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域再生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以苏中D村为例
1
作者
田鹏
赵小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4,共12页
乡村全面振兴要在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同时,协同优化村社环境并推动产业发展。反思性借鉴地域再生理论,构建“主体-环境-产业”分析框架,以苏中D村个案考察乡村振兴实践逻辑。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再生理论的“多元价值叠加”...
乡村全面振兴要在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同时,协同优化村社环境并推动产业发展。反思性借鉴地域再生理论,构建“主体-环境-产业”分析框架,以苏中D村个案考察乡村振兴实践逻辑。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再生理论的“多元价值叠加”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因我国独特制度优势与村社结构差异而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D村通过多重社会动员机制、“软硬”环境营造和“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模式创新,迅速唤起村民荣誉感和归属感,盘活闲置资源,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健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激励相容体系、强化“主体-环境-产业”三要素的循环互动,并注重农民主体意识与荣誉感的长期维系。综上,本文将地域再生理论启示与我国本土实践相结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思考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域再生
乡村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域再生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以苏中D村为例
1
作者
田鹏
赵小超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21&ZD183)。
文摘
乡村全面振兴要在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同时,协同优化村社环境并推动产业发展。反思性借鉴地域再生理论,构建“主体-环境-产业”分析框架,以苏中D村个案考察乡村振兴实践逻辑。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再生理论的“多元价值叠加”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因我国独特制度优势与村社结构差异而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D村通过多重社会动员机制、“软硬”环境营造和“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模式创新,迅速唤起村民荣誉感和归属感,盘活闲置资源,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健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激励相容体系、强化“主体-环境-产业”三要素的循环互动,并注重农民主体意识与荣誉感的长期维系。综上,本文将地域再生理论启示与我国本土实践相结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思考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域再生
乡村新价值
Keywords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Regional Regeneration
New Rural Values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域再生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以苏中D村为例
田鹏
赵小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