的相互作用,少数橄榄石颗粒保留有弱成分分带现象。利用呈弱成分分带现象的橄榄石斑晶的核、幔部的Fo组分与寄主岩浆的X_(Fe)值对南海底潜在地幔温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平均值为1661℃,位于典型热点的地区夏威夷(1688℃)和冰岛(1637℃)之间,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与正常洋中脊地幔潜在温度之间的差值(186℃~208℃)也位于夏威夷(213℃~235℃)和冰岛地区(162℃~184℃)之间,表明南海地区下的地幔可能存在热量异常,支持了根据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信息所提出的南海地区存在地幔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碱性玄武岩 地幔潜在温度 地幔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楚奇 熊发挥 +6 位作者 杨胜标 徐向珍 刘飞 牛晓露 冯光英 邱添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83-2704,共22页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组成。橄榄石Fo值变化于55.5~71.1之间,Ni的含量较低,Fe/Mn比值较高。铬尖晶石Cr^(#)值为74.1~82.7,Mg^(#)值为45.5~63.8,Ti的含量较高。斜方辉石Mg^(#)值为63.9~79.6,单斜辉石为66.0~80.6。单斜辉石稀土配分曲线富集MREE,亏损LREE和HREE,呈拱形分布。斜长石以中-拉长石为主(Ab_(36.56~52.78)),富集LREE、Ba、Sr和Eu。铁钛氧化物的TiO_(2)含量为50.19%~51.46%。多文组玄武岩原始岩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夏威夷、峨眉山、塔里木等玄武岩组成一致,地幔源区包含了辉石岩的成分,而且其地幔潜在温度(>1400℃)和氧逸度(ΔNNO)要高于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表明多文组玄武岩的形成与海南地幔柱活动有关。由于海南地幔柱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南海盆地的扩张时代,认为南海地幔柱是南海盆地伸展的被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盆地 新生代玄武岩 地幔潜在温度 海南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盆本哈姆隆起玄武岩岩浆作用条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睿睿 鄢全树 +2 位作者 田丽艳 张海桃 施美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41,共13页
本哈姆隆起(Benham Rise)(形成时代为37~36 Ma)位于菲律宾海板块西侧的西菲律宾海盆内。此海底隆起靠近菲律宾海沟,水深2 000~3 000m,体积接近1×10~5 km^3,为一典型的海底高原。玄武岩样品中的橄榄石斑晶颗粒粒径为0.2~0.4mm,自... 本哈姆隆起(Benham Rise)(形成时代为37~36 Ma)位于菲律宾海板块西侧的西菲律宾海盆内。此海底隆起靠近菲律宾海沟,水深2 000~3 000m,体积接近1×10~5 km^3,为一典型的海底高原。玄武岩样品中的橄榄石斑晶颗粒粒径为0.2~0.4mm,自形-半自形,部分橄榄石斑晶发生明显的伊丁石化,不具橄榄石捕虏晶所特有的环状裂隙和扭折结构;基质中的橄榄石微晶粒径为0.01~0.05mm。早期结晶出来的橄榄石斑晶被寄主岩浆携带向上运移到地表期间,与寄主岩浆相互作用有限,少数橄榄石颗粒出现弱的成分分带现象。利用橄榄石斑晶与寄主岩浆对本区域地幔潜在温度(Tp)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本哈姆隆起之下的地幔潜在温度范围为1 660~1 683℃。与正常洋中脊之下的地幔潜在温度相比,本哈姆隆起高约185~230℃,表明本哈姆隆起之下的地幔可能存在热量异常。此外,本哈姆隆起玄武岩中斜长石斑晶的结晶温度平均为1 160℃,结合其具有较高的An值(100Ca/(Ca+Na),表明斜长石斑晶形成于快速上升的幔源岩浆中。本研究为本哈姆隆起为地幔柱成因的观点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橄榄石 斜长石 地幔潜在温度 地幔 本哈姆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缘泰国晚新生代玄武岩岩浆过程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龙 鄢全树 +2 位作者 张海桃 赵仁杰 葛振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泰国晚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主要为碱玄岩、玄武岩、粗玄岩和玄武粗安岩,属于碱性系列,呈现似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南海地区其他位置的同时代玄武岩特征一致。本研究玄武岩的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斜长石及少量的单斜辉石。利用全... 泰国晚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主要为碱玄岩、玄武岩、粗玄岩和玄武粗安岩,属于碱性系列,呈现似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南海地区其他位置的同时代玄武岩特征一致。本研究玄武岩的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斜长石及少量的单斜辉石。利用全岩组分推算,泰国玄武岩源区岩性为石榴石辉石岩,与越南、北部湾等地同期玄武岩的岩性类似。本研究利用PRIMELT软件模拟计算了泰国晚新生代玄武岩的原始岩浆组分。利用反演的原始岩浆组分计算出本区域的玄武岩熔融温度范围为1 425~1 442℃,熔融压力范围为22.3~27.4 kbar,类似于海南岛(1 420~1 530℃,18~32 kbar)和越南南部地区(1 470~1 480℃,29.7~32.8 kbar)。本区域的地幔潜在温度为1 448~1 467℃,与越南南部(1 468~1 490℃)类似,稍低于海南岛北部(1 420~1 530℃)。总体上,泰国晚新生代玄武岩与南海地区其他区域同时代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过程类似,它们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均与海南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玄武岩 地幔源区 岩浆过程 地幔潜在温度 泰国 南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罗尔海槽俯冲前缘基底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施帅 鄢全树 +2 位作者 袁龙 刘焱光 杨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9-534,共16页
对从雅浦海沟东南侧处获得的正在俯冲的基底样品(索罗尔海槽的轴部在海沟直接投影位置处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单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索罗尔海槽正在沿着雅浦海沟俯冲的片段的基底岩石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橄... 对从雅浦海沟东南侧处获得的正在俯冲的基底样品(索罗尔海槽的轴部在海沟直接投影位置处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单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索罗尔海槽正在沿着雅浦海沟俯冲的片段的基底岩石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橄榄石斑晶的Fo值为84.97~86.85。根据模拟计算,该片段基底玄武岩的源区地幔为橄榄岩,这些玄武岩可能是由地幔源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2%~5%部分熔融形成的;由计算的地幔潜在温度可知形成该玄武岩的地幔并不存在热量异常。所以,研究区玄武岩是在卡罗琳海脊裂解形成索罗尔海槽期间被动上涌的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地幔岩石组分经过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罗尔海槽 基底玄武岩 地幔源区 岩浆过程 地幔潜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在板块构造起始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茜 刘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4,I0003,共9页
板块构造的起始和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分析可以较全面地用于研究全球构造体制的变化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记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板块构造样式随着地幔潜在温度的降低,会经历一系列的演化并... 板块构造的起始和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分析可以较全面地用于研究全球构造体制的变化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记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板块构造样式随着地幔潜在温度的降低,会经历一系列的演化并最终在新元古代末期转变为现代样式的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的演化也显著影响着地质历史时期地幔热状态和地表-深部的物质循环,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研究是揭示这些地质过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 板块构造起始 板块构造演化 地幔潜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