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壳块体应力场动力学演变过程仿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振 王乘 +1 位作者 牛安福 郑文衡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研究华北地壳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 ,得出该块体中各力学量随时间演变的数值结果以及动态、直观的三维仿真映象 ,并以此探索计算力学与地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从仿真模拟结果可以看出 :...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研究华北地壳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 ,得出该块体中各力学量随时间演变的数值结果以及动态、直观的三维仿真映象 ,并以此探索计算力学与地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从仿真模拟结果可以看出 :华北地区近期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均在应力较大或应力变化剧烈的地点。由于海洋动态载荷的量级小 ,计算结果的应力绝对值也很小 ,因此 ,这种吻合表明较小的动态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揭示了孕震构造的特征 ,显示了应力集中的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 应力场 动力学 地壳块体 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部震间上地壳块体运动特征与变形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葛伟鹏 王敏 +2 位作者 沈正康 袁道阳 郑文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94-3010,共17页
以青藏高原北缘及东北缘的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的活动断裂、由断裂所围限的微小块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区内活动断裂定量参数和GPS速度场等资料,使用球面应变率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区内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讨论区内最大... 以青藏高原北缘及东北缘的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的活动断裂、由断裂所围限的微小块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区内活动断裂定量参数和GPS速度场等资料,使用球面应变率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区内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讨论区内最大剪应变率、面膨胀率与旋转率等参数与区域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区内详实的活动断裂资料建立精细的微小活动块体模型,利用Backslip模型反演断裂所围限的各个块体边界断裂的滑动速率、块体内部统一应变率及块体欧拉运动学参数等,并与活动构造方法获得的滑动速率做对比;最后,讨论研究区内由GPS速度场所揭示的地壳运动变形模式.结果表明:(1)柴达木—祁连山地区地壳运动,在沿着山脉走向上具有带状区域分块运动特征,大范围内具有弥散变形特征;(2)青藏高原北部变形场应是通过不同断裂差异性相对运动、区域内部逆冲挤压和块体旋转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鄂拉山到古浪民勤一带具有强烈的逆冲活动,其两侧地壳块体分别具有逆向旋转的运动性质;(3)在研究区东部GPS速度场所呈现顺时针旋转的形态,应是处于不同地块边界处的中下地壳与地幔介质差异驱动机制对上地壳块体所产生的作用,并以近地表断层应变率积累形式表现的结果,是祁连山地块、阿拉善块体、鄂尔多斯地块等大型块体推挤旋转影响下的复杂运动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祁连山地块 应变率场 震间上地壳运动块体模型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嘉世旭 张先康 方盛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9-266,共8页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巨厚的表层沉积、通常低速占主导的壳内构造、强反射的下地壳和高低速相间的薄互层壳 幔过渡带 ,反映了上地幔物质上隆、侵入、地壳增温、张裂等塑、脆性变形改造的新生地壳构造。讨论了这两类截然不同块体地壳构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形成。裂陷区内中强地震的孕发和深源矿产、油气生贮存等都与这两类块体地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深地震测深 地壳块体结构 动力学演化 DSS震相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资料划分现今地壳活动块体的方法 被引量:30
4
作者 石耀霖 朱守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为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9个活动块体 ,通过比较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资料 地壳活动块体 欧拉极 聚类分析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故事
5
作者 张智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华南地壳物质架构、巨型金属成矿系统及典型的钨矿化特征。利用锆石Hf同位素填图技术首次从大陆尺度刻画出华南古老、再造和新生地壳并置的空间架构,揭示了与花岗岩相关的W-Sn-Nb-Ta和REE矿床产于再造地壳域,其中,REE矿床产于有较多新... 华南地壳物质架构、巨型金属成矿系统及典型的钨矿化特征。利用锆石Hf同位素填图技术首次从大陆尺度刻画出华南古老、再造和新生地壳并置的空间架构,揭示了与花岗岩相关的W-Sn-Nb-Ta和REE矿床产于再造地壳域,其中,REE矿床产于有较多新生幔源物质注入的强再造地壳块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块体 锆石HF同位素 金属成矿 封面故事 新生地壳 地壳物质 幔源物质 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机制解分类与川滇及邻近地区最新变形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文涛 徐锡伟 +3 位作者 曹忠权 于贵华 李海鸥 徐长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6-934,共9页
以位错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地震分类的理论基础,利用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8年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地震三角形分类法,研究了中国川滇及邻近地区震源机制解124例,从地壳脆性变形的角度分析了川滇次级块体的变形形式。结果表明:整体上川滇... 以位错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地震分类的理论基础,利用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8年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地震三角形分类法,研究了中国川滇及邻近地区震源机制解124例,从地壳脆性变形的角度分析了川滇次级块体的变形形式。结果表明:整体上川滇及邻区的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正断层具有明显的分区性特征,受青藏高原SE方向的挤压,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产生了大的剪切位移和变形带;同时,受缅甸弧挤压和四川盆地的阻挡,在缅甸弧前端和龙门山断裂带等地形成了强烈的挤压区,在云南大部分区域形成了扇形剪切应力变形区;而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所产生的大的剪切位移和变形直接作用在红河断裂带上,造成红河断裂带呈右旋向SE方向错动,引起其后延金沙江断裂至丽江-小金河断裂之间形成大的应力拉张区,构成了现今川滇及邻区地壳变形的最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地震分类 地壳变形 地壳块体 川滇及邻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被引量:32
7
作者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een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distribute mainly in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b) Most of strong earthquakes of the two blocks distribute mainly along their boundary faults; c) A few strong earthquakes are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active faults. 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tectonics can be very complex; 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vity for seismic activities among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e) There are some anomalous change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in the deep crust of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Many boundary faults, especially Longmenshan fault, cut obviously the Moho discontinuity. The Xianshuihe fault, a typical strike-slip fault, has no obvious indication of cutting the Moho discontinuity, but has distinct low-velocity zone in different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活动性 地壳块体 深部结构 强震活动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与力学的交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祥础 刘月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现象虽然复杂,其物理实质倒是明确:地震就是地壳块体的快速剪切脆断.相应地,地震的孕育过程就是震源区介质的损伤、演化、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力学过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现象虽然复杂,其物理实质倒是明确:地震就是地壳块体的快速剪切脆断.相应地,地震的孕育过程就是震源区介质的损伤、演化、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力学过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物理本质.但是,在研究地震预测时遇到的力学问题和通常的(工程)力学问题有所不同。根据地震问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力学过程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现象 地壳块体 物理实质 孕育过程 物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