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收函数近邻反演方法的改进和对海拉尔台下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旭章 周蕙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数值试验结果指出 ,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时 ,在正演和反演过程中使用不匹配的地壳模型参数化方式 ,将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发现 ,在处理实际资料时将接收函数归一化 ,可能会丢弃介质信息 .在此基础上 ,改进了接收函数和近邻... 数值试验结果指出 ,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时 ,在正演和反演过程中使用不匹配的地壳模型参数化方式 ,将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发现 ,在处理实际资料时将接收函数归一化 ,可能会丢弃介质信息 .在此基础上 ,改进了接收函数和近邻算法反演地壳速度结构的程序 ,并用来反演了海拉尔台下的地壳速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近邻算法 地壳结构 模型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壳结构数据库设计及模型构建——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例
2
作者 葛伟鹏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元生 何文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学三维建模理论、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存储方法和三维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总结出由基础数据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模型的技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地质数据库 实体模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三维地壳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震P波走时的南加州地区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茜茜 陈强 +1 位作者 张一君 黄小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4-679,767,共7页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5 km。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表明:南加州地区P波速度不仅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地区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演结果显示:中地壳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壳岩层和断层系统密切相关,下地壳以下的速度结构存在大范围低速区,呈现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P波走时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2009 L'Aquila earthquake derived from InSAR and GPS data 被引量:3
4
作者 WANG Yong-zhe ZHU Jian-jun +2 位作者 OU Zi-qiang LI Zhi-wei XING Xue-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44-251,共8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 (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 (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fault. Firstly, based on the homogeneous elastic half-space model, the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 were solv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best fitting model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a 13.7 km×14.1 km rectangular fault, in 139.3° strike direction and 50.2° southwest-dipping. Secondly, fixing the optimal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fault plane was extended and discretized into 16× 16 patches, each with a size of 1 kmx 1 krn, and the non-uniform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 was inverted by the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with an appropriate smoothing ratio based on the layered crustal structure model. The preferred solution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mainly a normal fault with slight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 the maximum slip of 1.01 m is located in the depth of 8.28 km, the average rake is -100.9°, and the total geodetic moment is about 3.34× 1018 N.m (Mw 6.28). The results are much closer than previous stud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ismological estimation. Thes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seismic fault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L'Aauila earthauake inverted by the crustal model considering layered characters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quila earthquak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lip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远场体波资料反演2008年西藏当雄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5
作者 拉巴次仁 拉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17,57,共7页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震中距范围30°-90°)和当地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反演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地震观测波形与反演得到的波形吻合比较好,确定了该地震的源机制、地震矩张量解、震源深度等参数。文章提出,这次地震是正断层为主的南北走向的浅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张量 体波反演 西藏当雄地震 震源参数 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