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不整合对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 被引量:53
1
作者 张建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对断陷盆地不整合类型、地球物理特征和多种类型不整合油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不整合的组成及其对 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研究认为不整合是由不整合面及上、下岩层三部分组成,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作用是 有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不... 在对断陷盆地不整合类型、地球物理特征和多种类型不整合油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不整合的组成及其对 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研究认为不整合是由不整合面及上、下岩层三部分组成,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作用是 有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不整合面上、下物性条件好的高孔渗层或下部经风化改造后的优势通道层;不整合的封堵 性与不整合的岩层组合形式有关。提出了不整合对油气运移或封堵的机理,总结了六种不整合岩层组合类型对油 气运移或封堵作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层不整合 不整合 断陷盆地 油藏分析 地球物理 油气运聚 优势通道 组合形式 组合类型 特征和 岩层 封堵性 组成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缘地层不整合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展望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善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7,248,共8页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缘地层不整合样式结构特征,研究并总结了盆缘不整合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模式,提出了今后的勘探方向。认为: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运动与频繁岩相变化使得盆缘不整合广泛发育,在宏观样式上具有...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缘地层不整合样式结构特征,研究并总结了盆缘不整合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模式,提出了今后的勘探方向。认为: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运动与频繁岩相变化使得盆缘不整合广泛发育,在宏观样式上具有削超、削平、平行等3种类型,垂向上具有三层或二层结构,并形成了多种渗透性组合形式。受不整合样式结构及渗透性组合、盆缘地质背景、盆内源岩发育状况等的影响,盆缘不整合成藏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不整合可形成地层圈闭及其他相关类型圈闭;二是多油气来源、多充注期次、原生与次生油藏共存;三是不整合自身具一定输导能力,但横向输导范围有限,相关油藏中的油气需要由断层、骨架砂体以及不整合等构成的"断—毯"式输导体系进行运移。盆缘不整合相关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需要根据各地区油气发现情况与勘探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与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不整合 样式结构 成藏特征 勘探展望 准噶尔盆地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图尔盖盆地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及地层不整合圈闭 被引量:6
3
作者 冉怀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A探区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有利地层不整合圈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萨雷布拉克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历了3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并在其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可划分出2~3个体系域;2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3侏罗系有利的地层不整合圈闭主要为SQ1和SQ2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以及SQ5与下伏地层形成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层 地层不整合圈闭 侏罗系 萨雷布拉克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城凸起地层不整合油藏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49,53,共3页
青城凸起北部斜坡带古近系与上覆馆陶组为不整合接触,形成了一系列地层不整合圈闭和油藏,但油藏成因、油气分布和勘探方式尚不清楚。通过对地层不整合成因、油气运移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地层不整合油藏平面上沿地层剥蚀线呈... 青城凸起北部斜坡带古近系与上覆馆陶组为不整合接触,形成了一系列地层不整合圈闭和油藏,但油藏成因、油气分布和勘探方式尚不清楚。通过对地层不整合成因、油气运移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地层不整合油藏平面上沿地层剥蚀线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各个砂体呈叠瓦状分布。提出井震结合、地层倾角计算和立体几何法计算地质储量等方法描述含油条带,并利用水平井技术勘探、开发地层不整合油藏。通过几年滚动勘探,成功发现了高10块、高424块等地层不整合油藏,验证了这套勘探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 地层不整合 水平井 分布规律 勘探方法 青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宁化县石板桥水库坝址左岸地层不整合面对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宁 《陕西水利》 201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宁化县石板桥水库坝址位于石板桥上游,可供选择的坝段河长约400m,经综合比较选定的坝线左岸385m^390m高程处发育一层第三系佛昙群(Nft)灰~灰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厚2m^3m。本层与下伏寒武系林田群(∈1~2Ln)变质中细砂岩夹变质粉砂岩呈... 宁化县石板桥水库坝址位于石板桥上游,可供选择的坝段河长约400m,经综合比较选定的坝线左岸385m^390m高程处发育一层第三系佛昙群(Nft)灰~灰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厚2m^3m。本层与下伏寒武系林田群(∈1~2Ln)变质中细砂岩夹变质粉砂岩呈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面总厚度为1.4m^1.6m,本文重点就该不整合面进行论述,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不整合 近坝渗漏 绕坝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不整合地层地质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连敏 王晶晶 +3 位作者 林火养 贾晨 庄红妹 程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复杂断块油藏内断层多,储层相变快,给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大港油田C区各级断层相对发育,目的层沙二段底部还存在着地层不整合,给地质建模工作带来了又一个难题。文中建模研究首先采用井震协同约束分级建立断层模型,再通过线... 复杂断块油藏内断层多,储层相变快,给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大港油田C区各级断层相对发育,目的层沙二段底部还存在着地层不整合,给地质建模工作带来了又一个难题。文中建模研究首先采用井震协同约束分级建立断层模型,再通过线性变速度法对地震解释层位数据进行时深转换,保证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地层剥蚀线位置完全吻合,最后选取合适的地层叠置类型进行层面内插,保证了模型符合研究区构造特征。依靠地震反演数据结合井上岩性数据建立的岩相模型,其精度远高于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还能较好地刻画隔夹层的分布。模型成果在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应用效果较好,反映了文中建模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也对其他复杂断块不整合地层的地质建模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地层不整合 井震结合 速度模型 层面内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不整合特征及地层油气藏形成模式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长宝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16-19,共4页
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车镇凹陷多次发生构造抬升与沉积间断,目前保存6期主要的地层不整合。车镇凹陷具有"双元地质结构",决定了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分别具有不同的断裂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广泛分布的燕山期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聚集... 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车镇凹陷多次发生构造抬升与沉积间断,目前保存6期主要的地层不整合。车镇凹陷具有"双元地质结构",决定了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分别具有不同的断裂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广泛分布的燕山期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不整合可改善下伏地层的储集物性,作为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并形成地层圈闭,提供油气聚集的场所。车镇凹陷发育三种类型的地层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基岩油气藏)、削蚀油气藏和超覆油气藏分别发育于不同的含油气层系,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和分布规律。削蚀油气藏和超覆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车镇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镇凹陷 地层不整合 不整合 地层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下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场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燕 纪洪广 王金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95-1800,共6页
以宁夏石嘴山矿西区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深部不整合覆岩下煤层开采所引起的裂隙发育特征,并对两种方法分别得到的裂隙带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煤系地层与上覆地层不整合,开采扰动后应力重分布... 以宁夏石嘴山矿西区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深部不整合覆岩下煤层开采所引起的裂隙发育特征,并对两种方法分别得到的裂隙带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煤系地层与上覆地层不整合,开采扰动后应力重分布及覆岩裂隙发育具有其特殊性。研究发现: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出现"应力拱";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阻隔了煤层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时的应力传递,使开采扰动后主应力在不整合面下方局部呈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使不整合面下方附近岩体的破坏程度加剧,使裂隙带最终形态为"左高右低"的非对称"马鞍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深部煤层开采 覆岩裂隙 应力拱 U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条件下变差函数拟合相控建模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强 郑丽 +4 位作者 张记刚 吕建荣 王晓光 郑强 廉桂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470-472,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拉玛依组油藏属洪积扇—辫状河沉积,部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地层由厚变薄直至完全尖灭。由于老井只有标准测井曲线,尖灭地层内井点相对较少,部分井只钻遇克上组,造成井点间属性相关性差、建模难度较大,为精准刻...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拉玛依组油藏属洪积扇—辫状河沉积,部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地层由厚变薄直至完全尖灭。由于老井只有标准测井曲线,尖灭地层内井点相对较少,部分井只钻遇克上组,造成井点间属性相关性差、建模难度较大,为精准刻画油层,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传统建模方法,在构造建模中重新制定了地层格架构建和网格剖分方法。过井剖面质量控制显示,该区射孔数据与网格粗化数据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网格剖分合理。属性建模过程中,采用随机与确定性相结合的建模思路,用砂砾岩厚度平面图约束井间属性分布,提高了属性数据间的相关性,最终结果模型地质储量相对误差仅为5%,符合规定要求。形成的建模技术路线适用于同类不整合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变差函数分析 随机建模 相控建模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金安 纪洪广 张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根据采区地层不整合特点,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采空区上部压力拱形态发生畸变,呈现出非对称、非规则的压力拱结构... 根据采区地层不整合特点,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采空区上部压力拱形态发生畸变,呈现出非对称、非规则的压力拱结构形态。覆岩移动变形出现明显差异,导致地表移动盆地反向偏移。研究给出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与导水性特征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开采 覆岩移动 变异性 应力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下开采防水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秋菊 王金安 纪洪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69,共4页
开采煤层与富含水的第四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煤层开采时,为防止覆岩导水裂隙带在侧面与第四系连通,需留设一定宽度的横向防水煤柱。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防水煤柱留设宽度取经验值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表明,经验值... 开采煤层与富含水的第四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煤层开采时,为防止覆岩导水裂隙带在侧面与第四系连通,需留设一定宽度的横向防水煤柱。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防水煤柱留设宽度取经验值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表明,经验值留设宽度下,导水裂隙带已经在侧面方向与不整合面接触。假设工作面两侧导水裂隙带的形状为半圆弧,对竖向防水煤柱的经验公式进行修正,提出横向防水煤柱留设宽度的计算公式,为不整合地层下开采横向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在计算出的横向防水煤柱留设宽度下,通过控制工作面宽度,使导水裂隙带在竖直方向上不与第四系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横向防水煤柱 合理宽度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背景下砂岩边界识别——以SH地区戴一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星 彭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33-40,共8页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强反射分离流程,讨论强分离过程中去强参数的选取,建立正演模型检验处理后地震数据的可靠性。研究证实,基于层约束的动态快速匹配追踪方法能够消除断层等因素引起的异常值、加强运算稳定性和提高运算速度。根据研究区井旁道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属性分析结果等,确定分离系数为0.7时的强反射分离处理的地震数据相对合理,能显示有效储层信息。利用强反射分离后的地震数据提取三相属性,认为振幅属性与有效储层厚度具有正相关性,振幅属性结果能反映储层展布特征,可提高砂岩尖灭线识别的精度。所部署的井位钻遇油层,证实了强反射分离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不整合 砂岩尖灭 强反射分离 快速匹配追踪 去强参数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静江 袁玉春 +1 位作者 龙维华 胡龙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以往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内部的接触关系并不十分清楚。近期通过钻探和系统的地质研究发现了一些直接的地层不整合证据,证明轮南奥陶系内部存在多期地层不整合。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之间都是不整合接触,而...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以往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内部的接触关系并不十分清楚。近期通过钻探和系统的地质研究发现了一些直接的地层不整合证据,证明轮南奥陶系内部存在多期地层不整合。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之间都是不整合接触,而一间房组和吐木休克组之间则是整合接触。在连续的化石带里可能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地层不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地层不整合 风化壳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86
14
作者 陈业全 王伟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藏 成藏特征 地层不整合 前陆盆地 烃源岩 油气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坡折带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志魁 王英民 +1 位作者 张大伟 刘春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6-549,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斜坡区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地层不整合,尤其是断拗转换期的不整合经历了较强褶皱和长时间的抬升侵蚀,为多级次、多类型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通过前期的研究和积累,对西部斜坡区石油地质条件,尤其是隐蔽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斜坡区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地层不整合,尤其是断拗转换期的不整合经历了较强褶皱和长时间的抬升侵蚀,为多级次、多类型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通过前期的研究和积累,对西部斜坡区石油地质条件,尤其是隐蔽性油藏成藏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次研究认为坡折带的分布控制了三级层序的内部格局、沉积亚相及主要沉积微相的分布、超覆圈闭及超覆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同时认为西部斜坡区隐蔽性油藏将成为勘探的新领域,以地层超覆油藏为重点目标的勘探领域将带来新的勘探发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斜坡区 坡折带 西部 隐蔽性油藏 地层不整合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