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对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丁海平
于彦彦
王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2,共6页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一般需将震源包含在计算区域中,这样的计算模型区域大,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断层埋深较大的情况。本文对破裂断层下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改变断层下方介质的密度和波速...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一般需将震源包含在计算区域中,这样的计算模型区域大,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断层埋深较大的情况。本文对破裂断层下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改变断层下方介质的密度和波速两个参数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对地表观察点地震动时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此进行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可以不考虑断层下介质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减小计算区域,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
数值模拟
地壳分层结构
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瑞利波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壳分层结构及Q_(R)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碚定
梁尚鸿
李白基
《地球物理学报》
1982年第4期324-332,共9页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_(R)值。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_(R)值。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异常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地壳中部有一低速层;长周期瑞利波Q_(R)值偏低,反映了地震波在该区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强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分层结构
瑞利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分盆地形成机制三维数值模拟--以海原断裂带老龙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庞亚瑾
张怀
+3 位作者
程惠红
董培育
王静静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15-3626,共12页
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受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地.一般在两条平行断层控制下发育.盆地形似菱形,几何形态主要受两条主控走滑断层错距和叠接长度影响.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老龙湾拉分盆地第四纪所处的构造环境为基础,参考盆...
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受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地.一般在两条平行断层控制下发育.盆地形似菱形,几何形态主要受两条主控走滑断层错距和叠接长度影响.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老龙湾拉分盆地第四纪所处的构造环境为基础,参考盆地周围断层几何分布,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该拉分盆地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断层力学性质、地壳分层结构等各因素对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盆地地表沉降伴随有下地壳物质的上涌,此上涌对盆地地表沉降存在阻碍作用.各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断层力学性质(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越弱,其对构造应力较低的传递效率导致盆地两端差异性运动越明显,从而形成较大的盆地地表沉降和明显的上地壳减薄.(2)平行主控断层的叠接长度反映盆地形成的拉伸作用范围,叠接长度越大,相同的差异性运动在单位面积形成的拉伸应力越小,盆地地表沉降较小.(3)下地壳流变性影响其物质的上涌量,下地壳黏滞系数越小,其对上部拉伸作用的响应越明显,上涌量越大,此上涌对上地壳沉降形成的阻碍作用也越明显.根据老龙湾拉分盆地所处的构造格局,将平行断层的叠接长度取20km,当断层黏滞系数取值为周围基岩的1/10,参考该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历史,模拟得到的盆地第四纪下沉量与盆地内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在规模上近似,下地壳黏滞系数取值在(2.5~5.0)×10^21 Pa·s范围内时,盆地下沉量模拟结果与老龙湾拉分盆地第四系地层厚度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地表沉降
地壳分层结构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6
4
作者
焦亚先
李文正
+1 位作者
阙永泉
邱楠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结果受地壳分层结构、岩石生热率、岩石热导率以及地表热流的影响;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地壳分层结构要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得出;地表热流较低(42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结果最高变化40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15km;地表热流为60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每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3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5km;地表热流增高1mW·m-2,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约增加3km;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岩石学、地震学岩石圈厚度略有差异,其差异取决于流变边界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厚度
地热学
地表热流
热导率
生热率
地壳分层结构
流变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人工地震探测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先康
曲国胜
赵金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穿越西准噶尔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布设了奇台—克拉玛依—额敏、五彩湾—三台—博格达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二维速度结构、深部地壳构造和沿探测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确定了B、G、C1、C、M等界面和P波、S波分层速度结构和波...
穿越西准噶尔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布设了奇台—克拉玛依—额敏、五彩湾—三台—博格达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二维速度结构、深部地壳构造和沿探测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确定了B、G、C1、C、M等界面和P波、S波分层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包括准噶尔盆地基底之上的沉积层(G界面之上)、G-C1、C1-C界面,下地壳介于C和M界面之间;沿剖面发现了达尔布特、克拉玛依、大拐东、阜康和博格达北缘地壳深断裂带以及盆地腹部4条产状近陡立的超壳断裂,发现了西准噶尔造山带之下T界面埋深11.6~12.4km,向西倾的加依尔冲断推覆构造底部逆冲断层面;确定了博格达山壳幔分界面的明显不连续性,M面埋深由50.6km向南急剧倾斜加深至69.0km,博格达山北缘断裂带浅表倾角较缓,向深部倾角变陡,形成深浅部造山的不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周缘山系
人工地震
地壳
结构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对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丁海平
于彦彦
王进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17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714200)
文摘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一般需将震源包含在计算区域中,这样的计算模型区域大,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断层埋深较大的情况。本文对破裂断层下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改变断层下方介质的密度和波速两个参数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引起的反射波对地表观察点地震动时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此进行三维地震动数值模拟可以不考虑断层下介质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减小计算区域,提高计算效率。
关键词
强地震动
数值模拟
地壳分层结构
反射波
Keywords
strong ground mo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rust layered structure
reflected wave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8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瑞利波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壳分层结构及Q_(R)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碚定
梁尚鸿
李白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云南省地震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1982年第4期324-332,共9页
文摘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_(R)值。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异常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地壳中部有一低速层;长周期瑞利波Q_(R)值偏低,反映了地震波在该区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强衰减。
关键词
地壳分层结构
瑞利波
塔里木盆地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分盆地形成机制三维数值模拟--以海原断裂带老龙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庞亚瑾
张怀
程惠红
董培育
王静静
石耀霖
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15-362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845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78)联合资助
文摘
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受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地.一般在两条平行断层控制下发育.盆地形似菱形,几何形态主要受两条主控走滑断层错距和叠接长度影响.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老龙湾拉分盆地第四纪所处的构造环境为基础,参考盆地周围断层几何分布,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该拉分盆地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断层力学性质、地壳分层结构等各因素对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盆地地表沉降伴随有下地壳物质的上涌,此上涌对盆地地表沉降存在阻碍作用.各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断层力学性质(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越弱,其对构造应力较低的传递效率导致盆地两端差异性运动越明显,从而形成较大的盆地地表沉降和明显的上地壳减薄.(2)平行主控断层的叠接长度反映盆地形成的拉伸作用范围,叠接长度越大,相同的差异性运动在单位面积形成的拉伸应力越小,盆地地表沉降较小.(3)下地壳流变性影响其物质的上涌量,下地壳黏滞系数越小,其对上部拉伸作用的响应越明显,上涌量越大,此上涌对上地壳沉降形成的阻碍作用也越明显.根据老龙湾拉分盆地所处的构造格局,将平行断层的叠接长度取20km,当断层黏滞系数取值为周围基岩的1/10,参考该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历史,模拟得到的盆地第四纪下沉量与盆地内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在规模上近似,下地壳黏滞系数取值在(2.5~5.0)×10^21 Pa·s范围内时,盆地下沉量模拟结果与老龙湾拉分盆地第四系地层厚度吻合较好.
关键词
拉分盆地
地表沉降
地壳分层结构
有限元数值模拟
Keywords
Pull-apart basin
Surface subsidence
Layered structure of crus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分类号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6
4
作者
焦亚先
李文正
阙永泉
邱楠生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14202
90914006)
文摘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结果受地壳分层结构、岩石生热率、岩石热导率以及地表热流的影响;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地壳分层结构要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得出;地表热流较低(42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结果最高变化40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15km;地表热流为60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每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3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5km;地表热流增高1mW·m-2,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约增加3km;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岩石学、地震学岩石圈厚度略有差异,其差异取决于流变边界层的厚度。
关键词
岩石圈厚度
地热学
地表热流
热导率
生热率
地壳分层结构
流变边界层
Keywords
lithospheric thickness
geothermics
surface heat f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generation rate
crustal layered structure
rheological boundary layer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人工地震探测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先康
曲国胜
赵金仁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探测中心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6)
新疆油田公司科技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穿越西准噶尔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布设了奇台—克拉玛依—额敏、五彩湾—三台—博格达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二维速度结构、深部地壳构造和沿探测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确定了B、G、C1、C、M等界面和P波、S波分层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包括准噶尔盆地基底之上的沉积层(G界面之上)、G-C1、C1-C界面,下地壳介于C和M界面之间;沿剖面发现了达尔布特、克拉玛依、大拐东、阜康和博格达北缘地壳深断裂带以及盆地腹部4条产状近陡立的超壳断裂,发现了西准噶尔造山带之下T界面埋深11.6~12.4km,向西倾的加依尔冲断推覆构造底部逆冲断层面;确定了博格达山壳幔分界面的明显不连续性,M面埋深由50.6km向南急剧倾斜加深至69.0km,博格达山北缘断裂带浅表倾角较缓,向深部倾角变陡,形成深浅部造山的不协调。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周缘山系
人工地震
地壳
结构
分层
Keywords
Junggar basin
surrounding mountains
seismic exploration
crustal structure
zona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断层下方地壳分层结构对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丁海平
于彦彦
王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瑞利波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壳分层结构及Q_(R)值
朱碚定
梁尚鸿
李白基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拉分盆地形成机制三维数值模拟--以海原断裂带老龙湾盆地为例
庞亚瑾
张怀
程惠红
董培育
王静静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焦亚先
李文正
阙永泉
邱楠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人工地震探测
张先康
曲国胜
赵金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