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近陆域中生代地层格架对比 被引量:6
1
作者 江东辉 唐建 +3 位作者 王丹萍 徐立明 李刚 杨长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大量收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海域和邻近浙闽陆域中生界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按由陆及海的思路,从构造、地层和沉积等方面入手,对海域和陆域中生界进行了划分及对比,探讨了这一区域的中生代地层格架和盆地类型,初步建立了东海... 在大量收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海域和邻近浙闽陆域中生界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按由陆及海的思路,从构造、地层和沉积等方面入手,对海域和陆域中生界进行了划分及对比,探讨了这一区域的中生代地层格架和盆地类型,初步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区中生代地层格架对比关系。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格架的厘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油气勘探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盆地 中生代 地层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梦 樊太亮 +3 位作者 吴俊 李煜 李晨晨 吕凯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0-1290,共21页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发育沉积相认识的不足制约了勘探突破。本研究基于塔河油田T738井区重点井钻测井资料的分析和薄片鉴定工作,建立了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内沉积微相常规测井相模式,对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了四级层序内部礁滩体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显示,一间房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1)和3个四级层序(Ssq1、Ssq2和Ssq3),在开阔台地相识别出高-中-低能滩、丘滩间、生物礁(丘)等几种沉积微相。其中,颗粒滩在常规测井判别值域分别对应AC为51~61μs/m,DEN为2.5~2.6 g/cm^(3),CNL为1%~6%,RD为80~3000Ω·m。一间房组Ssq1层序礁滩体规模较小且孤立,仅分布在地势相对高部位,归因于其在三级层序内所处的海侵体系域低部位,水动力条件较弱。Ssq2、Ssq3层序礁滩体位于三级层序内高位体系域,其规模较大、连片性较好,厚度稳定,最大累计厚度达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 层序地层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常规测井定量相模式 礁滩体平面分布 T738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稀疏井区高精度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地震沉积学刻画——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董鑫旭 周兴海 +4 位作者 李昆 蒲仁海 王爱国 关蕴文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8,共16页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井点沉积相标志定相类型、分频RGB属性刻画沉积相展布以及古地貌恢复辅助沉积相演化规律分析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测井-地震小波变换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将研究区花港组分为花港组上段(花上段)3个(H1—H3)和花下段5个(H4—H8)四级旋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2)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相互印证,确认研究区花港组沉积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分频振幅属性验证不同厚度砂岩层在15,30和45 Hz单频体的振幅响应明显,采用分频RGB属性融合可在平面凸显不同沉积体的边界。(3)研究区H1和H2旋回整体为三角洲前缘沉积,H3—H6旋回为浅水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H7和H8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层组沉积相垂向演化受控于物源供给、相对湖平面高低和古地貌形态。在井-震时频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属性进行RGB融合能够凸显不同厚度砂岩的展布,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了沉积体边界的识别能力,可为其他井网稀疏地带沉积相刻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地层 地震沉积学 花港组 古近系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巽他陆架东部新生代地震地层特征与沉积演化
4
作者 王慧婷 吴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6,共19页
巽他陆架是全球最大低纬陆架之一,在连接亚洲大陆与赤道海洋系统、调控热带气候变化与物质输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东部地区新生代地层保存较为完整,系统地记录了陆相与海相沉积体系在垂向上的频繁交替充填过程,是研究巽他陆架沉积... 巽他陆架是全球最大低纬陆架之一,在连接亚洲大陆与赤道海洋系统、调控热带气候变化与物质输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东部地区新生代地层保存较为完整,系统地记录了陆相与海相沉积体系在垂向上的频繁交替充填过程,是研究巽他陆架沉积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针对该区域的地震地层学研究仍较为薄弱,导致对盆地内部地震地层特征与沉积演化过程尚不清晰。基于总长度约12000 km、覆盖面积约80000 km^(2)的高质量二维反射地震数据,通过识别关键地质界面,构建区域性地震地层格架,开展地震相-沉积相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新生代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过程。自晚始新世至今,研究区共识别出8个关键地震反射界面(H0-海底)与相应的7个地震地层单元(SU1-SU7),识别出分别代表陆相和海相的10种典型地震相(SF1-SF10)。地震地层与地震相分析表明,巽他陆架东部新生代充填演化历经了4个主要阶段: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断陷期(SU1)、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断拗期(SU2)、早中新世—晚中新世的构造反转期(SU3)以及自晚中新世以来的区域沉降期(SU4-SU7)。演化过程受到构造活动与海平面升降的双重控制:单元SU1-SU3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格局的转变,经历了伸展断陷、稳定热沉降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沉积环境由陆地逐渐向浅海演变。而单元SU4-SU7的形成则与大规模海平面下降事件关系密切,沉积环境由浅海—半深海逐步转变为河流、三角洲与浅海体系频繁交替发育的沉积格局。本研究建立的区域性地震地层格架,揭示了巽他陆架东部沉积-构造充填演化历史,为区域古气候重建和未来大洋钻探站位优选提供了来自反射地震的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沉积演化 新生代地层 巽他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居峰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昊伟 马德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3-808,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 被引量:102
6
作者 林畅松 刘景彦 +2 位作者 刘丽军 张韬 李喜臣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以三级层序内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为主要目的 ,它可为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油气储、盖组合等研究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框架。从滨浅海至陆相湖盆的充填分析均表明 ,三级层序内可依据高频的海 (湖 )泛面或...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以三级层序内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为主要目的 ,它可为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油气储、盖组合等研究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框架。从滨浅海至陆相湖盆的充填分析均表明 ,三级层序内可依据高频的海 (湖 )泛面或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划分出若干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 ,包括四、五级层序以及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等 4个体系域。四级层序的识别和对比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在煤、油气盆地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 等时地层 层序地层 油气盆地 储集体 聚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三角洲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格架初步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4
7
作者 邱桂强 王居峰 +1 位作者 张昕 李从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9-574,共6页
对于横向沉积为主的地层 ,三维地震资料在建立井间对比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综合解释 ,较好地确立了东营凹陷东部沙三中东营三角洲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东营三角洲沙三中层序是由沉积控制的等时地层单... 对于横向沉积为主的地层 ,三维地震资料在建立井间对比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综合解释 ,较好地确立了东营凹陷东部沙三中东营三角洲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东营三角洲沙三中层序是由沉积控制的等时地层单元 ,由下部较薄的加积单元和上部较厚的进积单元组成。通过对三角洲前缘中厚层泥岩的研究 ,高位体系域中可以识别出 6个准层序 ,每个准层序表现为前积叠置的、代表着一个或多个三角洲朵状体组成的层组。东营三角洲层序极不对称的垂向地层关系主要与在多级层序格架中的位置和控制层序及其体系域形成的主要因素—亦即沉积物供应量的变化有关 ,“敞流”湖盆的背景及相对稳定的缓坡构造活动条件扩大了沉积作用对地层结构的影响。同样 ,高位体系域形成时期高频的沉积物供应变化是准层序形成的主要原因。东营三角洲沙三中等时地层格架的探讨对古代湖盆三角洲的研究 ,及伴生的浊积岩岩性油气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三角洲 等时地层 油气勘探 三维地震资料 沙河街组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35
8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高金汉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5-373,共9页
受同生断裂的控制 ,在晚古生代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发育了复杂而有序的盆地充填序列。根据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性 ,在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地层中识别出 2 5个三级沉积层序 ;以地层记录... 受同生断裂的控制 ,在晚古生代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发育了复杂而有序的盆地充填序列。根据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性 ,在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地层中识别出 2 5个三级沉积层序 ;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界面为关键 ,建立了晚古生代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 ,地层记录中的层序界面大致可以划分为 4种类型 ,即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而且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归为暴露间断面以及加深间断面两种范畴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晚古生代 层序地层 滇黔桂盆地 同生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64
9
作者 徐安娜 郑红菊 +3 位作者 董月霞 汪泽成 殷积峰 严伟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3,共7页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建立等时地层层序格架和演化模式,综合预测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相和油气分布。研究认为: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构造背景是有利砂体分布和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东营组油气分布具有纵向相对集中和平面分带的特点,表现为油气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之下的东三上亚段地层中,且多分布于凹陷第二走滑断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东营组 等时层序地层 沉积相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52
10
作者 郭彦如 赵振宇 +6 位作者 徐旺林 史晓颖 高建荣 包洪平 刘俊榜 张延玲 张月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60,共17页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与地震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建立了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该分析方法在奥陶系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奥陶系划分为2...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与地震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建立了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该分析方法在奥陶系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奥陶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盆地不同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盆地西部窄大陆边缘北部奥陶系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7五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南部发育层序Osq1—层序Osq7七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特马道克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总体上西部地层西厚东薄,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南部宽大陆边缘奥陶系发育盆地所发现的8个层序,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凯特阶早期,地层南厚北薄,向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中东部台内洼陷奥陶系仅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5 TST,以盆地东部洼陷东侧最厚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盆地北部伊盟古隆起、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主体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二者的鞍部仅发育Osq4 TST层序,表明盆地西部的祁连海槽与盆地东部的华北海在中奥陶世晚期有过短暂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地层 等时地层 层序界面 碳酸盐岩 奥陶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85
11
作者 魏魁生 徐怀大 +4 位作者 叶淑芬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4,共8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以“风暴浪基面”或高水位期三角洲体系的“下超坡折”为陆架坡折的参照物,总结了松辽盆地白垩系层序边界的地震、测井及岩石学标志,划分出了时间跨度约为11.29Ma的7个二级超层序和时间跨度约...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以“风暴浪基面”或高水位期三角洲体系的“下超坡折”为陆架坡折的参照物,总结了松辽盆地白垩系层序边界的地震、测井及岩石学标志,划分出了时间跨度约为11.29Ma的7个二级超层序和时间跨度约为1.28Ma的47个三级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地层格架。对比基准面升降曲线与海平面升降曲线,二者二级旋回变化趋势相似,唯前者的三级旋回频率高于后者,这是局部构造运动及复杂的气候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海相沉积 高分辨率层序 层序地层 含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被引量:55
12
作者 梅冥相 周鹏 +2 位作者 张海 陈永红 聂瑞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上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发育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 上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发育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以各个主要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可以建立研究区震旦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其中包含较多的深水黑色页岩系的陡山沱组,反映了大冰期之后海侵作用的特点;与寒武系的变化特征不同,自北西而南东沉积环境由浅变深,该背景中沉积了原生沉积组构保存较为完好的灯影组白云岩,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前寒武纪末期特殊的白云石化作用特征,同时也代表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沉积学问题。从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系到灯影组白云岩,不但构成了一个更大级别的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还反映了一个与三级和二级海平面变化过程相响应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该过程较为清楚地显示在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岩相古地理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震旦系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 被引量:36
13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初汉民 刘智荣 张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 Ma;SQ1至SQ25)中的SQ1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 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级层序 石炭系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二叠纪 石炭纪 生物礁 深水盆地 碳酸盐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38
14
作者 梅冥相 郑宽兵 +2 位作者 初汉民 邓军 李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1-418,共18页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 ,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 ,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的I型层序界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沉积相分异而引人注目 :在连陆台地上发育含煤地层 ,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 ,形成一个典型的“台 -盆 -丘 -槽”的古地理格局。伴随着强烈的东吴运动第一幕 ,研究区西北部发生强烈的火山活动 ,形成分布范围较广的峨嵋山玄武岩 ;东南部的“钦防残留海槽”关闭 ,使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根据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指示的规律 ,研究区的二叠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层序 :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 (SQ19) ,阳新统包含四个三级层序 (SQ2 0 到SQ2 3 ) ,乐平统包括两个三级层序 (SQ2 4和SQ2 5)。在层序地层框架内 ,系列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纪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相变特征。主要的时间相变面即形成层序界面 ,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古地理 层序地层 台地 盆地 不整合面 空间展布 三级层序 沉积相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沉积和地层格架及陆相层型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柳永清 田树刚 +2 位作者 李佩贤 庞其清 李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1-396,共6页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 白垩系大北沟 大店子组地层格架 ,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 ,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 白垩系大北沟 大店子组地层格架 ,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 ,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 ,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 ,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 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 ,由 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 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 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 ;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 ,沉积环境相对单一 ,地层厚度增大 ,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 ,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 ,达 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 分流河道砾岩 )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 ,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 ,是建立侏罗 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和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盆地 大北沟-大店子组 地层 陆相层型 沉积旋回 构造应力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被引量:45
16
作者 梅冥相 张丛 +2 位作者 张海 孟晓庆 陈永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北西向南东随着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表明了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而且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同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了其复杂的古地理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级层序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意味着早寒武世复杂的古地理变迁。因此,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反映出每一个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的时空变化,而系列古地理图又代表了各个三级层序形成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地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下寒武统 层序地层 古地理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模拟技术 被引量:33
17
作者 吴冲龙 毛小平 +5 位作者 田宜平 翁正平 何珍文 李绍虎 李星 张志庭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的生成、显示、矢量剪切和空间查询是实现盆地分析信息化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根据几何学和机械变形原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View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平台上,研发出了通过二维地震解释剖面图、构造平... 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的生成、显示、矢量剪切和空间查询是实现盆地分析信息化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根据几何学和机械变形原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View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平台上,研发出了通过二维地震解释剖面图、构造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和钻井柱状图生成真三维盆地构造-地层格架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以及建立三维数字盆地的空间信息系统技术。这些技术作为三维盆地模拟、油气系统模拟、断层封堵性分析、精细油藏描述、水平井可视化设计和剩余油分布分析等软件的开发基础,已经在一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盆地 油气系统 盆地分析 地层 构造 矢量剪切 三维可视化 空间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区及邻区早白垩世盆地岩石地层格架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2
18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7 位作者 刘燕学 彭楠 许欢 董超 陈军 刘海 徐加林 薛沛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3-1084,共22页
在重点梳理兴蒙造山区及其相邻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分布与沉积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特征。兴蒙造山区中东部在晚侏罗世巨厚粗碎屑沉积建造之上发育了巨厚的酸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河流-... 在重点梳理兴蒙造山区及其相邻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分布与沉积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特征。兴蒙造山区中东部在晚侏罗世巨厚粗碎屑沉积建造之上发育了巨厚的酸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河流-湖泊相沉积岩系,构成中国东北部巨型NE向火山岩-沉积岩带。兴蒙造山区中东部早白垩世早中期以断陷(裂谷)盆地为主,古地貌以高地、河流和湖泊共存为特征,气候温湿且炎热,热河生物群萌生;早白垩世中晚期,北东向地壳强烈伸展并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展,沉积盆地及充填建造和热河生物群也相应地向更广泛区域辐射发展。兴安岭-燕山沉积-火山岩带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板内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性伸展是其主要的成因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中晚期更大规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序幕。兴蒙东部早白垩世晚期沉积盆地发育和古地理格局受Izanagi板块向亚洲大陆东部俯冲弧后伸展构造机制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区 早白垩世 沉积盆地 岩石地层 古地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被引量:115
19
作者 顾家裕 郭彬程 张兴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基础 体系域 凝缩体 控制因素 层序地层 层序地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 被引量:26
20
作者 梅冥相 曾萍 +4 位作者 初汉明 刘智荣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554,共9页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泥盆系包括下部的海侵碎屑岩系、中部的混合沉积地层和上部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沉积层序和两个二级构造层序。不同阶段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及其空间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岩相古地理背景,...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泥盆系包括下部的海侵碎屑岩系、中部的混合沉积地层和上部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沉积层序和两个二级构造层序。不同阶段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及其空间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形成了一个受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的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区域三级海平面变化与欧美地区相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理背景 泥盆纪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