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层结构法的傍山路段棚洞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志刚 刘洪洲 +1 位作者 黄伦海 黄俊 《隧道建设》 2008年第5期553-556,569,共5页
受线形、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的傍山路段不可避免地要形成高边坡或偏压隧道,为减小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棚洞结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普通明洞结构不同,棚洞结构受力比较复杂,不仅承受回填偏压荷载,... 受线形、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的傍山路段不可避免地要形成高边坡或偏压隧道,为减小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棚洞结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普通明洞结构不同,棚洞结构受力比较复杂,不仅承受回填偏压荷载,还要不同程度地受人工边坡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边坡对棚洞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基于地层结构法的傍山路段棚洞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软件动态模拟了棚洞施工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不同应力释放率(0-50%)的荷载作用于棚洞时的结构内力及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山路段 棚洞结构 边坡 应力释放率 地层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沉管隧道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丁文其 朱令 +2 位作者 彭益成 胡金平 陈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22-626,共5页
为分析沉管隧道的整体沉降以及接头张开、剪切变形等工程关注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沉管隧道建模方法,探讨了隧道初始地应力平衡、施工顺序的模拟、材料的本构模型以及接触关系的模拟等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港珠澳沉管隧道模型... 为分析沉管隧道的整体沉降以及接头张开、剪切变形等工程关注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沉管隧道建模方法,探讨了隧道初始地应力平衡、施工顺序的模拟、材料的本构模型以及接触关系的模拟等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港珠澳沉管隧道模型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平衡的效果、隧道沉降变形以及接头相对变形,得到如下结论:①进行地应力平衡后的土体应力场与土层埋深近似成正比,位移场基本为0;②20 m回淤土荷载引起港珠澳沉管隧道最大沉降增量约为9.6 cm,航道处清淤会产生明显的回弹变形,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范围约超出清淤范围一个管节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地层结构 有限元 初始地应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结构外延法在塔中隆起古生界多期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小军 林畅松 +3 位作者 丁文龙 李三忠 彭丽 陈清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6-11,共6页
许多常用的剥蚀量估算方法存在着局限性.这些方法通常只能估算某一界面的总剥蚀量或者在单期构造活动区估算剥蚀量.采用地层结构外延法,探讨具有多期剥蚀历史的剥蚀量估算.地震剖面综合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3个主要剥蚀界面.对3个主要... 许多常用的剥蚀量估算方法存在着局限性.这些方法通常只能估算某一界面的总剥蚀量或者在单期构造活动区估算剥蚀量.采用地层结构外延法,探讨具有多期剥蚀历史的剥蚀量估算.地震剖面综合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3个主要剥蚀界面.对3个主要构造变革期剥蚀量的剖面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剥蚀量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不同时期的剥蚀量分布差异,反映了该区的古剥蚀地貌特征和构造发育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剥蚀量 古地貌 构造演化 地层结构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引水隧洞工程衬砌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晓红 王海军 +2 位作者 张军 严俊 马超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07,共4页
某引水隧洞为大型供水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全面系统地验证其衬砌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对工程意义重大。首先采用荷载-结构法对典型断面衬砌结构的配筋情况进行复核,其次采用地层-结构法,借助三维数值软件FLAC^(3D)对典型断面衬砌结构进行仿真... 某引水隧洞为大型供水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全面系统地验证其衬砌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对工程意义重大。首先采用荷载-结构法对典型断面衬砌结构的配筋情况进行复核,其次采用地层-结构法,借助三维数值软件FLAC^(3D)对典型断面衬砌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并评估衬砌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表明,引水隧洞衬砌结构应力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承载能力满足安全要求,为引水隧洞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衬砌 地层-结构 荷载-结构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圆形隧道内力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文凯 晏启祥 +2 位作者 刘羲睿 吴聪 杨俊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以高黎贡山TBM施工的特定段圆形隧道为工程对象,基于围岩蠕变的Burgers模型,提出了隧道衬砌内力计算的地层结构分析法和荷载结构分析法,对比研究两种分析方法的异同点和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地层结构分析法能模拟地层自重应力及其重分... 以高黎贡山TBM施工的特定段圆形隧道为工程对象,基于围岩蠕变的Burgers模型,提出了隧道衬砌内力计算的地层结构分析法和荷载结构分析法,对比研究两种分析方法的异同点和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地层结构分析法能模拟地层自重应力及其重分布、隧道开挖和支护效应,并能通过蠕变的非线性迭代获得隧道衬砌内力结果,在隧道开挖后围岩蠕变的整个过程中,模拟精度较高,但计算耗时稍长;(2)荷载结构分析法不能考虑地层自重应力以及隧道开挖支护效应,建模相对简单,计算耗时短,但计算前需准备等效节点荷载,对蠕变早期的模拟精度相对较差,对蠕变中后期的模拟结果与地层结构分析法较为一致;(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围岩蠕变下的隧道衬砌内力分析优先选用地层结构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蠕变 衬砌内力 地层结构分析 荷载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古地貌恢复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兆芹 刘景彦 +2 位作者 董火祥 程雨涵 朱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937-9946,共10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抬升运动,导致原始沉积地层破坏严重,致使对该区古地貌及沉积演化特征认识不明确。为了恢复东南隆起区北部的古地貌,以回剥-填平补齐法为基础,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地层结构进行外延,...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抬升运动,导致原始沉积地层破坏严重,致使对该区古地貌及沉积演化特征认识不明确。为了恢复东南隆起区北部的古地貌,以回剥-填平补齐法为基础,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地层结构进行外延,然后基于井震联合法求取地层残余厚度,结合地层结构外延法计算地层剥蚀量,最后拟合出有效的时深转换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研究区的古地貌恢复。应用结果表明,该区泉头组和青山口组沉积演化过程相对稳定,剥蚀区零散分布,剥蚀量较小;姚家组在研究区中部构造相对高隆,剥蚀相对强烈;嫩江组因区域构造抬升导致受到剥蚀作用最为强烈,在长春岭背斜、钓鱼台隆起北部及青山口背斜南部等地剥蚀现象较为显著。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后续物源分析、有利区预测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古地貌恢复 地层结构外延 地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坂盾构隧道管片配筋校核 被引量:2
7
作者 戴永浩 陈卫忠 +1 位作者 谭贤君 黄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36-241,共6页
将盾构隧道管片视为分段曲梁、管片之间为铰接关系、管片与地层之间为非线性接触关系,边界采用无限元吸收地震波的反向与折射,地层服从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地震波采用EI-Centro波,采用地层-结构法,应用隐式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 将盾构隧道管片视为分段曲梁、管片之间为铰接关系、管片与地层之间为非线性接触关系,边界采用无限元吸收地震波的反向与折射,地层服从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地震波采用EI-Centro波,采用地层-结构法,应用隐式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管片轴力与弯矩分布情况。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结合结构力学方法,校核管片配筋是否合理。与荷载结构法相比,其方法可模拟围岩与管片、管片与管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可考虑锚杆等支护结构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因而,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研究为盾构隧道管片配筋优化设计,降低隧道支护成本,提供了一种管片配筋校核计算方法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结构 接触 地震荷载 盾构隧道 配筋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