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地壳构造稳定性:源自地震活动时空特征的证据
1
作者 张扬 商琳 +2 位作者 王淼 吴海涛 段彬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在重大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目前南堡凹陷作为中国海上储气库的建设地,其构造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热点。基于区域历史地震数据,总结了南堡凹陷及周边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唐山-河间-磁县...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在重大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目前南堡凹陷作为中国海上储气库的建设地,其构造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热点。基于区域历史地震数据,总结了南堡凹陷及周边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唐山-河间-磁县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破裂模式,探讨了南堡凹陷地壳的构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是活动构造带附近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区域上,南堡凹陷周缘积累的应力主要通过滦县-乐亭和宝坻-宁河等断裂带活动得以释放,周缘的地震活动对南堡凹陷内部的影响十分有限;而在南堡凹陷的内部,发育一个以蠕滑为主的大型伸展变形系统。根据现今的构造应力背景,南堡凹陷内的应力仅需要积累很小的量级就会诱发先存正断层的不稳定滑动,这意味着应力无法长期积累。因此,南堡凹陷内部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破裂模式 地震活动 地壳构造稳定性 南堡凹陷 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独山子)-西昆仑(泉水沟)地学断面地震与重力联合反演地壳构造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贺日政 高锐 +2 位作者 李秋生 管烨 李朋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利用滑动平均的布格重力异常剖面结合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资料 ,参考介质纵波速度与密度的经验转换关系 ,通过二维均匀介质模型人机交互式计算得到了新疆天山 (独山子 ) 西昆仑 (泉水沟 )地学断面走廊域中心剖面的地壳构造特征。所得的... 利用滑动平均的布格重力异常剖面结合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资料 ,参考介质纵波速度与密度的经验转换关系 ,通过二维均匀介质模型人机交互式计算得到了新疆天山 (独山子 ) 西昆仑 (泉水沟 )地学断面走廊域中心剖面的地壳构造特征。所得的反演结果表明 ,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地体、中天山地体为一整体 ;准噶尔盆地和天山构造带的中、下地壳之间存在低密度层 ,但塔里木盆地不存在低密度层 ;由于受到南北两侧板块挤压 ,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地壳结构在横向上似一南陡北缓、中部隆起的不对称“拱形”弯曲 ;塔里木盆地南缘与西昆仑构造带间呈“V型盆山耦合关系” ,其下方恰好是莫霍面上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学断面 地壳构造 天山 塔里木分盆地 西昆仑 地震 重力 联合反演 地壳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84
3
作者 李锦轶 何国琦 +5 位作者 徐新 李华芹 孙桂华 杨天南 高立明 朱志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68,共21页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分区。新生代侧向构造分区表现为盆山构造,古生代晚期侧向构造分区总体表现为显生宙造山带与古老地块的镶嵌,具体划分为两个弧形造山系、两个雁行斜列的帚状构造和3条线性造山系,分别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喀拉塔格等4个古板块;喀拉塔格古板块是新元古代地壳作为基底的古岛弧与其周围的海洋岩石圈组成的板块,残迹保存在南天山碰撞带之中;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准噶尔—吐哈地块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西准噶尔和中亚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组成部分,查尔斯克—斋桑带、依连哈比尔尕带和康古尔塔格带,构成了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界,南天山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板块的碰撞带。在纵向上,该区地壳被划分为震旦纪至石炭纪、二叠纪至侏罗纪和白垩纪以来的陆内演化等3个构造层。该区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晚期古洋盆的演化与关闭、二叠纪至侏罗纪受古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影响、以及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等3个构造阶段;在某些地质时期还与幔源岩浆的底垫对地壳或岩石圈的改造有关。该区前身的古洋盆包括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两个洋盆。从动力学角度看,该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分别受控于水平方向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垂直方向上软流圈地幔与上覆岩石圈或地壳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仅使该区大陆地壳的增生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方式,而且使该区地壳演化表现为挤压和伸展两种方式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及邻区 地壳构造格架 形成过程 镶嵌 叠覆 板块构造 地幔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29
4
作者 李锦轶 张进 +4 位作者 杨天南 李亚萍 孙桂华 朱志新 王励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4-605,共22页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造山区 地壳构造分区 古板块 古陆缘 大华北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祁连山地壳构造与大陆─大陆碰撞过程 被引量:58
5
作者 曾融生 丁志峰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60,共12页
在青藏高原,利用远震波形及演所得的Moho界面深度,其横向变化很大.在班公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出现10余公里的错断.羌塘块体的Moho界面向北倾斜,而柴达木和巴颜喀拉的Moho界面向南倾斜.利用近震Pn的走时验证远震波形反演所得的Moh... 在青藏高原,利用远震波形及演所得的Moho界面深度,其横向变化很大.在班公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出现10余公里的错断.羌塘块体的Moho界面向北倾斜,而柴达木和巴颜喀拉的Moho界面向南倾斜.利用近震Pn的走时验证远震波形反演所得的Moho界面深度,两者的结果十分吻合.综合近来地球物理观测的结果。我们得到喜马拉雅─祁连山的地壳构造图,它贯穿印度─欧亚的碰撞带和中生代的陆─陆碰撞带.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拉萨块体的地壳是由多个双向冲断层所组成,它们可以解释为在不同时期中,印度次大陆曾经数次向拉萨块体地壳挤入,而且羌塘块体的地壳也向拉萨块体的地壳挤入.测量冲断层的水平长度,可以定量估算自50Ma陆─陆碰撞以来,印度次大陆和羌塘块体向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拉萨块体地壳挤入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 祁连山 地壳构造 陆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力异常研究亚东—格尔木地壳构造 被引量:20
6
作者 孟令顺 高锐 +2 位作者 周富祥 李莉 王华啸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作为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1987年完成了亚东—格尔木及东拉—尼木的重力补点测量(1:50万)工作,共布设了226个测点,全长1670km。在这些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域内的莫霍深度和均衡异常,分析了地壳和... 作为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1987年完成了亚东—格尔木及东拉—尼木的重力补点测量(1:50万)工作,共布设了226个测点,全长1670km。在这些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域内的莫霍深度和均衡异常,分析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均衡信息。利用布格异常与测点高程的相关分析,划分出了9个地体和13个较大断裂;给出了高原隆起及板块碰撞的模式。我们认为高原隆起的直接作用来自板块的碰撞,由冰川消融引起的均衡回升是非常微弱和不重要的,要把这种作用与构造运动引起的快速隆升区分开来是相当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构造 高原隆起 重力异常 均衡异常 地学断面 板块碰撞 隆升 布格异常 冰川消融 均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壳构造的三维重力正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光夏 赵文俊 +1 位作者 任文菊 吴岫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6-324,共9页
用三维重力正演方法处理了台湾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地质资料.根据由浅而深分层正演(剥皮)得出的剩余重力异常,发现某些断层的深度并不大;而另一些断层或构造则越向下越清楚.根据正演的结果,还讨论了台湾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关键词 台湾 地壳构造 三维重力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换波新成果研究燕山地区地壳构造、地壳运动和孕震条件 被引量:8
8
作者 邵学钟 郑炳华 张家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5-76,共12页
本文根据转换波近年得出的地壳构造最新资料,结合地表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燕山地区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时着重分析了怀来—宁河段北西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构造特征、活动方式及其两侧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本区强震的深部构造标... 本文根据转换波近年得出的地壳构造最新资料,结合地表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燕山地区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时着重分析了怀来—宁河段北西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构造特征、活动方式及其两侧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本区强震的深部构造标志,并讨论了强震孕育过程及可能的潜在震源区等问题,为研究首都圈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地壳构造 地壳运动 孕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正宏 徐仲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把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早期以小型山间盆地沉积作用为主,其内堆积了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期以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大青山复式向斜和一些紧闭同斜褶皱构造;晚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地壳构造 阴山 造山带 构造变形 岩浆活动 褶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塔里木地壳构造成像的重力场谱矩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文采 孙艳云 +1 位作者 侯遵泽 于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0-3150,共11页
现代地壳探测取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场中包含有大量地壳构造信息,如果提取这些信息,可以在数学物理普适规律指导下计算出关于地壳构造的图件.由于区域重力场的高阶谱矩包含了场轮廓面的几何信息,可用于地质构造要素的分析计算,为地质构造... 现代地壳探测取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场中包含有大量地壳构造信息,如果提取这些信息,可以在数学物理普适规律指导下计算出关于地壳构造的图件.由于区域重力场的高阶谱矩包含了场轮廓面的几何信息,可用于地质构造要素的分析计算,为地质构造要素选取和定位的计算机自动制图提供理论依据.由地面布格重力场的二阶谱矩的统计不变量计算,可导出表征地壳变形带的脊形化系数,用于计算机自动制作区域地壳变形带分布图.脊形化系数强弱区的边界代表了活动的和稳定的构造单元的边界.在计算脊形化系数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计算其二阶谱矩的统计不变量并作进一步增强处理,计算构造单元的边界系数,对地壳构造单元边界作连续和精细的追踪.文中介绍了脊形化系数和边界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用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地壳构造分析的结果.圈定了塔里木盆地深层满中高密度扰动带和满南、满北低密度扰动带,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力场 地壳构造 构造要素分析 高阶谱矩 地壳变形带 构造单元 边界追踪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及其周围地区的重力场特征与地壳构造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武传真 焦灵秀 +1 位作者 王谦身 杨振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33-642,共10页
本文根据帕米尔地区(32°N—42°N,66°E—80°E)的重力资料,计算出深部重力场。以费尔干纳—帕米尔—斯利那加地震测深剖面数据作为控制与参考资料,采用三维横向变密度重力模型,进行重力反演计算,求得研究区莫霍界面... 本文根据帕米尔地区(32°N—42°N,66°E—80°E)的重力资料,计算出深部重力场。以费尔干纳—帕米尔—斯利那加地震测深剖面数据作为控制与参考资料,采用三维横向变密度重力模型,进行重力反演计算,求得研究区莫霍界面的起伏深度,并依此给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结合帕米尔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均衡异常,对这一地区的构造运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地壳构造 帕米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重力场分离、密度反演与地壳构造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福珍 方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力场资料进行场分离、平差、反演等数学处理 ,求出地壳平均密度和深度 1 0~ 1 0 0 km各层的密度分布 ;综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康滇菱形块体与其东侧和西侧不论在构造特征还是地球物理场特征方面皆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密度分布 位场反演 地壳构造 康滇地区 活动构造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盆山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及地壳构造演化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中国西北地区的盆山地形和该地区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反映了现代盆山构造的一个重要特征。文中讨论了中国西北盆山区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它们的发展演化过程。本区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古地理面貌 ,而... 中国西北地区的盆山地形和该地区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反映了现代盆山构造的一个重要特征。文中讨论了中国西北盆山区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它们的发展演化过程。本区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古地理面貌 ,而且随着地壳上地幔的构造演化而不断发展 ,盆山构造的形成受到了地壳活动和演化的控制。一般来说 ,中国西北的主要山系是古生代或早中生代的造山带 ,但它们形成现在这样巨大的山系主要发生在晚新生代。如天山山脉的构造演化 ,三叠纪天山曾经一度隆起成山 ,两侧的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磨拉石 ;侏罗纪时由于剥蚀夷平成为一个准平原 ,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可以对比的含煤岩系 ;从白垩纪到早新生代 ,它再度隆升 ,直至第四纪时形成雄伟的高大山系 ,两侧形成相应的大型沉积盆地。其他一些山脉 ,如祁连山和昆仑山 ,也具有类似的发展演化过程。最后 ,控制这一过程的根本原因则是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构造发展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古地理 中国西北 地壳构造 构造演化 天山 上地幔 山地 发展演化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Mohns洋中脊扩张地壳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立明 胡毅 +2 位作者 张涛 王瑜 许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6-60,共5页
北大西洋Mohns洋中脊是很重要的扩张带。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之一就是获取Mohns洋中脊的磁力数据。通过获得的磁力和以往的重力与地震资料,研究洋中脊的扩张、地壳构造特征及厚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上重要的地质... 北大西洋Mohns洋中脊是很重要的扩张带。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之一就是获取Mohns洋中脊的磁力数据。通过获得的磁力和以往的重力与地震资料,研究洋中脊的扩张、地壳构造特征及厚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上重要的地质过程、海底扩张和壳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s洋中脊 地壳构造 厚度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邻区重力场特征与地壳构造区划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训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61,共7页
根据“八五”新编南海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结合磁力、地震等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南海西缘的越东大断裂自中生代后期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而且切割岩石圈,断裂以西为挤压环境,而东面则处于拉张环境;沿115°20E南... 根据“八五”新编南海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结合磁力、地震等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南海西缘的越东大断裂自中生代后期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而且切割岩石圈,断裂以西为挤压环境,而东面则处于拉张环境;沿115°20E南北延伸的中沙东大断裂是北部中西沙陆核与东沙块体南部太平—永署陆核与礼乐滩块体之间的分界,这两条大断裂对南海海盆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区划 南海 海盆 邻区 重力场 地壳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中国深部地壳构造及矿产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元龙 郑建昌 焦灵秀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利用重力、磁力异常及地质资料讨论了中国古板块划分。用二维和三维方法及各沉积盆地新生代厚度资料计算其重力效应,并从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中消除其影响,得出深部重力异常。用作者提出的反演三维密度界面的质面系数法,华南地区还用... 利用重力、磁力异常及地质资料讨论了中国古板块划分。用二维和三维方法及各沉积盆地新生代厚度资料计算其重力效应,并从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中消除其影响,得出深部重力异常。用作者提出的反演三维密度界面的质面系数法,华南地区还用变密度的三维质面系数法反演重力资料得出中国地壳构造图。研究了石油及某些金属矿与地壳构造的关系,得出地幔上隆区与大沉积盆地相对应,为油气田远景区;地幔陡坡带、大重力梯级带、各古板块或块体交界地带,特别是地幔陡坡带、重力梯级带受到不同方向深断裂干扰而发生扭曲地区,对某些金属矿成矿务件尤为有利。指出中国中部地区,即西安—宝鸡—天水—陇西至若尔盖—平武—汉中—安康—西安—带及其所围地区为金、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壳构造 矿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损伤疲劳断裂——地壳构造变形的一种基本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海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110,T001,共11页
潮汐应力引起地壳岩石的循环应变、累积疲劳损伤,形成疲劳断裂。本文给出疲劳断裂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并对显微构造、小构造、大陆与大洋区域构造、第四纪软岩层中的疲劳断裂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部分石英变形纹就是疲劳纹,以及环太平洋地... 潮汐应力引起地壳岩石的循环应变、累积疲劳损伤,形成疲劳断裂。本文给出疲劳断裂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并对显微构造、小构造、大陆与大洋区域构造、第四纪软岩层中的疲劳断裂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部分石英变形纹就是疲劳纹,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海底磁异常条带和潮汐作用、疲劳断裂机制的相关性;给出累积损伤—微体积的玄武岩浆上侵—沿疲劳断裂上涌—海底扩张的模式;推测大陆与海洋地壳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构造 变形 疲劳断裂 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和级数法与重力资料反演地壳构造 被引量:24
18
作者 江为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6-104,共9页
本文介绍利用直角坐标系中拉普拉斯方程的调和级数解,经适当变换给出一个求压缩质面面密度的方法.通过三种理论地壳构造模型的重力资料为例来检验,得出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应用赣州——资溪剖面的实测重力资... 本文介绍利用直角坐标系中拉普拉斯方程的调和级数解,经适当变换给出一个求压缩质面面密度的方法.通过三种理论地壳构造模型的重力资料为例来检验,得出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应用赣州——资溪剖面的实测重力资料为例进行计算,表明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级数 地壳构造 重力资料 拉普拉斯方程 最大相对误差 密度界面 平均相对误差 资溪 理论模型 直角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源地壳构造与远场体波理论地震图的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东升 周蕙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9-275,共7页
将震源附近的特殊地壳构造区简化为二类模型.它们具有异常的密度、波速和一定的几何尺度.依据双力偶点源模型下远场垂直向 P 和 SH 波位移公式和由本文模型推导的反射系数、辐射花样和走时差计算式,分别计算了远场 P 和 SH 波理论图.结... 将震源附近的特殊地壳构造区简化为二类模型.它们具有异常的密度、波速和一定的几何尺度.依据双力偶点源模型下远场垂直向 P 和 SH 波位移公式和由本文模型推导的反射系数、辐射花样和走时差计算式,分别计算了远场 P 和 SH 波理论图.结果表明,若近源特殊构造的密度、波速值小于地壳平均值(模型Ⅰ),则它对远场地震图的影响可以忽略;反之,若特殊构造介质参数值大于震源区平均值(模型Ⅱ)。则它在一定情况下对远场地震图有较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以往的工作中均被忽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图 地壳构造 远场体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测量在研究地壳构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讨论
20
作者 孟令顺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80-86,共7页
提出并讨论区域重力测量在研究深部地壳构造中的问题,包括重力各项外部改正、重力异常的划分以及异常解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讨论,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引起足够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补偿与解决所出现的某... 提出并讨论区域重力测量在研究深部地壳构造中的问题,包括重力各项外部改正、重力异常的划分以及异常解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讨论,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引起足够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补偿与解决所出现的某些问题,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地质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外部改正 地壳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