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扬子区地壳密度扰动成像和华南燕山期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杨文采
-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5-105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574111)的成果~~
-
文摘
用区域布格重力场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方法确定了扬子克拉通地壳的密度扰动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的壳源大花岗岩基等板内构造。扬子克拉通的大地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重合。克拉通内部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和大地构造分区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它和地质图有一定对应关系。根据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一致的原则,利用研究区重力小波细节勾画出了上地壳结晶基底构造图,提供基底构造准确定位的参考。由于大陆地壳经常发生岩层的近水平拆离,地面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构造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密度成像的地壳构造研究表明,古地块的碰撞作用使大陆地壳发育裂隙裂缝,在三叠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碰撞时地壳原有的裂隙裂缝复活了,又使得热流体活动加剧和中地壳岩石逐渐重熔,形成了雪峰山—幕阜山—皖南黄山燕山期花岗岩带。花岗岩重熔作用属于岩石圈克拉通化的一种作用。现今雪峰山、幕阜山和皖南黄山还是弱地震多发区,说明这个燕山期花岗岩带虽然已经克拉通化,但是克拉通化的程度还是比扬子地块略逊。
-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扬子克拉通
地壳密度成像
区域布格重力场
中地壳重熔作用
燕山期花岗岩
-
Keywords
Chinese continent
Yangtze craton
crustal density Imaging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natexis in the middle crust
Yanshanian granite belt
-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碧口群火山旋回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 2
-
-
作者
徐学义
夏祖春
夏林圻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8-485,共8页
-
基金
原地矿部地调局"九五"科技专项资助(编号:96-28)。
-
文摘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秦岭
碧口群
火山旋回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地壳重熔作用
-
Keywords
West Qinling
Bikou Group
volcanic cycle
bimodal volcanic rocks
continental rift
-
分类号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