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震P波走时的南加州地区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茜茜 陈强 +1 位作者 张一君 黄小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4-679,767,共7页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5 km。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表明:南加州地区P波速度不仅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地区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演结果显示:中地壳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壳岩层和断层系统密切相关,下地壳以下的速度结构存在大范围低速区,呈现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P波走时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远场体波资料反演2008年西藏当雄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2
作者 拉巴次仁 拉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17,57,共7页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震中距范围30°-90°)和当地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反演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地震观测波形与反演得到的波形吻合比较好,确定了该地震的源机制、地震矩张量解、震源深度等参数。文章提出,这次地震是正断层为主的南北走向的浅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张量 体波反演 西藏当雄地震 震源参数 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