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域社会学视域下我国滑雪产业集聚地域社会样态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毅
袁雷
孟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以地域社会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崇礼区社会样态生发的动力机制和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崇礼区社会变迁是滑雪产业集聚的结果,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同时,社会变迁也导致该地域的社会样态在...
以地域社会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崇礼区社会样态生发的动力机制和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崇礼区社会变迁是滑雪产业集聚的结果,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同时,社会变迁也导致该地域的社会样态在群体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关系结构和群体社会心态等方面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社会
样态
滑雪产业
集聚
崇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村庄转型的实践逻辑--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
被引量:
5
2
作者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2,共10页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村落变迁的多元化推进动力机制及多样化地域构造模式,使得地域社会视角下中国村庄转型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在村庄向社区转型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及其多...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村落变迁的多元化推进动力机制及多样化地域构造模式,使得地域社会视角下中国村庄转型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在村庄向社区转型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及其多元化整合机制能否重塑地域社会认同及新公共性,构建普遍主义价值规范和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并顺利过渡到共同体本位导向的现代地域社会,理应成为中国村庄转型和村落共同体的前途命运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本研究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阐释其作为理论框架之于中国村庄转型的学理价值。与村落终结、单位化村庄、后乡土社会、村庄结构—区域差异等理论视角不同,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整合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基于地域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地域生活营造的认同模式、地域主体重塑的新公共性等维度,考察从村庄到社区转型过程中空间、制度、主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从而提出不同村社嵌合地域社会的构造模式顺利转型过渡到现代地域社会的理论议题和现实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村社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变迁及秩序重建
被引量:
11
3
作者
田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借鉴地域社会理论研究范式,从空间生成、制度规范以及主体行动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城中村、超级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例,对比阐释其空间生成、主体重塑、秩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样态及实践逻辑。研究发现,...
借鉴地域社会理论研究范式,从空间生成、制度规范以及主体行动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城中村、超级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例,对比阐释其空间生成、主体重塑、秩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样态及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乡土发展与村落转型的多元化动力机制及推进模式,使得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呈现总体性、动态性,并在空间整合、制度转轨及主体重塑方面表现出复杂性、渐进性。因此,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既要遵循村落共同体变迁与乡土社会转型的空间生成演进规律,调动村落共同体内生资源和居民主体性,实现传统村落共同体空间功能及其整合路径的现代性转型;又必须在新型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意义上,实现乡土性与都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序衔接和良性互动,将制度嵌合和机制转轨的社会代价和心理成本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社会
整合
村落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域社会学视域下我国滑雪产业集聚地域社会样态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毅
袁雷
孟辉
机构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1-676,共6页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B128)
文摘
以地域社会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崇礼区社会样态生发的动力机制和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崇礼区社会变迁是滑雪产业集聚的结果,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同时,社会变迁也导致该地域的社会样态在群体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关系结构和群体社会心态等方面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社会
样态
滑雪产业
集聚
崇礼
Keywords
regional sociology
social mode
ski industry
agglomeration
Chongli
分类号
G80-51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村庄转型的实践逻辑--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
被引量:
5
2
作者
田鹏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21&ZD183)。
文摘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村落变迁的多元化推进动力机制及多样化地域构造模式,使得地域社会视角下中国村庄转型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在村庄向社区转型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及其多元化整合机制能否重塑地域社会认同及新公共性,构建普遍主义价值规范和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并顺利过渡到共同体本位导向的现代地域社会,理应成为中国村庄转型和村落共同体的前途命运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本研究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阐释其作为理论框架之于中国村庄转型的学理价值。与村落终结、单位化村庄、后乡土社会、村庄结构—区域差异等理论视角不同,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整合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基于地域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地域生活营造的认同模式、地域主体重塑的新公共性等维度,考察从村庄到社区转型过程中空间、制度、主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从而提出不同村社嵌合地域社会的构造模式顺利转型过渡到现代地域社会的理论议题和现实制约。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村社嵌合
Keywords
Regional Sociology
Village Community
Village Community Chimerism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变迁及秩序重建
被引量:
11
3
作者
田鹏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SHC004)。
文摘
借鉴地域社会理论研究范式,从空间生成、制度规范以及主体行动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城中村、超级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例,对比阐释其空间生成、主体重塑、秩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样态及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乡土发展与村落转型的多元化动力机制及推进模式,使得中国村落共同体变迁呈现总体性、动态性,并在空间整合、制度转轨及主体重塑方面表现出复杂性、渐进性。因此,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既要遵循村落共同体变迁与乡土社会转型的空间生成演进规律,调动村落共同体内生资源和居民主体性,实现传统村落共同体空间功能及其整合路径的现代性转型;又必须在新型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意义上,实现乡土性与都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序衔接和良性互动,将制度嵌合和机制转轨的社会代价和心理成本降到最低。
关键词
地域社会学
村落共同体
社会
整合
村落变迁
Keywords
regional sociology
village community
social integration
village changes
分类号
C91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域社会学视域下我国滑雪产业集聚地域社会样态研究
张毅
袁雷
孟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村庄转型的实践逻辑--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变迁及秩序重建
田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