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李文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差异 旅游者 旅游地意象 草原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差异的主流价值文化认同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诗贵 朱武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62-68,共7页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从而影响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有差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受环境条件限制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对低于发达地区的人群。由此,应加快发展,大力改善自然环境和...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从而影响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有差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受环境条件限制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对低于发达地区的人群。由此,应加快发展,大力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文化认同所需的条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贫穷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差异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主流价值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一军 高金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共4页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在目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诸如不尊重各地区域文化的差异,对不同地域文化心存偏见,因而导致评判违背史实,还有西洋理论和方法的滥用。这...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在目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诸如不尊重各地区域文化的差异,对不同地域文化心存偏见,因而导致评判违背史实,还有西洋理论和方法的滥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化研究才能健康开展,而文化相对主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差异 文化偏见 西洋方法 文化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厦门地铁2号线特色研究
4
作者 黄耀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I0012-I0014,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明显,这就使得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各具特色,传达出浓厚的城市文化韵味。本...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明显,这就使得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各具特色,传达出浓厚的城市文化韵味。本文以厦门地铁2号线为范例,对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展开研究,以彰显各城市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2号线 地域文化差异 文化韵味 地域文化背景 城市经济发展 建设与发展 城市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派语文和孙绍振的“去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彦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4,共4页
闽派语文从2002年提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影响所及,苏派、浙派语文等也在酝酿、形成之中。在我们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地域文化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教学风格,一旦风格得到自觉的总结,
关键词 “去蔽” 语文 闽派 孙绍振 地域文化差异 教学风格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57-59,共3页
提出了建筑设计风格是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相互对应的,而人们的审美心理是长期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也促成审美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并把这种变化物化到... 提出了建筑设计风格是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相互对应的,而人们的审美心理是长期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也促成审美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并把这种变化物化到建筑设计风格之中,带来了建筑设计风格历史性的纵向发展.同时地域文化的差异又促成了建筑风格的不同,不同民族、地区会有不同的建筑风格,造成了世界各地建筑风格的丰繁.目前现代化信息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促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不断更新及融合,这也是建筑设计风格发展的动力和变化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风格 审美心理 社会生产力 地域文化差异 现代化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