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地貌对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结构及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耿晓洁 林畅松 吴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5,共10页
古地貌是控制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在对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地层趋势外延法对鹰山组沉积之后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划分出岩溶地貌单元,并对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溶剖面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塔中地... 古地貌是控制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在对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地层趋势外延法对鹰山组沉积之后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划分出岩溶地貌单元,并对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溶剖面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的岩溶结构具有表层洞穴发育型、隔层-渗流带发育型和渗流带-潜流带发育型等3种类型。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分布受区域构造带控制作用明显。其中,塔中10号断裂构造带是主要的岩溶高地,该构造带作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发育有大型溶蚀洞穴,这些溶蚀洞穴在地震剖面上通常表现为"串珠状"反射。塔中10号断裂带与塔中Ⅰ号断裂带之间为岩溶斜坡区,该构造带作为地下水体的侧向补给区,水流方向从垂向渗流为主变为水平潜流为主,是潜流带洞穴和裂缝最为发育的地区。古地貌的低洼地带是岩溶洼地的主要分布区,岩溶洼地几乎没有岩溶储层发育。这种从岩溶高地到岩溶斜坡再到岩溶洼地的古地貌格局,可以促进溶蚀性流体从高势区向低势区的自然运移,为岩溶储层的连片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趋势外延 古地貌 岩溶结构 鹰山组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叶慧 朱峰 +5 位作者 王贵重 石万忠 康晓宁 董国宁 娜孜依曼 王任 《岩性油气藏》 2025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侏罗纪不整合面的特征识别,通过地层趋势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计算剥蚀量,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形态进行了刻画,并分析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侏罗系发育3个一级...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侏罗纪不整合面的特征识别,通过地层趋势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计算剥蚀量,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形态进行了刻画,并分析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侏罗系发育3个一级不整合面(C/P,P/T,J/K)和3个二级不整合面(P_(1)/P_(2),P_(2)/P_(3),T/J)。二叠系剥蚀区主要为中拐凸起、达巴松凸起的东南部和西北部,东部凸起带亦有少量剥蚀;三叠系剥蚀区主要为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剥蚀区主要为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带及盆地东部地区。②研究区早二叠世为断陷盆地,西部受正断层控制而尖灭,东部超覆于斜坡之上,中—晚二叠世呈隆坳相间的多沉积中心格局;三叠纪盆地整体沉降,发育3个较大的沉积中心;早—中侏罗世地形平坦,具准平原化特征;中—晚侏罗世盆地南部受构造活动影响发生剧烈沉降,呈“北高南低”格局。③研究区二叠纪—侏罗纪古地貌的演化对储层砂体和烃源岩的展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早二叠世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的烃源岩与隆起区砂砾岩构成了良好的近源生-储组合;中二叠世盆地范围快速东扩及形成的多个沉积中心格局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晚二叠世盆缘古隆起显著控制砂体展布;三叠纪盆地快速沉降形成深水湖盆,从而沉积了一套厚层烃源岩;中—晚侏罗世平坦地形为煤层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沉积速率 地层趋势法 印模 盆地演化 二叠系—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