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基准面原理在湖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7
1
作者 王洪亮 邓宏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102,共7页
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层段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分别响应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短期旋回内,识别出可容纳空间增大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浊流溢岸沉积、可容纳空... 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层段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分别响应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短期旋回内,识别出可容纳空间增大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浊流溢岸沉积、可容纳空间减少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水道间溢岸沉积4种相序类型;在中期旋回中,识别出进积退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指出在不同的基准面旋回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中、短期旋回。通过对比,建立了该区二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前梨园洼陷南部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及成油条件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基准面 湖相 层序地层 储层预测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在地层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段秋梁 陈永进 +3 位作者 陈国强 冯庆忠 赵翠霞 梁秀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利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周期性对渤南油田沙三段中上部地层进行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对比后发现:该旋回界面与地层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期间可容纳空间单向增加的极限位置基本一致;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测井分析相结合可以进行储层。特... 利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周期性对渤南油田沙三段中上部地层进行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对比后发现:该旋回界面与地层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期间可容纳空间单向增加的极限位置基本一致;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测井分析相结合可以进行储层。特别是高渗透储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地层基准面旋回 储层物性 渤南油田 视电阻率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基准面原理在TC2井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守文 彭大钧 +2 位作者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2-45,56,共5页
为了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运用Cross TA 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对TC2 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中期旋回与层序相对应,一般表现为完整的基准面上升和下降旋回,只有冲积层序(... 为了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运用Cross TA 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对TC2 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中期旋回与层序相对应,一般表现为完整的基准面上升和下降旋回,只有冲积层序(S11、S12 、S13) 缺失下降旋回沉积;上升旋回包括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下降旋回属高水位体系域,其转折点是密集段;短期旋回相当于准层序。所识别出的3 种准层序类型,与早期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慨念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砂层组的精细对比以及油气藏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基准面 层序分析 层序地层 TC2井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地层基准面的识别、对比技术及应用”获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
4
作者 李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被引量:449
5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9-255,共7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 ;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 ,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 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 ,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 ,并认为前 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 ,后 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旋回界面 旋回级别 地层格架 陆相盆地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预测隐蔽油气藏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41
6
作者 沈守文 彭大钧 +2 位作者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0-305,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吐哈盆地SB地区侏罗系为例 ,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总结了运用层序地层学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的工作流程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油气勘探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海坨子-大布苏地区泉四段-姚家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永旺 曾溅辉 +4 位作者 邓宏文 王红亮 高霞 陈冬 徐志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43,共7页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坨子—大布苏地区 高分辨率层 地层基准面旋回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分辨率层序学研究胡状集地区沉积地层样式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爱芹 胡晓辉 +1 位作者 戴厚柱 郑宇霞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 ,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 ,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 ,并从砂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 ,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 ,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 ,并从砂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 ,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层序地层 沉积地层 地震资料 地层基准面 旋回特征 陆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北12-斜1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向树安 周航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 ,运用CrossTA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 ,对八面河油田广北 12 -斜 1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根据中期旋回与准层序组相对应以及短期旋回与准层序相对应的原则 ,将广北 ... 为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 ,运用CrossTA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 ,对八面河油田广北 12 -斜 1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根据中期旋回与准层序组相对应以及短期旋回与准层序相对应的原则 ,将广北 12 -斜 1井沙四段 1~ 4砂层组划分出 4个中期旋回 ,18个短期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基准面 准层序 准层序组 识别 砂层对比 八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顺明 沈平平 严耀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90,共8页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积序列、岩石学性质、沉积组合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认为桩西油田东下段砂岩是在半深湖—深湖环境沿湖盆长轴方向延伸的远源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浊流水道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北低凸起附近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根据重力流水道的成因机制,将东下段浊流水道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单一水道中心微相沉积序列相当于鲍玛序列的AB、ABD或AC组合,主要沉积中厚层正递变层理含砾细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混合碎屑岩相,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研究区滑塌型浊流水道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是火山喷发及控盆断层的幕式活动所导致的长期基准面下降;内部控制因素是充足的物源、垂直湖盆长轴方向的阶梯状断裂以及负向湖盆底形等。建立了反映该区浊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油田 东营组下段 浊流水道 沉积微相 地层基准面旋回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