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部基底岩性对上部地层构造演化及储集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桂侠 杨永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3,共4页
由于不同的基底具有不同的构造边界条件 ,而在受力时又最易在不同的基底边界附近集中应力 ,从而成为应力的释放带或释放区 ,所以造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基底岩性与上覆盖层构造单元有很好对应关系 ,晚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早喜山运动... 由于不同的基底具有不同的构造边界条件 ,而在受力时又最易在不同的基底边界附近集中应力 ,从而成为应力的释放带或释放区 ,所以造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基底岩性与上覆盖层构造单元有很好对应关系 ,晚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早喜山运动、晚喜山运动、新构造运动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造成的影响都与盆地的基底岩性有关 ;由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基底与周边的阿尔金山、祁连山形成一个整体 ,而柴达木盆地北缘基底和周围山系主要由下古生界赛什腾群弱磁性的绿泥石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大理岩等构成 ,母岩的性质控制着储层的岩石成分和岩石结构 ,从而使该区储层的物性较差。文章还指出 ,要加强柴达木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 ,从宏观上把握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基底岩性 上部地层构造 演化 影响 储集条件 地壳运动 储集层 岩性解释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展示盆地地层构造的地质体建模方法
2
作者 程军林 吴冲龙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针对地质体建模中的地层-构造恢复与数据更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重现地下地层-构造格架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该方法采取面向对象的数据体设计思想,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面剖分和体元剖分的优点,屏弃了面剖分和体剖分中烦琐而... 针对地质体建模中的地层-构造恢复与数据更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重现地下地层-构造格架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该方法采取面向对象的数据体设计思想,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面剖分和体元剖分的优点,屏弃了面剖分和体剖分中烦琐而粗糙的逻辑存储方式,从而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通过设计数据库和一系列的点、线、面、区块,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方便而快捷地存储和表示,快速实时地生成地下地质体的各种几何元素,并很好地得到与保存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拓扑结构。,通过借鉴“分而治之”的思想,采取区块分割的思路,将工作区分成一系列井然有序的区块对象。当有新的数据到来的时候,更新数据库,生成一系列新的点、面等对象,进而搜索受到新数据影响的区块对象,只对那些受到影响的区块对象进行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对整个工作区全部重新建模,实现数据和模型的快速更新。通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该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模效率,并能实现数据的自更新,节省了大量手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构造 盆地 地质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康苏盆地地层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3
作者 夏文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4S期79-,81,共2页
康苏盆地为一山前断陷盆地处于塔里木地台边缘与天山华力西褶皱系汇集地带。构造单元为塔里木地台西缘与天山褶皱系交汇的铁列克坳陷中的康苏盆地。盆地发育的侏罗系地层康苏组为唯一的含工业煤层段。
关键词 康苏盆地 地层构造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控制因素及有利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康保平 张箭 +2 位作者 张志勇 彭光明 廖开贵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2期40-45,115,共7页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是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次要控制因素,而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是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次要控制因素,而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最后综合了各种资料,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古岩溶 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构造—地层分析法预测阳泉一矿扩区构造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梅 关英斌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煤系中小型地质构造的发育与煤层的厚度以及砂体、泥岩分布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构造—地层法分析了阳泉一矿 3 #煤层小构造的发育规律 。
关键词 构造-地层分析法 煤层 地质构造 砂体 泥岩 厚度 发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地层学的隐蔽圈闭预测——以松南十屋断陷深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青林 任建业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2期52-57,共6页
综合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方法,认为十屋断陷深层发育的各类隐蔽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在断陷内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隐蔽圈闭分布特征。十屋断陷西部皮家地区、北部张... 综合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方法,认为十屋断陷深层发育的各类隐蔽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在断陷内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隐蔽圈闭分布特征。十屋断陷西部皮家地区、北部张家屯—八屋地区位于油气主要运移指向区,分别由断裂坡折带和以挠曲型褶皱为特征的弯折带控制的储集砂体十分发育,盖层及保存条件也十分优越,是深部原生岩性、地层油气藏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圈闭 层序地层 构造地层 构造坡折带 弯折带 十屋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储存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的研究
7
作者 林广宇 万玉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35,38,共6页
为了研究在深部咸水层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作用下CO2储存特征及迁移规律,此次研究以鄂尔多斯某CO2地质储存示范场地的深部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数据,运用TOUGH2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深部咸水层中CO2注入速率变化、... 为了研究在深部咸水层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作用下CO2储存特征及迁移规律,此次研究以鄂尔多斯某CO2地质储存示范场地的深部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数据,运用TOUGH2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深部咸水层中CO2注入速率变化、压力分布、CO2饱和度分布、CO2质量分数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定压力注入条件下,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CO2的注入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②溶解态CO2所占总储量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安全性随之增高,但超临界态CO2依然是主要的储存形式。③CO2注入后以注入井为中心形成CO2晕,并随着深度增加范围减小,由内向外饱和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构造地层圈闭 水动力储存 深部咸水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弯曲钟摆钻具防斜打快技术在柯坪高陡构造地层的应用
8
作者 田辉 仇恒彬 董广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防斜打快技术一直是限制高陡构造地层快速勘探开发过程的钻井关键技术难题之一。KN1井是部署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呈北东走向的多排断裂构造带的南天山构造域内大型断隆——柯坪断隆的一口预探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高陡地层倾角大(地层倾... 防斜打快技术一直是限制高陡构造地层快速勘探开发过程的钻井关键技术难题之一。KN1井是部署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呈北东走向的多排断裂构造带的南天山构造域内大型断隆——柯坪断隆的一口预探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高陡地层倾角大(地层倾角50°~70°)易井斜、地层古老含硅质钻速慢等技术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该井存在的这些技术难题:应用PowerV垂直钻井工具和预弯曲钟摆钻具组合钻进高陡地层,防斜打直效果明显。顺利地完成了高陡地层高效钻进的施工,为柯坪断隆构造寒武系盐下含油气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弯曲 钟摆钻具组合 山前构造地层 防斜打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康保平 张帆 +2 位作者 张箭 陈雷 汪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并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古岩溶 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湖泊的地层分类:平衡构造和气候控制作用
10
作者 AlanR.Carroll KevinM.Bohacs +1 位作者 贺向阳 杨宜春 《国外油气勘探》 2000年第1期11-16,共6页
湖泊和湖泊沉积呈现出两个基本的争论点:(1)现代湖泊非常复杂,但湖泊的岩石记录相对简单,对其大量的观察反映了共同和广泛出现的三种不同的相组合这里把这些相组合称为河流—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岩相组合;(2)对现代和古代... 湖泊和湖泊沉积呈现出两个基本的争论点:(1)现代湖泊非常复杂,但湖泊的岩石记录相对简单,对其大量的观察反映了共同和广泛出现的三种不同的相组合这里把这些相组合称为河流—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岩相组合;(2)对现代和古代湖泊的大多数解释都将它们的自然特征归因于气候条件,但现代湖泊参数(湖泊大小、深度和盐度)和古代湖泊地层特征(厚度、范围、岩性)都与测量或推测的气候湿度不一致。我们提出是潜在的可容空间(大多数是构造的)与沉积物+水充填(大多数为气候的函数)速率的相对平衡控制了湖泊的发生、分布和特征。根据这些速率间的平衡,可将湖盆称为过充填的、平衡充填的或欠充填的。我们的结论是,气候条件和构造活动对中等规模(1米至几百米)和大规模(几百米至几千米)湖泊沉积都产生了等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湖泊 地层构造 气候控制 地层分类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69
11
作者 钟志洪 施和生 +5 位作者 朱明 庞雄 何敏 赵中贤 刘思青 王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9,共10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成因阶段。分析认为,该盆地裂谷阶段的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征。两幕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的伸展作用是控制盆地东西分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新世—中始新世的伸展作用主要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发生,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伸展作用是在印支半岛旋转挤出及古南海向南俯冲的背景下发生。盆地南北分带的构造特点受岩石圈伸展机制差异的控制:古新世—中始新世裂陷幕在厚地壳和薄岩石圈背景下以宽裂谷方式伸展,形成盆-岭式结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在正常岩石圈背景下发生窄裂谷方式伸展,裂陷作用集中在现今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北部裂谷带经历加厚型地壳-正常地壳-减薄型地壳的伸展过程,而南部裂谷带则主要经历减薄型地壳-超减薄型地壳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南、北裂谷带构造-沉积格局的显著差异。盆地漂移阶段的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升流向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地层格架 成因机制 裂谷构造 漂移构造 被动大陆边缘 岩石圈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M方法的油气藏高精度地层格架建模——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商晓飞 王鸣川 +1 位作者 李蒙 赵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地层起伏较大,总体呈“马鞍”形特征,同时发育多组逆断层,断穿层位各异,断层交切关系多样。常规的建模方法不能精确表征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特征,模型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采用VBM...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地层起伏较大,总体呈“马鞍”形特征,同时发育多组逆断层,断穿层位各异,断层交切关系多样。常规的建模方法不能精确表征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特征,模型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采用VBM建模方法对新场须二气藏进行了构造地层模型建立。依据地震解释数据和钻井分层信息,获取须二段层面和断层控制数据。建立断层框架模型,精细调整断面形态和断层交切关系。以层面数据为输入数据,计算每一砂组的地层厚度,恢复并构建原状地层模型。利用断层与层面的相关参数控制,精准调控断层与层面之间的关系,实现现今构造-地层格架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VBM方法通过体积守恒原理和非结构化网格表征技术,对复杂构造模型能够做到精准刻画,较好处理复杂的地层接触和断层展布问题。新建立的地层格架模型相比传统角点网格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网格质量,且保持了复杂断层处的断层组合关系以及层序地层特征,为后续的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更可靠的模型框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地质建模 构造-地层模型 VBM建模 新场构造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构造—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庭斌 潘良云 +3 位作者 张宏伟 赵建儒 马国福 刘永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37-41,共5页
酒泉盆地中生代为拉张断陷盆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系列NNE向东断西超的早白垩世次级凹陷,表现为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特征,具备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背景。以往的油气勘探主要针对构造油气藏,虽获得一些重大发现,但近年勘探效... 酒泉盆地中生代为拉张断陷盆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系列NNE向东断西超的早白垩世次级凹陷,表现为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特征,具备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背景。以往的油气勘探主要针对构造油气藏,虽获得一些重大发现,但近年勘探效果并不理想。文中针对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品质差的特点,充分利用钻井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水平切片、倾角测井和成像测井、层序地层学等技术对青西、营尔两个凹陷的构造—地层油气藏进行了勘探、研究。通过精细的断块构造解释和沉积相、储层预测,发现了一批构造—地层圈闭,分别在青西凹陷、营尔凹陷优选出YX1、C3两口区域探井,经钻探均获商业油流,使酒泉盆地构造—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圈闭 勘探领域 勘探效果 富油凹陷 断陷盆地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溶蚀垮塌构造——苏桥潜山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春成 杨克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由谭试典和王冰二位地质家对重力构造的研究,提出重力侧向运动的滑动断阶、滚动背斜、掀斜断块、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重力垂向运动的压实构造、底辟构造共7类。通过WA85—105地震剖面的解释,苏桥潜山应属地层溶蚀垮塌构造样式,这样重... 由谭试典和王冰二位地质家对重力构造的研究,提出重力侧向运动的滑动断阶、滚动背斜、掀斜断块、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重力垂向运动的压实构造、底辟构造共7类。通过WA85—105地震剖面的解释,苏桥潜山应属地层溶蚀垮塌构造样式,这样重力构造成因类型应增加至8类为宜。苏桥潜山断块油气藏是由奥陶系自生自储的油藏,被上覆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所叠加,形成一典型复式油气藏。古生古储的苏桥潜山断块复式油气藏的确立,为华北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找油找气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垂向 地层溶蚀垮塌构造 苏桥潜山 断块复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A-ELM的含煤地层异常构造分类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洁 伊雨 +2 位作者 赵雯宇 王元军 王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35-4144,共10页
为了更准确地对含煤地层异常构造识别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鹈鹕优化算法(Pelic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O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的含煤地层异常构造识别分类模型POA-ELM。针对极限学习机随机生成输入权值和... 为了更准确地对含煤地层异常构造识别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鹈鹕优化算法(Pelic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O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的含煤地层异常构造识别分类模型POA-ELM。针对极限学习机随机生成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导致性能不稳定的缺点,利用鹈鹕优化算法对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进行寻优,从而改进极限学习机模型性能,并将POA-ELM应用到含煤地层异常构造的识别分类。首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5建立小断层、冲刷带和陷落柱3种含煤地层仿真模型,以雷克子波作为震源信号,采用透射波法采集3种模型的槽波信号,建立槽波信号数据集。通过z-score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槽波数据进行标准化和降维处理。通过MATLAB构建鹈鹕优化算法改进的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POA-ELM,对小断层、冲刷带和陷落柱进行分类,并通过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等评价指标以及交叉验证法对比和评估ELM、POA-ELM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POA能够有效优化ELM,POA-ELM模型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和更好的稳定性,POA-ELM对含煤地层异常构造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以上。为验证POA-ELM的实际应用效果,将实际断层槽波数据进行小波去噪等预处理后,作为测试集导入POA-ELM模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POA-ELM模型对实际断层识别准确率可达97%以上。基于同样的槽波数据集将POA-ELM与EL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分类效果对比,结果表明POA-ELM模型的识别分类准确率最高。经研究与分析,POA能够有效优化ELM,POA-ELM模型能够准确分类地质构造,并有效识别出实际断层,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鹈鹕优化算法 含煤地层异常构造 识别分类 槽波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断裂构造对某煤矿矿床充水的影响
16
作者 闫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14-116,120,共4页
将结合具体的煤矿实例,着重分析地层断裂结构对煤矿矿床充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涌水量的计算,希望可以为断层附近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 地层断裂构造 矿床充水 具体影响 涌水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皖南中元古代低级变质地层区的填图方法——构造—岩块—地层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国辉 楼法生 +2 位作者 宋志瑞 吴新华 罗春林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2-37,共6页
赣东北 皖南地区主体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 (南 )板块接合部位 ,多期的构造碰撞造山作用 ,使分布于其间的中元古代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非史密斯”化 ,单一的、传统的史密斯地层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该区的地质填图工作。通过对造山带等... 赣东北 皖南地区主体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 (南 )板块接合部位 ,多期的构造碰撞造山作用 ,使分布于其间的中元古代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非史密斯”化 ,单一的、传统的史密斯地层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该区的地质填图工作。通过对造山带等理论的具体运用 ,结合近年来在该区的工作实践 ,在构造 地层法基础上提出了造山带低级变质地层区先划分构造 岩块 ,再分块建立地层层序的地质填图方法 :构造 岩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中元古代 构造一岩块一地层 地质填图 造山带 地层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巴伦支海新生代隆起和侵蚀的构造地层模拟
18
作者 P.Reemst 潘秋霞 《海洋地质译丛》 1995年第2期62-70,共9页
在广泛的地震勘探(第一次的测量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后,巳清楚巴伦支海边缘(图1)的晚新生代演化对该区域的石油潜力起了关键作用。新生代地史以巴伦支海陆架上盆地和高地中大量抬升和侵蚀为特征,而在陆架边缘则观察到了一个厚的新生代... 在广泛的地震勘探(第一次的测量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后,巳清楚巴伦支海边缘(图1)的晚新生代演化对该区域的石油潜力起了关键作用。新生代地史以巴伦支海陆架上盆地和高地中大量抬升和侵蚀为特征,而在陆架边缘则观察到了一个厚的新生代沉积楔(图2)。这些特征在勘探中很重要,因为已知道晚期的快速沉降扩大了近代烃类的排出和封闭性,而抬升通常因缩小勘探深度窗而降低开采率。在巴伦支海后期演化中观察到的加速隆起和沉降偏离了预测的在中生代一第三纪盆地形成后具有随时期沉降衰减为特征的拉伸模式。偏离长期盆地沉降的短期沉降可能是海面升降变化的结果。但是,这种短的沉降变化可能是沉积盆地中岩石圈快速的、应力引起的垂直运动而造成的(Cloetingh等,1985)。这些板内应力除了在裂陷盆地形成中很重要外,也在它们的以后沉降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存在的大规模的、方向相协调的应力已在“世界应力图项目”中作了确定(Zoback,1992)。这些应力的量级可大至几千巴,不过量级和方向可以在几百万年内随板块边界作用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巴伦支海 陆架隆起 构造地层模拟 海洋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北部裂谷盆地的构造地层学和沉积建造特征
19
作者 A.Nottvedt 龚建明 《海洋地质译丛》 1996年第2期14-24,共11页
1 前言 大陆岩石圈的拉张和盆地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归因于纯剪切;有人归因于简单剪切;有人则认为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造成的烧曲变形。这种简单剪切和纯剪切挠曲模式认为,地壳拉张的基本变形机制在上地壳表现为断裂(简单剪... 1 前言 大陆岩石圈的拉张和盆地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归因于纯剪切;有人归因于简单剪切;有人则认为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造成的烧曲变形。这种简单剪切和纯剪切挠曲模式认为,地壳拉张的基本变形机制在上地壳表现为断裂(简单剪切),在下地壳表现为塑性拉张(纯剪切)。岩石圈对地壳拉张的反应表现在热流变化和弹性/均衡变化上,这些因素控制了地壳的沉积建造,因而也限止了沉积盆地的几何形态(Beek等,1994)。 在北海北部,尽管有大量的资料可供使用,然而我们对于控制地壳拉张的岩石圈作用过程的了解主要还是基于模拟的结果。虽然研究人员在地壳存在多期拉张和多期冷却的观点上意见一致,但是在大陆岩石圈长期拉张的相对规模、时间和性质以及深层几何形态上存在相当大的分歧。Mckenzie(197B)在他的经典论文──《纯剪切裂谷》中以北海作为其典型例子。随后对称剪切模式受到Giltner等人的青睐。在他们提出的模式中中地壳随水平亚层分离而分离。简单剪切模式被其他人用来解释地堑的不对称性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作用于地壳和断块上的弹性挠曲在地壳拉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构造地层 沉积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浩特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学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27,共10页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一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构造模式 构造圈闭 构造特征 构造地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