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GPS)与文安地震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海涛 郭良迁 +1 位作者 薄万举 胡新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7,共6页
利用天津地区GPS局域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及其与文安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文安地震前,天津地区地壳上升从N向S扩展,到地震期间,全区以上升变化占主导,震后地壳下降由S向N发展。站点的时序变化曲线表明,天... 利用天津地区GPS局域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及其与文安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文安地震前,天津地区地壳上升从N向S扩展,到地震期间,全区以上升变化占主导,震后地壳下降由S向N发展。站点的时序变化曲线表明,天津南部的站点在文安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一般出现于震前数月至1年,震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垂向形变 文安地震 地震形变 天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临震前震中附近是否存在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沈正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6-963,共8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最大灾难事件。地震发生后有人通过对GPS数据的动态处理分析认为在地震前1小时内震中附近有非常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发生,从而提升了地震学界对通过高频GPS观测技术...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最大灾难事件。地震发生后有人通过对GPS数据的动态处理分析认为在地震前1小时内震中附近有非常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发生,从而提升了地震学界对通过高频GPS观测技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的预期。高频GPS观测技术是近年来GPS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短期变化过程、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数据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静态处理得到的载波相位观测残差来分析测站位置动态变化的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对汶川地震前震中附近几个GPS连续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震中附近并不存在显著的地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静态/动态数据处理 汶川地震 地壳垂向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