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圈结构:对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启示 |
陈赟
赵与同
刘佳乐
梁晓峰
李玮
徐义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2
|
峨眉山玄武岩区两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证据 |
张招崇
王福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3
|
峨眉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来自低钛和高钛玄武岩的Sr-Nd和O同位素证据 |
肖龙
徐义刚
何斌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3 |
59
|
|
4
|
中国东部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带:特征及转换时限 |
路凤香
郑建平
侯青叶
李方林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24
|
|
5
|
热-流-固耦合方法模拟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 |
陈建业
杨晓松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6
|
华北岩石圈地幔的多次组成转化过程:橄榄岩与不同来源熔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Li、Fe等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
张宏福
英基丰
汤艳杰
张瑾
赵新苗
杨岳衡
肖燕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7 |
0 |
|
7
|
洋中脊与地幔柱热点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鄢全树
石学法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8
|
南大西洋中脊19°S地区脊-柱相互作用研究:来自Sr-Nd同位素的证据 |
张海桃
杨耀民
石学法
鄢全树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南大西洋慢速洋中脊与地幔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
张海桃
鄢全树
李传顺
关义立
石学法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0
|
汉诺坝玄武岩中熔体-捕虏体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
杜星星
樊祺诚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
张招崇
董书云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6
|
|
12
|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辉绿玢岩成因及其对地幔柱-俯冲板片相互作用的记录 |
曹俊
吴鹤
王旋
郑佳琪
梁杰豪
秦如妍
|
《岩石学报》
|
2025 |
|
|
13
|
大陆岩石圈地幔异剥橄榄岩化的证据和意义 |
林阿兵
戴宏坤
张宏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
陈凌
朱日祥
王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15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三叠纪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赵志丹
廖忠礼
王立全
江新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6
|
超级喷发(超级侵入)后成矿作用 |
罗照华
周久龙
黑慧欣
刘翠
苏尚国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0
|
|
17
|
鹤壁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及成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
朱昱升
侯广顺
杨进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8
|
华北地幔橄榄岩锂同位素研究进展 |
汤艳杰
英基丰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9
|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碱性岩浆活动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
朱圣柱
黄小龙
于洋
贺鹏丽
杨帆
李梦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20
|
南京六合塔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 |
顾希
贺怀宇
陈立辉
郭伟
贾祖冰
苏菲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