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克雅内斯洋中脊及其邻区的地壳厚度特征
1
作者 曲彦丞 赵俐红 +3 位作者 李一泉 彭祎辉 凌子龙 马媛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7,共7页
雷克雅内斯洋中脊是北大西洋洋中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化过程中受到其北部冰岛热点的影响,而地壳厚度是评价热点对洋中脊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为更好地理解热点对洋中脊扩张过程的影响,利用雷克雅内斯洋中脊及其邻区的空间重力异常和... 雷克雅内斯洋中脊是北大西洋洋中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化过程中受到其北部冰岛热点的影响,而地壳厚度是评价热点对洋中脊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为更好地理解热点对洋中脊扩张过程的影响,利用雷克雅内斯洋中脊及其邻区的空间重力异常和地形等数据反演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通过与地震确定的地壳厚度对比,得到研究区地壳厚度模型。模型显示雷克雅内斯洋中脊平均地壳厚度约10 km,地壳由北向南逐渐减薄。根据对雷克雅内斯洋中脊地壳厚度分析,认为地壳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40 Ma之前,平均地壳厚度12 km,地壳厚度随时间逐渐减薄,表明洋中脊的岩浆活动随时间逐渐减弱;②40~20 Ma,洋中脊的平均地壳厚度8 km,北部的地壳减薄不明显(<1 km),而南部地壳减薄显著(约3~4 km),南北地壳厚度的差异可能与冰岛热点的逐渐靠近有关;③20 Ma至今,平均地壳厚度10 km,此时冰岛热点位于洋中脊,熔融物沿洋中脊向南运移,使得洋中脊的地壳逐渐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克雅内斯洋中脊 地壳密度 地幔熔融量 冰岛热点 地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特征:来自远震接收函数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沐洁 赵俐红 +2 位作者 孔庆翰 吕子强 赵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
沂沭断裂带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理解该区构造演化和深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收集沂沭断裂带50个固定台站所记录的远震事件数据,应用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方法,分析研究区台站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2... 沂沭断裂带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理解该区构造演化和深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收集沂沭断裂带50个固定台站所记录的远震事件数据,应用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方法,分析研究区台站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29.8~35.2 km,平均厚度32.8 km,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具有自西北向东南减薄的趋势;泊松比为0.20~0.31,平均0.25,表现出明显的分区特性,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台站泊松比明显高于附近地区,该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地壳物质组成有关;沂沭断裂带两侧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沂沭断裂带对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分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收函数的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缘壳内结构研究
3
作者 李婷婷 张岑 +3 位作者 范文华 孙小航 朱峰 孙业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5-1473,共9页
提取郯庐断裂带南段苏皖地区东西两侧40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2015~2022年远震波形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且筛选出1 758条高质量的接收函数,并结合H-K叠加搜索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结果表明:(1)... 提取郯庐断裂带南段苏皖地区东西两侧40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2015~2022年远震波形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且筛选出1 758条高质量的接收函数,并结合H-K叠加搜索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结果表明:(1)研究区莫霍面起伏较大,地壳厚度介于28~36 km之间,平均地壳厚度约为32.6km;地壳厚度有明显块体分布特征,位于山地隆起的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莫霍面埋深明显高于盆地或平原地区,同一块体内部因地形地貌和壳内物质的复杂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地壳厚度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大致呈现自西向东减薄特征;地壳厚度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总体呈现对称关系,秦岭-大别造山带为研究区地壳厚度值最高区域。(2)研究区台站下方泊松比值主要介于0.20~0.29之间,跨度较大,表明壳内物质组成复杂;研究区平均泊松比值约为0.24,与全国大陆均值接近;位于山地隆起区域的部分台站泊松比值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壳内涌入熔融物质或与铁镁物质的侵入有关;研究区泊松比与地壳厚度具有反相关系,地壳厚度高值处往往对应泊松比的低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地区 郯庐断裂带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Y和La/Yb:定量评估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形成深度的有效参数
4
作者 曹倩 姜子琦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含矿岩浆的起源深度或者地壳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带岩浆弧地壳厚度变化,对建立斑岩铜矿的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现代岛弧火山岩的一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Sr/Y,La/Yb)与地... 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含矿岩浆的起源深度或者地壳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带岩浆弧地壳厚度变化,对建立斑岩铜矿的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现代岛弧火山岩的一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Sr/Y,La/Yb)与地壳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并且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可信的拟合函数模型。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参数与地壳厚度的关联,并讨论了该参数在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型造山带地壳厚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球化学参数 斑岩铜矿 地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的地球中微子信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锦成 韩然 欧阳晓平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8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地球中微子是帮助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可行手段。由于目前液闪探测器的体积太小,无法区分地幔的模型。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的液闪达到了20 kt,具有很强的观测优势。本研究基于LITHO1.0地球模型预测出JUNO的地球中微... 地球中微子是帮助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可行手段。由于目前液闪探测器的体积太小,无法区分地幔的模型。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的液闪达到了20 kt,具有很强的观测优势。本研究基于LITHO1.0地球模型预测出JUNO的地球中微子事例率是(34.50±4.78)TNU。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地壳的放射性元素丰度误差对全球地壳中微子信号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壳密度、地壳厚度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中微子 地球模型 液闪 放射性元素丰度 地壳密度 地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
6
《地理教学》 2008年第6期46-48,共3页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关键词 破坏性地震 知识问答 地球表面 地壳厚度 内部结构 平均半径 公里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屋脊上的巨型矿藏
7
作者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第9期25-27,共3页
斑岩型铜矿提供了全世界超过60%以上的铜矿资源,是最重要的铜矿成因类型,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铜矿勘查的重点对象。我国西藏冈底斯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成矿带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唐铭研究员等以1500千米长的冈底斯带为例,发现近2亿年来岩... 斑岩型铜矿提供了全世界超过60%以上的铜矿资源,是最重要的铜矿成因类型,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铜矿勘查的重点对象。我国西藏冈底斯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成矿带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唐铭研究员等以1500千米长的冈底斯带为例,发现近2亿年来岩浆岩中磷灰石的硫含量具有规律性变化,在大约3000万年前出现显著增加,这对应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地壳厚度的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欧亚大陆 地壳厚度 冈底斯带 铜矿资源 铜矿勘查 铜矿成因 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哈热地区物探资料的收集与初步应用
8
作者 王崇予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第2期76-77,82,共3页
通过对藏南哈热地区的物探资料的整理收集和初步应用,对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地壳厚度、低阻和低速层特征、热流异常特征、重力异常特征、电性层结构、自由空气异常特征、均衡异常特征、地震波速特征、航磁异常特征等,重点根据航磁资料... 通过对藏南哈热地区的物探资料的整理收集和初步应用,对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地壳厚度、低阻和低速层特征、热流异常特征、重力异常特征、电性层结构、自由空气异常特征、均衡异常特征、地震波速特征、航磁异常特征等,重点根据航磁资料对测区的岩浆岩、蛇绿岩、深断裂等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结构 地壳厚度 重力异常 航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CT”看地球
9
作者 仇根根(文/图) 方慧(文/图) +1 位作者 吕琴音(文/图) 彭炎(文/图)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年第3期22-25,共4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程度加大,人们的目光逐步从地表、浅地表向深部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法 华南地区 电性结构 CT 地壳厚度 交变电磁场 探测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