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东地区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6
1
作者 童金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558,共13页
华东地区三叠纪海相沉积仅存在于早―中三叠世时期。它们既是区域构造控盆沉积作用下的产物,也能够反演区域印支构造运动的作用型式和演变历程。华东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可以划分为2个地层区和6个地层分区。各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序列可以按... 华东地区三叠纪海相沉积仅存在于早―中三叠世时期。它们既是区域构造控盆沉积作用下的产物,也能够反演区域印支构造运动的作用型式和演变历程。华东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可以划分为2个地层区和6个地层分区。各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序列可以按照地层的时间属性和连续的空间沉积古地理分异,整合为一套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仅局部岩相差异较大的地质体可采用单独的地层名称。借助于生物和环境事件标志,可以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地层序列的时空分异表明,印支构造运动的第一幕或序幕可能始于早三叠世晚期,这时在扬子地块的北部已与华北地块对接形成一系列局限的次级边缘海盆,并于最后于中三叠世晚期彻底关闭;与此同时,扬子地块南缘与华夏地块之间也于早三叠世晚期逐步被挤压变陡,形成台-坡-盆沉积体系,并且于早三叠世末被关闭,从而在中三叠世形成统一的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三叠系 地层划分和对比 地层分区 印支运动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70
2
作者 金玉玕 王向东 +2 位作者 尚庆华 王玥 盛金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8,共10页
自从采用多重地层分类原则后,我国地层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单位。本文论述了经过筛选和重新厘订的中国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中国二叠系被划分为3个统8个阶。其中,船山统包括紫松阶和隆林阶;阳新统又分成栖霞亚统及所属的... 自从采用多重地层分类原则后,我国地层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单位。本文论述了经过筛选和重新厘订的中国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中国二叠系被划分为3个统8个阶。其中,船山统包括紫松阶和隆林阶;阳新统又分成栖霞亚统及所属的罗甸阶和祥播阶,茅口亚统及所属的孤峰阶和冷坞阶;乐平统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文中还讨论了中国各大地层区二叠纪沉积的年代对比以及中国与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 二叠纪 船山统 阳新统 地层划分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辽河油田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祥荣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62-68,共7页
辽河油田的地层划分基本上是传统的地层划分方法,所以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采用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对牛心坨—曙北地区的代表性探井,作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说明了多重地层划分的必要性。
关键词 油田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岩石地层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腹地公元750年以来的环境演化及地层划分
4
作者 田臣龙 徐凤琳 田鹏飞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3,共13页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了该地区新的地层划分方案,还原了黄淮海平原腹地1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区域上地层岩性、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及地质年龄四方面的对比,将梁山泊第Ⅰ段及第Ⅱ段划分为白云湖组,第Ⅲ段、第Ⅳ段及第Ⅴ段划分为巨野组。梁山泊第Ⅰ段地层(750~900 AD)沉积环境为浅水沼泽沉积环境,气候寒冷干燥;第Ⅱ段地层(900~1200 AD)沉积环境为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气候由寒冷干燥转温暖湿润;第Ⅲ段地层(1200~1300 AD)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第Ⅳ段地层(1300~1500 AD)沉积环境从稳定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到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气候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第Ⅴ段地层(1500 AD至今)沉积环境从由深水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气候寒冷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层划分 白云湖组 巨野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及其层型剖面
5
作者 陈启聪 唐烽 +10 位作者 张恒 高林志 任留东 赵明胜 李玉兰 张立军 赵萌生 陈建书 王约 焦德光 刘军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9-1666,共18页
依据华南峡东标准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资料,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了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暂定方案。该方案近年来已经受到来自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所获得的新成果、新认识的挑战,迫切需要推出新... 依据华南峡东标准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资料,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了埃迪卡拉(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暂定方案。该方案近年来已经受到来自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所获得的新成果、新认识的挑战,迫切需要推出新的具体划分方案,建立新的阶一级层型剖面,作为华南乃至全国埃迪卡拉系的对比划分标准。为此,本文建议在埃迪卡拉纪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确立年代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准,提出在华南分别建立埃迪卡拉系上统和下统的顶阶层型剖面,即江川阶和瓮会阶。本文推荐了这两阶的相关顶、底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志化石、推测年龄和内部细分的化石带;其次初步设计了新的埃迪卡拉系、统、阶年代地层格架(地层柱),提议待定的上、下统及其余各阶名称,指明今后重点工作、细致研究的层型剖面和对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震旦)系 年代地层划分 层型剖面 江川阶 瓮会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地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段分布
6
作者 王红岩 施振生 +2 位作者 赵群 周天琪 汪鹏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9,共18页
【目的】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不仅保留重要的原始沉积海洋信息,更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已展示出巨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方法】基于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系统地层划分和对比,开展页岩地层和分布,明确页岩气甜点段... 【目的】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不仅保留重要的原始沉积海洋信息,更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已展示出巨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方法】基于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系统地层划分和对比,开展页岩地层和分布,明确页岩气甜点段。【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划分为,筇一段(筇一1至筇一4亚段)和筇二段(筇二1至筇二4亚段)。(2)麦地坪组和筇一段主要发育于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内,而筇二段在裂陷外亦有广泛分布。裂陷内部地层结构表现为麦地坪组至筇一段东西两侧终止于灯影组灰岩,西侧厚度变化较缓,东侧地层快速尖灭;南北方向上,筇一段由北向南减薄,筇二段中部薄而南北厚。裂陷外部则以筇二段全区发育为特征,其中筇二1亚段直接超覆于筇一段或灯影组灰岩之上。(3)筇二1亚段页岩具有优越的生烃、储集以及垂向和侧向封堵条件,为页岩气的富集段。内裂陷北段天星1井筇二1亚段页岩微孔隙和微裂缝发育,测井孔隙率为4.93%~6.57%,平均5.08%;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槽中部的威页1井筇竹寺组筇二1亚段页岩有机质孔发育,测井孔隙率为4.20%~4.70%,平均4.51%;内裂陷南部的云南曲靖地区钻井井位有曲页1井、曲地1井等,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孔隙发育,高压压汞孔隙率为1.59%~11.33%,平均5.0%。(4)相比之下,尽管筇一段页岩在生烃和储集条件上表现良好,但其生成的页岩气易侧向沿岩溶带或断层逸散,不利于原地聚集成藏。如,内裂陷北段的川深1井,筇一3亚段厚约40 m,测井TOC含量平均3.5%,测井孔隙率平均6.4%,均为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不利于原位聚集成藏。综上,筇二1亚段页岩因其高孔隙率和良好的封堵条件,为页岩气勘探的“甜点段”,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段 地层划分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上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条山地区绛县群地层划分与构造背景
7
作者 王晓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9-1241,共13页
中条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部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记录。绛县群划分为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横岭关亚群为一套由石英岩和绢云片岩组成的变质碎屑岩;铜矿峪亚群则以酸性、基性火山岩为主,夹有正常沉积碎屑... 中条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部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记录。绛县群划分为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横岭关亚群为一套由石英岩和绢云片岩组成的变质碎屑岩;铜矿峪亚群则以酸性、基性火山岩为主,夹有正常沉积碎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笔者对绛县群岩石组合及地层特征开展详细调查研究,经过对绛县群火山岩、侵入岩和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的综合分析,认为绛县群的形成年龄大约在2200~2120 Ma,时代为古元古代。结合碎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推测绛县群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为古活动大陆边缘。其中,横岭关亚群沉积在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而铜矿峪亚群则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部造山带 中条山 绛县群 地层划分 活动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成善 陈洪德 +3 位作者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对比显示,上、中、下扬子的层序数量相近,界面特征各不一致,靠近古陆处在P/C、P1/P2界线间缺少层序1~2、3~5个不等;华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区层序体系域具HST>TST结构,特提斯域控制区则具HST<TST结构。与世界相关地区层序对比表明,早二叠世较为相似,晚二叠世差别甚大,可能与Pangea的形成和解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序 二叠纪 中国南方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65
9
作者 任东 高克勤 +3 位作者 郭子光 姬书安 谭京晶 宋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4-591,共8页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沟地区 内蒙古 侏罗系 九龙山组 燕辽生物群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78
10
作者 耿元生 旷红伟 +1 位作者 柳永清 杜利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1-2174,共24页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主要由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昆阳群、会理群和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的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组成。新的锆石原位定年结果表明,通安组的凝灰岩形成于1744±14Ma左右,河口群角斑岩形成于1659±23Ma左右,侵入会理群天宝山组的辉长辉绿岩形成于1026±7Ma左右。根据岩石组合、形成环境以及年代学资料,中元古代早期的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形成时代相近,地层组成基本相同,它们都含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或层状铜矿床(SSC),都在1.75~1.45Ga期间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扬子地块北缘的火地垭群也可能属于中元古代早期地层。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块西缘北缘均有分布,其中的昆阳群和会理群大体形成于1.2~1.0Ga,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形成于1.4~1.0Ga,它们的顶界可能延伸到新元古代早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中含有大量叠层石,表明它们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浅海环境。除上述的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之外,云南元谋地区的苴林群、川西的登相营群、通安组五段等也属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早期 中元古代晚期 地层划分与对比 锆石年代学 扬子克拉通西一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81
11
作者 李伟 余华琪 邓鸿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川南九老洞组基本对应川中的筇竹寺组,川南遇仙寺组基本对应川中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高台组,川南与川中洗象池群基本对应。川中—川南寒武系自下而上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陡坡寺组和洗象池群,长期受加里东运动形成的古隆起控制和影响,经历了滨岸—陆棚、局限台地—蒸发坪—陆棚潟湖、局限台地等3个演化阶段。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群的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岩溶白云岩等是该区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地层划分对比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62
12
作者 王宜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齐雪峰 管守锐 赵秀岐 李儒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2-385,共4页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Ⅲ层序底界面位于J2S2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 地层层序 地层划分 地震 钻井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37
13
作者 孙继敏 丁仲礼 +1 位作者 袁宝印 刘东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文对萨拉乌苏组的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按照岩性将其划分为17层;结合本文及前人的测年结果将萨拉乌苏组定为中更新世—全新世的沉积,因此,提出“萨拉乌苏组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异相”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对萨拉乌苏组的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按照岩性将其划分为17层;结合本文及前人的测年结果将萨拉乌苏组定为中更新世—全新世的沉积,因此,提出“萨拉乌苏组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异相”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此外,本文对萨拉乌苏组中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沉积作了重点研究,建立了这一时间段的气候曲线,并通过与典型的风成沉积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讨论了最后一个气候旋回中这一地区的环境演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组 地层划分 年代归属 古环境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荣章 徐锡伟 +3 位作者 朱金芳 计凤桔 黄宗林 李建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 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 2孔 4 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 ,以及对其中 1个钻孔 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 ,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 ,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 ,恢复了... 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 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 2孔 4 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 ,以及对其中 1个钻孔 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 ,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 ,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 ,恢复了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晚第四纪 地层划分 钻孔 古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被引量:27
15
作者 罗东明 谭学群 +3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建党 冯琼 刘忠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层 等厚法 层序 地层划分对比 煤层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晓文 胡健民 +2 位作者 赵越 吴海 张铁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2-878,共7页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中侏罗世地层 地层划分对比 下花园组 龙门组 九龙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部“红层”地层划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守鹏 刘成东 +1 位作者 贺振建 张洪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5-469,共5页
运用岩石地层学“最优分割”数值计算方法 ,对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资料而长期难以进行地层划分的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至中生界“红层” ,进行了岩石化学性质差异的最优分割划分。结合有限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和标准地层剖面的... 运用岩石地层学“最优分割”数值计算方法 ,对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资料而长期难以进行地层划分的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至中生界“红层” ,进行了岩石化学性质差异的最优分割划分。结合有限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和标准地层剖面的岩石学特征 ,将分割的层序进行了地层归属标定 ,成功地将“红层”各个层属及亚层属划分出来 ,其科学性、合理性已为之后的勘探成果所证实 ,同时在东营地区最深探井———郝科 1井的地层划分中得到了运用。该方法为缺少古生物化石数据的“哑地层”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地层划分方法 岩石地层 古生物化石 下第三系 沙河街组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永 闵隆瑞 +2 位作者 董进 姚培毅 迟振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82,共8页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湿;中期湖泊沉积发育,气候温暖湿润;晚期湖泊退缩,以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气候向凉干转变。综合沉积特征、环境演变阶段与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资料对白洋淀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全新统划分为三段:下全新统(11000—8500 a)以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砂为主,夹黑色粘土,冲积-湖沼相沉积发育;中全新统(8500—3200 a)为灰黑色粘土夹粘土质粉砂,湖沼相沉积发育;上全新统(3200 a~)以黄色、褐黄色粉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冲积-沼泽相沉积发育。白洋淀全新统中段含有黑色粘土沉积和大量微体与腹足、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为华北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全新统 沉积特征 地层划分 粒度 双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新5孔岩心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 被引量:21
19
作者 栾英波 蔡向民 +2 位作者 郭高轩 梁亚楠 郭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503,共9页
北京平原由一套巨厚的冲洪积物构成,岩性岩相变化迅速,难以依据钻孔的岩性组合建立代表整个平原区地层层序,随着测年技术飞速发展,为建立长序定年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心,按照沉积物颜色、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和沉积构... 北京平原由一套巨厚的冲洪积物构成,岩性岩相变化迅速,难以依据钻孔的岩性组合建立代表整个平原区地层层序,随着测年技术飞速发展,为建立长序定年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心,按照沉积物颜色、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和沉积构造等特点,将岩心划分为8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0~96.6 m为布容正极性世,96.59~246.8 m为松山反极性世,246.8~413.6 m为高斯正极性世;通过孢粉分析并结合华北地区新生代气候演化历史对比,孔深246.5 m处可作为Q/N的分界线,534.5 m作为N/E的分界线,803.4 m可以作为E/K分界的参考。以磁性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为主,以岩性地层学为辅的原则,对新5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研究,初步对新5孔岩心进行了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将第四系划分为晚更新统、中更新统和早更新统。Q/N定位于248.4 m处,N/E定位于511.9 m处,E/K定位于804.1 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地层层序 新生代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杨崇辉 杜利林 +3 位作者 宋会侠 任留东 苗培森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9-1057,共39页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成的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总结。发现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底部2.47~2.35Ga间的地层普遍缺失,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静寂时期。~2.3Ga在华北克拉通中条山及鲁山等地发育了少量的冷口变质火山岩以及上太华岩群变质地层。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以往认为时代大致始于2.5Ga的滹沱群、甘陶河群、辽河岩群、绛县群、中条群等众多地层实际年龄多集中在2.2~1.9Ga之间,而且大多数地区所划分的不同的古元古代地层在时间上是并置或叠合的,没有新老或上下关系,仅在中条山地区和五台地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具有从老到新连续演化的特征。目前,古元古代早期2.4~2.3Ga的地层研究程度还不高,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岛弧和裂谷两种不同的认识,我们倾向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推测在鲁山-华山-中条山-吕梁山一带存在古元古代早期的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2.2~1.9Ga这一阶段的地层除孔兹岩系外,通常为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且火山岩基本都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表明它们应该形成于伸展环境,但对伸展的机制还存在裂谷与弧后盆地的争议,根据作者等的工作本文倾向于它们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可能从2.2Ga开始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最终导致了原有基底的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地层 地层划分 裂谷 岛弧 构造背景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