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长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小燕 李爱琴 +2 位作者 段晓晨 田随良 刘美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322、33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是研究区长3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3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3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镇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塌浊积砂体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柳兴邦 史彦尧 陈绪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面识别的基础上,划分了长期基准面旋回;在井震精细标定标志层的基础上,在标志层的控制下,建立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然后结合自旋回、相序递变规律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进而实现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最后在沉积时间单元内部结合沉积相研究了单砂体的连通方式。最终将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划分为4,5,6和7共4个砂层组,26个沉积时间单元,识别了5种单砂体连通类型,实现了单砂体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浊积砂体 精细地层划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沙三段中亚段 樊107块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川口油田北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严云奎 安亚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长63,长645个小层。结论延长组地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但横向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其中长61-2小层砂体连片,普遍含油,为川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标志层 沉积模式 川口油田 长6油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中奥陶统潜山地层精细划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帅 王永诗 +2 位作者 马立驰 陈世悦 景安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1-232,共2页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于构造活动、沉积环境及埋藏成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 地层精细划分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欢庆 石成方 +1 位作者 王珏 姚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稠油热采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发育规律描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和地质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井震结合断裂系统的精细刻画、地质体分类评价、稠油热采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四维地震监测和隔夹层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验证等五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储层 精细油藏描述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沉积微相 隔夹层 储层评价 地质建模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欢庆 唐海洋 +2 位作者 吴桐 刘天宇 杜宜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的特点。除了这2类数据表资源,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还包括测井解释图版、地震解释数据体、地质模型等各类数据体以及各种成果图件。结合科研实践,从地层自动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或储层构型)自动批量判别分类、测井精细批量二次解释、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等5方面介绍大数据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大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多种类型数据之间的融合、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应用领域拓展等;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方法优化、大数据质量控制、大数据中的可视化技术创新、海量油田开发大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大数据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测井精细二次解释 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研究 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