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测地质剖面中地层真厚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兆国 鲁如魁 夏立元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9-1059,共11页
地层真厚度列氏公式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和使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导了地层厚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地层厚度取值范围和角度误差影响、讨论了"0值"、"负值"、"负厚度"等问题,并以实例... 地层真厚度列氏公式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和使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导了地层厚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地层厚度取值范围和角度误差影响、讨论了"0值"、"负值"、"负厚度"等问题,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得到以下认识:①列氏公式只包含了两种野外实测情况,漏掉了一种野外实测情况,文中修正了地层厚度计算公式。②地层厚度F值范围为0~1,F值在三种野外测量情况下分别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但均在地层倾向与测绳经过的地面坡向近垂直时取得最大值,均在地层倾向与测绳经过的地面坡向近平行时取得最小值。③真倾角、坡角、导线方位与地层走向之间锐夹角的误差影响在三种野外情况下分别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但真倾角与坡角误差均在地层倾向与测绳经过的地面坡向近平行时对厚度计算影响最大,同时导线方位与地层走向锐夹角均在锐夹角小时对地层厚度影响大。④导线是平移导线时,地层厚度才为0;负厚度概念是在特殊的列氏改进公式中才具有意义,只表明导线由上层面到下层面;列式公式计算的负值是因为缺失一种野外实测情况造成的,负值不等于负厚度;修正的地层厚度公式计算值全为正值,符合客观实际,可结合构造分析用于计算地层总厚度。以上认识对于野外实测剖面选择、导线方位选择、室内地层厚度和总厚度计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基于地层认识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地质剖面 地层真厚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盆地边缘沉积区古地貌恢复: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文军 郑孟林 +3 位作者 费李莹 吴爱成 杨彤远 丁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16,共14页
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侧重于利用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形态,而忽略沉积前由于盆地差异沉降导致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的不准确性。笔者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为例,提出一种沉积趋势校正的新方法。百口泉组沉积... 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侧重于利用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形态,而忽略沉积前由于盆地差异沉降导致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的不准确性。笔者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为例,提出一种沉积趋势校正的新方法。百口泉组沉积前为一种陆缘剥蚀区-过渡区-沉积区背景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陆-湖相逐渐过渡的沉积体系,以地层厚度反映的古地貌形态能较好地刻画湖盆水下部分,较难合理地刻画陆上的古地貌特征。结合研究区资料情况,优选残余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开展古地貌恢复工作。首先获取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真厚度,经过压实、古水深校正之后,对陆上部分的古地貌进行沉积趋势校正。校正后的古地貌较前人研究结果更加合理,对准噶尔陆相坳陷盆地的复杂源-汇沉积体系分析的指导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构造沉降 地层真厚度 趋势校正 沉积前古地貌 玛湖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Es_3^(2+3)亚段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东 王红 +3 位作者 陈少勇 李志华 王海考 夏秋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通过精细对比新钻井沉积旋回、物性及流体等特征,利用地层真厚度校正法,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反演资料,完成了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2+3亚段(Es32+3)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工作,确保了各井分层统一,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沉积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旋回特征 地层真厚度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