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井下换热关键参数及影响规律分析
1
作者 刘成路 胡振阳 +1 位作者 赵永哲 苟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4-3141,共8页
为探明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的高效换热特性,基于流体流动传热方程,构建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岩土体的传热模型,应用COMSOL软件进行换热数值分析与计算,研究该模型在不同埋深、内管导热系数、循环水流量、固井材料导热系数条... 为探明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的高效换热特性,基于流体流动传热方程,构建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岩土体的传热模型,应用COMSOL软件进行换热数值分析与计算,研究该模型在不同埋深、内管导热系数、循环水流量、固井材料导热系数条件下名义取热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管导热系数、循环水流量及固井材料导热系数对名义取热量影响较大;内管导热系数从0.5 W/(m·K)降至0.002 W/(m·K),名义取热量增幅为289.4%;循环水流量从20 m^(2)/h升至45 m~2/h,名义取热量增幅为124%;固井材料导热系数从0.8 W/(m·K)升至1.8 W/(m·K),名义取热量增幅为2%。最后依托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层地热能建筑供热试点示范项目,对该项目连续运行(168 h)工况下实验与模拟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研究成果对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优化设计及中深层地热井高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同轴地埋管换热器 高效换热 流体传热模型 名义取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阶线性模型的地埋管换热器流体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鹏 张东海 +3 位作者 李晓昭 张古彬 寇亚飞 高蓬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热响应测试系统,获取沿深度方向上(竖向)管内流体温度实测数据,对比p阶线性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研究两种典型工况条件下分层岩土介质中管内流体竖向分布规律和最佳p值。结果表明:恒热流工况时,p=-5阶线性分... 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热响应测试系统,获取沿深度方向上(竖向)管内流体温度实测数据,对比p阶线性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研究两种典型工况条件下分层岩土介质中管内流体竖向分布规律和最佳p值。结果表明:恒热流工况时,p=-5阶线性分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恒温工况时,最佳p值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为:|p|=7.361ln V+6.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埋管换热器 岩土传热 地质结构分层 参数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若恩 陈金华 +1 位作者 唐茂川 杜龙跃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质模型更接近实测值,误差更小;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模拟出水温度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21℃,模拟进、出口换热温差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4℃,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作为后续地埋管换热优化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分层换热模型 地源热泵 当量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U型地埋管换热器取热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俭 姜静华 +4 位作者 范生军 刘建浩 邹海江 蔡皖龙 王沣浩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6-84,共9页
基于开源数值模拟计算软件OpenGeoSys建立了充分考虑中深层U型地埋管换热器尺寸特征与复杂地质参数分布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换热器长期取热过程逐时出口水温及取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运行初期换热器出口... 基于开源数值模拟计算软件OpenGeoSys建立了充分考虑中深层U型地埋管换热器尺寸特征与复杂地质参数分布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换热器长期取热过程逐时出口水温及取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运行初期换热器出口水温快速下降,随着取热进程不断推进换热器出口水温逐渐平稳。敏感性分析表明,地温梯度、上下行井钻井深度及水平对接井长度对中深层U型地埋管换热器取热性能影响显著。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中深层U型地埋管工程设计及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能源 中深层U型地埋管换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 取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土分层的不同管材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远艳 陶修 +3 位作者 陈谋 夏承禹 谢海燕 陈飞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4-770,共7页
以竖直U型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岩土分层,设计一种复合管材,模拟分析传统PE管材、复合管材的换热性能,并根据区段能效系数设计复合管材、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进一步探究两种布置形式的换热性能、经济性。结果表明:... 以竖直U型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岩土分层,设计一种复合管材,模拟分析传统PE管材、复合管材的换热性能,并根据区段能效系数设计复合管材、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进一步探究两种布置形式的换热性能、经济性。结果表明: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复合管材能显著提高换热性能,特别是在进水管段及出水管段下部使用复合管材换热能力明显增强,在出水管段中、上部使用复合管材对提升换热性能不明显;复合管材+PE管材与复合管材布置形式换热性能相差甚小,但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管间热短路影响更小、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岩土分层 复合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热阻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超 王永菲 +3 位作者 任艳 陈疆 韩云全 王春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8-62,共5页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于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值较最大值小32%(单U管)和44%(双U管);关于钻孔外热阻,柱热源理论较线热源理论小16%(单U管)和19%(双U管);关于钻孔总热阻,将4种钻孔内热阻计算方法和2种钻孔外热阻计算方法自由组合,最小值较最大值小20%(单U管)和26%(双U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热阻 计算方法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2 位作者 吕海波 徐云山 张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44,共8页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分别为4.30,4.03,3.48,竖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4~32.8 W/m,水平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8~17.9W/m;地埋管的管壁温度随着地源热泵的运行发生变化,其恢复程度与停机时间的长短有关;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停运比Ps-o由0变化到1时,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增加了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运行模式 地埋管换热器 热交换性能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1 位作者 曹晓玲 杨从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9,共7页
为研究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以钻孔壁为界,将计算区域分为钻孔内和钻孔外两个部分,分别采用稳态导热解析计算模型和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办公楼、商场和居住建筑3种间歇模式下的换热特性.在各种模式下运行... 为研究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以钻孔壁为界,将计算区域分为钻孔内和钻孔外两个部分,分别采用稳态导热解析计算模型和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办公楼、商场和居住建筑3种间歇模式下的换热特性.在各种模式下运行1个月的计算结果表明,3种间歇运行模式比连续运行模式的换热量分别高45.57%,58.43%和88.05%,其中居住建筑运行模式下的换热量和钻孔壁面平均温度恢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形地埋管换热器 间歇运行 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8-333,共6页
为了探讨非连续运行条件下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地下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间歇运行工况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了单工况间歇运行、双工况交替运行及地下岩土类型对非连续运行... 为了探讨非连续运行条件下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地下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间歇运行工况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了单工况间歇运行、双工况交替运行及地下岩土类型对非连续运行条件下土壤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快速恢复,从而可有效提高浅层地热能利用率;对于单工况间歇模式,等负荷强度变运停时间比时土壤温度恢复效果随间歇时间增加而增加;当放热量一定时,土壤温度波动较大,但并不一定能显著改善机组运行效果.对于双工况交替模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升率,且间歇双工况交替比连续交替可增加全年土壤取放热不平衡率.此外,土壤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越好,其温度恢复越快.实验表明:所建模型预测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绝对误差为0.45℃,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非连续运行工况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测试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慧星 李国柱 +2 位作者 陈其针 付永亮 张剑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935,共5页
目的获得可靠的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提供正确的设计参数.方法以沈阳近郊低山丘陵地区某地源热泵工程为例,基于岩土热响应的原理,建立了现场测试岩土导热系数的方法,阐述了热响应测试的理论基础,利用线热源模型分析... 目的获得可靠的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提供正确的设计参数.方法以沈阳近郊低山丘陵地区某地源热泵工程为例,基于岩土热响应的原理,建立了现场测试岩土导热系数的方法,阐述了热响应测试的理论基础,利用线热源模型分析和计算了测试数据.结果该低山丘陵地区的岩土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两处测井的岩土导热系数分别为2.12 W/(m.K)和2.33 W/(m.K);与推荐的相似岩土导热系数比较显示,测试结果在合理范围.结论岩土导热系数是正确设计地埋管换热器的先决条件,现场岩土热响应测试可以获得可靠的岩土综合导热系数;经过分析计算,测试地点的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2.23 W/(m.K),具有良好的热传导能力;测试和分析方法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热响应测试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虎 晋华 +2 位作者 邢述彦 段妍 郝晓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9,110,共4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以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系统为例,构建了等效当量直径的单管圆柱换热器传热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Multiphysics 4.2a对夏季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以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系统为例,构建了等效当量直径的单管圆柱换热器传热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Multiphysics 4.2a对夏季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有无渗流条件下不同导热系数、孔隙率土壤温度场变化的对比分析,确定引起温度场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下一步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周围温度场 热渗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及其对热物性测试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茅靳丰 李永 +4 位作者 张华 耿世彬 韩旭 李伟华 王利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15-4024,共10页
为了更准确地建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传热模型,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钻孔、支管和布置形式的冷热支管热量回流情况,并拟合得到了热短路热阻的表达式。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管内流体流速、埋深对热短路的影响,流速越小... 为了更准确地建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传热模型,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钻孔、支管和布置形式的冷热支管热量回流情况,并拟合得到了热短路热阻的表达式。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管内流体流速、埋深对热短路的影响,流速越小,热短路损失率越大和单位管长换热量越小,然而流速过大,热短路损失率减少并不明显且能耗加大;增加埋深可以增大埋管进出口的温差,但冷热支管间的热损失也大大增加。对比了流体积分平均温度与几何平均温度的差别,由于忽略了热短路的影响,往往线性几何平均温度值偏大。借助于试验平台,分析了流速变化和埋深变化对土壤平均传热系数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越小,热短路损失率越大,土壤平均传热系数越小,即埋管的换热能力也越低;埋管的深度应综合换热量要求、热短路损失、投资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 热短路 传热 数值分析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与间歇运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艳芳 王磊 +1 位作者 曾召田 金樾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7-1693,共7页
为了研究地埋管换热器在变负荷下连续运行与间歇运行的换热性能,基于有限长线热源渗流模型建立竖直地埋管钻孔外准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应用叠加原理计算钻孔群中钻孔壁温度场及地埋管内流体温度场。在存在地下水水平渗流的情况下,研究... 为了研究地埋管换热器在变负荷下连续运行与间歇运行的换热性能,基于有限长线热源渗流模型建立竖直地埋管钻孔外准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应用叠加原理计算钻孔群中钻孔壁温度场及地埋管内流体温度场。在存在地下水水平渗流的情况下,研究了变负荷连续运行模式下不同渗流速度、不同运行工况及不同钻孔位置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模式下,边缘位置的钻孔及较大的渗流速度能够增强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在间歇运行模式下,地埋管换热器的运行份额越小,其制冷效果越好,反之,制冷效果越差;在间歇运行工况下,土壤温度能在系统间歇期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动态负荷 间歇运行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结构改进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益民 刘希臣 +1 位作者 张华廷 付祥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了改进竖直埋管岩土换热器型式的换热性能,提出减小换热器热阻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由三根进水管和一根较大管径的保温出水管构成.推导了结构改进后的换热器热阻理论计算式,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换热器的热阻值比单U和双U型明显减小.在... 为了改进竖直埋管岩土换热器型式的换热性能,提出减小换热器热阻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由三根进水管和一根较大管径的保温出水管构成.推导了结构改进后的换热器热阻理论计算式,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换热器的热阻值比单U和双U型明显减小.在深度约96 m的钻孔内对改进型换热器和单U型、双U型换热器进行了多组加载热负荷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换热器的热阻比单U型减小29%-34%,比双U型减小10%-15%;系统循环水温升比双U型平均小1.5℃,换热性能有较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源热泵 热阻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模拟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超 任艳 +3 位作者 王永菲 陈疆 尹龙滨 张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9-53,共5页
以北京地区竖直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分析对象,运用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对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埋管进口温度、钻孔深度以及钻孔间距等因素在冬夏不同工况下,对钻孔深度分别为40 m和100 m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 以北京地区竖直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分析对象,运用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对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埋管进口温度、钻孔深度以及钻孔间距等因素在冬夏不同工况下,对钻孔深度分别为40 m和100 m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的实测运行数据,提出系统优化运行策略.结果表明: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以及地埋管进口温度对单位钻孔深换热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回填材料导热性能增加,对减少钻孔热阻、提高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地下传热 模拟分析 实验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慧峰 王鹏英 曹伟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地埋管换热器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组件,但至今其长度计算尚无一种便捷、正确又易于应用的方法。用典型气象年数据确定最热月、最冷月和地表面年平均温度。在已知建筑物设计负荷情况下,通过引入平衡温度的概念,可计算建筑物逐时负... 地埋管换热器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组件,但至今其长度计算尚无一种便捷、正确又易于应用的方法。用典型气象年数据确定最热月、最冷月和地表面年平均温度。在已知建筑物设计负荷情况下,通过引入平衡温度的概念,可计算建筑物逐时负荷,再由建筑物逐时负荷和水源热泵机组性能计算出制冷与制热运行系数。最后提出了一种实用且操作性强的垂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典型气象年 平衡温度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春一 晋华 +2 位作者 刘虎 牛凯 邓宏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111,107,共5页
为了确定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与Darcy定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模拟了有无渗流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有助于竖直地... 为了确定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与Darcy定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模拟了有无渗流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有助于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且渗流速度越大,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越明显;平行于渗流方向处温度场偏向下游,垂直于渗流方向处温度场始终保持对称分布,渗流速度由0m/s增大到1.0×10-5 m/s时,对应热作用半径由0.42m减小到0.3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数值模拟 地下水渗流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和管径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军涛 张继文 +1 位作者 郑建国 乔晓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90-2596,共7页
结合岩土热响应试验,对岩土初始平均温度和综合导热系数的不同获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功循环平均温度及现场热响应试验得出导热系数值作为系统设计参数更为接近实际工况。分析对比不同埋管形式、不同管径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 结合岩土热响应试验,对岩土初始平均温度和综合导热系数的不同获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功循环平均温度及现场热响应试验得出导热系数值作为系统设计参数更为接近实际工况。分析对比不同埋管形式、不同管径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换热器采用单U形式时,DN40管较DN32管的换热性能提高约30%;不同换热器形式,DN32双U管换热性能较单U管提高约80%;DN32双U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较单U40提高近40%。DN32双U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远远优于其单U换热器和DN40单U换热器,可作为实际工程中优先选用的埋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热响应试验 综合导热系数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SYS的地埋管换热器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少文 朱天然 +2 位作者 刘兵红 毕雪 纪淼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4-750,共7页
目的根据地源热泵不同运行模式下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产生不同影响,研究其周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模拟软件TRNSYS对某办公楼建筑全年逐时负荷进行计算,并进行地源热泵的设计,然后模拟地源热泵冬夏两季、只冬季、只夏季运行后... 目的根据地源热泵不同运行模式下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产生不同影响,研究其周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模拟软件TRNSYS对某办公楼建筑全年逐时负荷进行计算,并进行地源热泵的设计,然后模拟地源热泵冬夏两季、只冬季、只夏季运行后后土壤温度的变化.结果地源热泵冬夏两季运行1年、5年后土壤温度分别为9.272℃、8.315℃;地源热泵只夏季运行1年、5年后土壤温度分别为11.02℃、12.95℃;地源热泵只冬季运行1年、5年后土壤温度分别为8.929℃、7.552℃.结论地源热泵冬夏两季运行比单季运行时,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且最终温度更接近土壤初始温度,更有利于地源热泵的长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SYS 地埋管换热器 温度场 恢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散热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改善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正顺 余跃进 +1 位作者 张勇 王晏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74,共4页
地源热泵在工程应用中存在大量失败的案例,原因是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未具体分析地源热泵节能的特定性。本文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冬、夏季的换热的基本原理,指出夏季辅助散热对改善地埋管夏季换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实验进... 地源热泵在工程应用中存在大量失败的案例,原因是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未具体分析地源热泵节能的特定性。本文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冬、夏季的换热的基本原理,指出夏季辅助散热对改善地埋管夏季换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实验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辅助散热 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