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M_S8.0大地震后关于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32
1
作者 谭成轩 孙叶 +3 位作者 吴树仁 韩金良 吴芳 孙炜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稳定性 岩土体稳定性 地面稳定性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树轩 杨为民 +2 位作者 孟华君 张向营 李焕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类赋值。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对京张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等级。依据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京张高速铁路、云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京张地区国土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地区 京张高速铁路 云顶滑雪场 石京龙滑雪场 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韩金良 吴树仁 +2 位作者 谭成轩 李东林 石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秦巴地区的...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秦巴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秦巴地区地壳稳定性程度较高,适合兴建大型引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地区 三峡引水工程 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方案)秦巴段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金良 吴树仁 +2 位作者 李东林 谭成轩 石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方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分构...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方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分构造稳定性和岩土体稳定性两个层次评价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引水工程场地地壳稳定性较高,适合兴建大型引水工程。同时,运用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对三条规划线路进行了优化比选,结果表明以中线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引水工程 地壳稳定性评价 引水线路的优化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山 张树轩 +5 位作者 杨为民 孟华君 吕佳进 张田田 吴季寰 郭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抚新区 规划地铁9号线 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邹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韩震 杨锋杰 +2 位作者 李永庆 宋小宁 崔先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根据线性构造的影像特征 ,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邹城市线性构造信息 ,共解译出 5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 ,并且对其相对活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市所属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南北向线性构... 根据线性构造的影像特征 ,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邹城市线性构造信息 ,共解译出 5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 ,并且对其相对活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市所属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南北向线性构造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为主要的控震构造 ,并且圈定了一些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段 ,从而为邹城市的城乡发展规划和工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构造 活动断裂 地壳稳定性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春景 吴中海 +2 位作者 马晓雪 李家存 王继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77,共24页
结合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遥感解译及地表调查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活动程度分级,得到该区"5纵2横"13条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体系分布格局。按断裂活动强弱程度对城镇及重要工程的影响不同,对滇中城市群地区城镇... 结合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遥感解译及地表调查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活动程度分级,得到该区"5纵2横"13条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体系分布格局。按断裂活动强弱程度对城镇及重要工程的影响不同,对滇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和"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的重大工程开展活动断裂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活动断裂是影响和制约该区城镇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综合考虑活动断裂活动程度、岩性特征和地形变化3因素进行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初步结果表明,该区的"极不稳定区"、"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约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强度分级 活动构造体系 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沿线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量:44
8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3 位作者 范桃园 叶培盛 仝亚博 杨振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217,共27页
根据最新的遥感影像解译和地表调查成果,分析总结了拟建的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区域最新的地表变形特征、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分布与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地壳稳定性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0条,从东到西包括:点苍山东麓断裂、... 根据最新的遥感影像解译和地表调查成果,分析总结了拟建的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区域最新的地表变形特征、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分布与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地壳稳定性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0条,从东到西包括:点苍山东麓断裂、云龙-永平断裂带、保山断裂带、蒲缥-施甸断裂、太平-罗明坝断裂、镇安断裂带、龙新共轭断裂系、黄连河共轭断裂系、龙川江断裂和畹町断裂带,其中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最显著、对工程场地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点苍山东麓断裂带、保山盆地西缘断裂带、蒲缥-施甸断裂、畹町断裂带等。同时,通过整理分析近代强震资料发现,仅根据历史强震资料所揭示的高地震烈度区是不全面的,结合最新的活动断裂调查成果,对大瑞铁路沿线区域的地震烈度分区进行重新划分后,认为大瑞铁路工程场地区从东到西至少存在:大理-弥渡、保山、蒲缥-施甸、镇安-荆竹坪和瑞丽-畹町5个大于等于Ⅸ级的高地震烈度区,需要在铁路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时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瑞铁路 活动断裂 地震地质 地震烈度分区 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湖南、湖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浩民 吴中海 +1 位作者 王浩男 王果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8-499,共22页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湖南、湖北地区 新构造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性 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