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负荷的地埋管管群换热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永 茅靳丰 +2 位作者 耿世彬 张华 韩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0-897,共8页
对比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无限长线热源、有限长线热源和渗流有限长线热源模型,指出轴向传热和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埋管换热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基于温度场叠加原理和动态负荷建立了地埋管管群换热模型,借助于典型年动态年负荷模型,分析... 对比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无限长线热源、有限长线热源和渗流有限长线热源模型,指出轴向传热和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埋管换热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基于温度场叠加原理和动态负荷建立了地埋管管群换热模型,借助于典型年动态年负荷模型,分析了管群长期动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无渗流型管群中心温度升高过快,长期运行应考虑土壤换热能力的衰减;对于渗流型管群换热,应采取合理优化策略避免下游土壤温升过快,并且设计埋管时应采用其进入稳定期的换热能力,避免长期运行时换热能力不足。对3种日负荷动态运行模式下管群的典型点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行模式调节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可减少渗流型管群的下游热量堆积,有利于土壤换热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管群 动态负荷 土壤温度场 传热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流场影响下地埋管管群换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军 张志英 +2 位作者 刘九龙 李扬 孙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5-840,共6页
针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出现的地埋管周围冷热量堆积的问题,提出了在地埋管管群两侧加抽水井和回灌井来产生人工流场,从而强化地埋管管群换热效果的方法.通过FEFLOW软件模拟了人工流场影响下地埋管的换热,对单个地埋管的换热进行了单因... 针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出现的地埋管周围冷热量堆积的问题,提出了在地埋管管群两侧加抽水井和回灌井来产生人工流场,从而强化地埋管管群换热效果的方法.通过FEFLOW软件模拟了人工流场影响下地埋管的换热,对单个地埋管的换热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模拟了水井数量以及流场切换时间对地埋管管群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工况下,加入人工流场后地埋管的换热量较无流场时均有较大提高,其中单个地埋管在流场定期切换与不切换情况下的换热量可较无流场时分别提高54.06%,和69.67%,;设置有1组水井、2组水井、3组水井的地埋管管群的平均换热量与无人工流场时相比分别提高了9.89%,、21.54%,和33.00%,;人工流场的切换时间越长,地埋管管群的换热效果越好,但随着切换时间的增长,平均换热量提高的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场 地源热泵 FEFLOW 地埋管管群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管群换热器温度场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尚少文 刘金玉 +2 位作者 刘兵红 纪淼 李龙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576,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地埋管管群换热后土壤温度场的变化,为实际工程地埋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ambit建立地埋管管群模型,在Fluent中设置不同的参数,模拟地源热泵运行一年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6 W/... 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地埋管管群换热后土壤温度场的变化,为实际工程地埋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ambit建立地埋管管群模型,在Fluent中设置不同的参数,模拟地源热泵运行一年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6 W/(m·K)、2.0 W/(m·K)、2.4 W/(m·K)时,一年后土壤温度的加权平值分别为15.114℃、15.137℃、15.134℃;顺排和叉排排列方式下,一年后土壤温度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13℃和15.12℃;渗流速度分别为1.0×10-6m/s、2.0×10-6m/s、3.0×10-6m/s时,一年后土壤温度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900℃、15.988℃、15.993℃;孔隙率分别为0.232、0.332、0.432时,一年后土壤温度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017℃、15.027℃、15.08℃.结论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宜大于土壤的导热系数,叉排方式下的换热效果优于顺排,地下水渗流速度越大,越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孔隙率较大时,土壤温度变化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管群 热渗耦合 换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