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87
1
作者 张国伟 张宗清 董云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秦岭造山带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所构成,即1、二类不同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系;2、晚元古代-中三叠世主造山时期受板块构造和垂向增生构造控制的相关构造岩石地层单元;3、中新生代后造山期的陆内断陷与前陆和后陆盆地沉积及广泛... 秦岭造山带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所构成,即1、二类不同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系;2、晚元古代-中三叠世主造山时期受板块构造和垂向增生构造控制的相关构造岩石地层单元;3、中新生代后造山期的陆内断陷与前陆和后陆盆地沉积及广泛的花岗岩浆活动。它们反映着秦岭带三个主要演化时期,在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三种不同的基本地壳物质组成与结构。它们记录着秦岭造山带长期发展历史中的不同演化阶段的多种造山作用及其不同动力学机制的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岩石 构造地层单元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77
2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谢桂青 苏文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6,共9页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纪被动裂谷盆地中火山-沉积岩→石炭纪哀牢山有限洋盆及蛇绿岩石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哀牢山洋-陆碰撞成陆及弧火山岩-陆相碎屑岩组合。燕山期主造山期及岩石组合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喜马拉雅山期陆内造山成原的岩石组合为第三-第四纪陆内山间盆地中磨拉石建造-红河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牢山地区 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岩石组合 构造演化 哀牢山造山带 云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含煤、油页岩和蒸发盐地层单元沉积演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圣传 刘招君 +2 位作者 董清水 陈会军 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303,共8页
陆相盆地地层单元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显示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岩相)组合、沉积建造、地层叠加样式和古生物群的渐进演化,对应着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等经济矿产的潜在沉积。利用含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特征性地层单元区... 陆相盆地地层单元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显示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岩相)组合、沉积建造、地层叠加样式和古生物群的渐进演化,对应着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等经济矿产的潜在沉积。利用含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特征性地层单元区分辽宁抚顺盆地、河南桐柏盆地和美国绿河盆地充填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层单元的差异和潜在经济矿产的沉积,并且这些地层单元的沉积演化受气候和构造的联合控制。气候和构造控制了进入盆地中沉积物与水体供给速率以及盆地潜在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造成盆地充填在过补偿、平衡补偿和欠补偿状态之间演化,引起地层单元岩性组合、沉积建造和古生物群的改变,能够合理解释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的沉积。此外,不同类型盆地中气候和构造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引起煤、油页岩或者蒸发盐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油页岩 蒸发盐 地层单元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性熔岩火山地层单元类型、特征及其储层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衣健 唐华风 +2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赵然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为了探索基性熔岩的火山地层单元类型、特征与叠置关系,精选中国东北3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性熔岩露头区和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典型钻井,进行露头剖面二维测量、钻井岩心观察、盆内钻井和地震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基性熔岩火山地层单元由冷... 为了探索基性熔岩的火山地层单元类型、特征与叠置关系,精选中国东北3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性熔岩露头区和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典型钻井,进行露头剖面二维测量、钻井岩心观察、盆内钻井和地震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基性熔岩火山地层单元由冷凝固结成岩方式形成,根据外部形态可分为辫状、扇状、板状和管状4类,前3类均由基性岩浆地表溢流形成,管状熔岩流由岩浆于隐伏管道(lava tube)中流动形成。基性熔岩火山地层单元内部结构可用孔-缝带进行表征。辫状熔岩流从上到下由泡沫状气孔带、稀疏气孔带和底部气孔带构成。扇状熔岩流在泡沫状气孔带上部发育自碎角砾岩带,在稀疏气孔带下部发育厚度不大的致密带。板状熔岩流在稀疏气孔带下部发育厚度较大的致密带。管状熔岩流由外圈环形柱状节理带和内部自碎角砾核心构成。火山地层单元的形态和叠置关系直接约束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和储层在火山地层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了基性熔岩火山地层内部层状、似层状和交织-透镜状3种孔隙分布模式。该研究可以为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实现火山地层和储层的精细刻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层 火山地层界面 火山地层单元 叠置关系 火山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黄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6-1082,共7页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及组合形态的地质模式,识别出2个准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SQ1~SQ6);以SQ6层序为例,对其最大洪泛面进行定量识别,进一步将SQ6层序高位体系域复合前积体分为Ⅰ幕与Ⅱ幕,2幕前积体内各识别出2期次一级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定量识别技术在无井区可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以及典型沉积体内幕期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地层单元 定量识别 内幕分析 恩平凹陷文昌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仁民 倪志耀 童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单元 构造单元 构造-岩相杂岩体带 单塔子群 太华群 华北古陆 变质地质体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地层单元和地震地层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唐华风 赵密福 +1 位作者 单玄龙 王璞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30,186,共8页
本文依据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界面特征、构成单元和地震相单元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岩地震、地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常见角度不整合和火山不整合界面(由喷发物的堆积方式的差异形成的"角度不整合&qu... 本文依据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界面特征、构成单元和地震相单元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岩地震、地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常见角度不整合和火山不整合界面(由喷发物的堆积方式的差异形成的"角度不整合"),少见平行不整合和整合界面;②根据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岩石界面特征,可将火山岩地层单元由小到大依次分为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组合、火山机构、火山机构群4级,在现今地震资料分辨率情况下可达到对火山机构群、火山机构的有效刻画;③在营城组一段、三段火山岩地层中可识别出席状、席状披盖、盾状、丘状、透镜状、楔状、扇状、碟状/盘状和筒状等9种基本地震相单元,每种地震相单元可与某种火山机构对应,在同一地震相单元内岩层或岩层组产状从喷发中心向远端倾向相同、倾角变小,根据其叠置关系可建立火山地层(冷却单元组合)的相对地质年代格架。上述成果为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刻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营城组 火山岩地层单元 火山不整合 地震相单元 火山岩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地层单元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芳 邢玉忠 +3 位作者 张兴阳 程木伟 陈昶旭 江艳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阿姆河右岸中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储层为缓坡礁滩沉积,储层基质物性差,但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根据露头剖面、单井岩性组合特征等,对单井进行了力学地层单元划分,探讨了力学地层单元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研... 阿姆河右岸中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储层为缓坡礁滩沉积,储层基质物性差,但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根据露头剖面、单井岩性组合特征等,对单井进行了力学地层单元划分,探讨了力学地层单元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力学地层单元对裂缝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岩性与厚度两个方面;不同岩相裂缝密度具有明显差异,生物丘中裂缝密度最高,其次为生屑滩,丘滩间最低;力学地层厚度越大,裂缝密度越低,反之,裂缝密度越高;建立了不同岩相裂缝密度与力学地层单元厚度的定量关系,并实现了不同力学地层单元裂缝密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地层单元 裂缝 阿姆河右岸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空遥感地质解译在岩石地层单元识别中的应用——以1∶50000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山克强 潘明 林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3-942,共10页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以及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影像与DEM叠加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区内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真三维再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区域地表微地貌特征,促进了不同基岩上形成的微地貌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解译程度。解译过程中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建立工作区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微地貌、颜色及植被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基于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对工作区岩石地层单元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DEM 地表三维模型 微地貌 岩石地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生长指数在层序地层单元中应用的局限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肖英玉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1-2,5,共3页
生长指数是分析生长断层演化史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也应用于评价陆相盆地各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断层的活动性。通过对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成因机制的探讨,认为三级层序格架中可容纳空间形成与沉积充填事件不等时,生长指数不适用于评价体... 生长指数是分析生长断层演化史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也应用于评价陆相盆地各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断层的活动性。通过对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成因机制的探讨,认为三级层序格架中可容纳空间形成与沉积充填事件不等时,生长指数不适用于评价体系域级别地层格架内的断层活动性,其最小适用单元为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生长指数 层序地层单元 应用 局限性 陆相盆地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红涛 庄文娟 +1 位作者 黄众 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3,共7页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续的限制和受成岩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地球化学指标结合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单元综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单元 地球化学资料 微量元素法 黏土矿物法 综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地层单元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刚 赵重远 +4 位作者 李丕龙 罗彩珍 李宗亮 李向平 李书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5-598,共4页
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学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及其可能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北淮阳带主体发育两套前中生代岩石地层单元,即震旦-泥盆纪裂陷-洋盆阶段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地层单元,石炭-二叠纪残... 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学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及其可能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北淮阳带主体发育两套前中生代岩石地层单元,即震旦-泥盆纪裂陷-洋盆阶段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地层单元,石炭-二叠纪残余洋盆阶段含煤碎屑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地层单元;前者主要包括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的卢镇关群-佛子岭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震旦-泥盆纪秦岭-大别洋盆近邻北淮阳俯冲带前缘的类复理石沉积环境;后者指低绿片岩相轻微变质的梅山群和杨山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石炭-二叠纪秦岭-大别残余洋盆东延至北淮阳区带的滨浅海相类磨拉石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构造带 构造地层单元 类复理石 类磨拉石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轴向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庆 郭玉新 +2 位作者 李传华 姜秀芳 宋振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以成因分析为线索,结合东营凹陷轴向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对断陷湖金高精度层序——气候旋回单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不同级别层序间的包含关系,并对三级层序和气候旋回的内部构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轴向沉积体系 高精度层序 地层单元 气候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与油气藏类型——以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新开-董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为例
14
作者 刘震华 于均民 +1 位作者 刘伟方 姚清洲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4期34-41,共8页
新开-董家岗地区处于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南段,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构造背景位于中央隆起上,是继承性发育的东倾大斜坡,为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针对研究区地质特征,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新开-董家岗地区下第三系... 新开-董家岗地区处于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南段,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构造背景位于中央隆起上,是继承性发育的东倾大斜坡,为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针对研究区地质特征,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新开-董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采用标志层的选取技术、井震联合技术、全三维多曲线多信息对比技术、“异常体”识别技术、地震相识别技术等,将沙河街组划分为沙一段层序和沙三段层序,并细化到了体系域。同时,本文总结了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和油气藏类型的关系。沉积地层中的油气藏主要受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层序界面等的影响与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性油气藏。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和沙三段不整合层序界面(SB面)遮挡的油气藏、低位体系域受初次湖泛面封盖的油气藏、湖侵体系域所形成的超覆尖灭油气藏、陡岸下倾方向浊积砂体所形成的油气藏。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和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整个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单元 初次湖泛面 浊积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地区遥感影像特征及影像地层单元的划分
15
作者 丁照宇 陈建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章以南江地区1∶5万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作为基础,论述了该地区遥感影像的主要特征。所建立的影像地层单元,经野外工作验证,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影像地层单元 遥感影像 地质解译 区域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与成藏单元类比分析——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陆相断陷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动形式的物质体现,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同级别成藏单元成因划分的基础是不同层次的成藏要素类型及其作用,通过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地质要素及其作用内在... 陆相断陷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动形式的物质体现,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同级别成藏单元成因划分的基础是不同层次的成藏要素类型及其作用,通过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地质要素及其作用内在联系的分析,认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成藏单元之间可以建立起成因类比关系,一级层序、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应于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或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组合体,从而更加深入地反映陆相断陷盆地等时成因地层格架与成藏单元结构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层序地层单元 成藏单元 成因 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Tres Quebradas盐湖锂矿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
17
作者 张汉成 刘金辉 +9 位作者 李顺庭 张顺金 林寿洪 黄志立 郑元平 张世东 陈威 陈建平 孟军辉 王小飞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8,共15页
南美锂三角国家是近年来全球锂矿投资的热点区域,其中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卡塔马卡省的Tres Quebradas盐湖锂矿是新近建成并投产的重要锂矿,但目前对该盐湖的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文章通过综合分析该盐湖锂矿地质特征、探矿钻孔岩... 南美锂三角国家是近年来全球锂矿投资的热点区域,其中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卡塔马卡省的Tres Quebradas盐湖锂矿是新近建成并投产的重要锂矿,但目前对该盐湖的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文章通过综合分析该盐湖锂矿地质特征、探矿钻孔岩心编录以及地球物理数据解译,建立了6个富Li卤水地层单元,并以抽水试验为依据,分别对各单元Li品位、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等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锂矿属于南美锂三角地区的优质盐湖锂矿。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盐湖锂矿资源评价应以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为指导,重点查明盐湖锂矿的控制条件与富Li卤水地层单元地质特征,并通过抽水试验构建导水系数与给水度等关键水文地质参数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Li卤水地层单元 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 给水度 资源评价 Tres Quebradas盐湖锂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西部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月霞 刘保华 +2 位作者 李西双 刘怀山 王揆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利用1992-1993航次和1999航次获得的2000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QC2钻孔岩芯的测年数据,对南黄海中西部海域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中西部晚更新统可划分出8个地震地层单... 利用1992-1993航次和1999航次获得的2000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QC2钻孔岩芯的测年数据,对南黄海中西部海域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中西部晚更新统可划分出8个地震地层单元(U1~U8),它们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上相一致。根据沉积厚度、QC2孔岩心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推测,晚更新世早期(氧同位素5e)QC2孔附近区域发育古长江水下三角洲;而晚更新世中期(氧同位素3期),研究区西部也发育古三角洲沉积,究竟是古长江还是古黄河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南黄海北部盆地边界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延续到全新世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自西部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晚更新世海平面上升时岸线向陆的推进、大面积湖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沉积地层结构 地震地层单元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营城组火山地层格架特征及储层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华风 张元高 +3 位作者 刘仲兰 丁日新 徐岩 高有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0-741,7,共12页
以庆深气田密井网区营城组火山岩为例,开展火山地层精细地层格架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分析火山地层界面和充填单元的特征。XS1-XS6井区火山地层界面系统由3个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数十个喷发不整合和少量喷发整合界面构成。在XS1-XS... 以庆深气田密井网区营城组火山岩为例,开展火山地层精细地层格架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分析火山地层界面和充填单元的特征。XS1-XS6井区火山地层界面系统由3个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数十个喷发不整合和少量喷发整合界面构成。在XS1-XS6井区识别出5个火山机构和13个冷却单元。总体上该区火山地层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再向东迁移的特征。早期形成了厚度大、范围小的锥状火山机构1和2,以熔岩型冷却单元充填为主;中后期形成厚度中等、分布面积大的席状—盾状火山、喷发中心不明显的火山机构3、4和5,以碎屑岩型冷却单元为主。界面、流动单元或堆积单元共同控制高孔隙带分布位置,流动单元和堆积单元还控制储层的类型和规模;总体上火山地层界面可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地层格架 界面 地层单元 储层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平 邓奎 +3 位作者 刘学会 秦恩朋 余水生 刘桂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6,575,共7页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下干柴沟组 基准面旋回 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