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线索受限环境导航中认知地图的动态加工机制
1
作者 黄雷 张军恒 姬鸣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89,I0002,共18页
视觉线索受限环境中,视觉线索模糊和视野狭窄等因素会降低个体导航效能。认知地图凭借其灵活性和预览性的特点为导航提供支持,保证导航过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研究分析了认知地图的构成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构建和更新−... 视觉线索受限环境中,视觉线索模糊和视野狭窄等因素会降低个体导航效能。认知地图凭借其灵活性和预览性的特点为导航提供支持,保证导航过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研究分析了认知地图的构成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构建和更新−校正两阶段动态加工机制及其对视觉线索受限环境中空间导航行为的影响。在构建阶段,个体通过多感官通道获取并整合空间信息形成认知地图;在更新−校正阶段,个体更新并校正空间心智模型和空间定向以实现空间导航,并全程受到元认知监控的调节。认知地图的动态加工机制厘清了推理、语言、元认知等认知加工过程如何支持视觉线索受限等环境中的空间导航行为,为未来探索空间导航能力训练、人机协同导航智能化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线索受限环境 空间导航 认知地图 更新−校正阶段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旅游空间记忆匹配性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眼动实验和认知地图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渊 白焕霞 +3 位作者 梁嘉祺 李锐 杜亚男 杨盟盛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61,共23页
在虚拟环境中,旅游者行为与视觉感知和空间记忆密不可分。当前对虚拟旅游空间记忆的研究较为缺乏,视觉注意与空间记忆的关系有待探究。文章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三维虚拟全景为例,结合眼动实验和认知地图提出旅游者空间记忆匹配性的... 在虚拟环境中,旅游者行为与视觉感知和空间记忆密不可分。当前对虚拟旅游空间记忆的研究较为缺乏,视觉注意与空间记忆的关系有待探究。文章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三维虚拟全景为例,结合眼动实验和认知地图提出旅游者空间记忆匹配性的检验方法,通过ANOVA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探究旅游者的视觉注意与空间记忆的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者的视觉注意水平与注视频率存在空间差异;(2)节点记忆与路径记忆匹配性较低,行为链记忆匹配性个体差异较大,情景记忆匹配性整体较好;(3)视觉注意水平对情景记忆的影响呈边缘显著,视觉注意水平越高,空间情景记忆匹配性越高;(4)注视频率对行为链记忆的影响呈边缘显著,注视频率越高,行为链记忆匹配性越高;(5)行为链记忆对情景记忆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文章为探究视觉注意与空间记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的空间记忆匹配性测度方法对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结果对虚拟旅游技术应用及空间营造具有参考价值,对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和虚拟旅游体验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眼动实验 认知地图 视觉注意 空间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空间映射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际 李会杰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共15页
认知地图不仅可以映射物理空间,还可以支持认知空间映射,形成包括感知空间、情景记忆空间、概念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在内的跨不同信息领域的地图式表征。认知空间映射的神经机制包括海马体对潜在结构的抽象和概括、支持分布式位置地图的生... 认知地图不仅可以映射物理空间,还可以支持认知空间映射,形成包括感知空间、情景记忆空间、概念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在内的跨不同信息领域的地图式表征。认知空间映射的神经机制包括海马体对潜在结构的抽象和概括、支持分布式位置地图的生成、将信息与背景结构捆绑,以及海马体与其它脑区的协同。未来研究应关注预测性的认知空间地图、海马体对不同精度和层级信息的表征、认知空间映射微观和介观层面的研究空缺以及物理空间和认知空间映射的共同机制和特异性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网格细胞 位置细胞 海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地图法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4
作者 薛嘉成 孙业红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85-94,37,共11页
目前,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尚属初步阶段,研究视角尚需进一步多元化、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丰富。基于此背景,认知地图法作为一种新视角、新方法,探讨其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通... 目前,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尚属初步阶段,研究视角尚需进一步多元化、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丰富。基于此背景,认知地图法作为一种新视角、新方法,探讨其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归纳认知地图法的三个特点: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作为意象与情感的探知工具以及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的渠道。其次,结合三个特点,本文发现认知地图法可应用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多元群体交流、“权力”关系表征、冲突原因探索、人的情感表达、旅游发展提升和空间分析等研究。最后,本文总结了认知地图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减少限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农业文化遗产 应用前景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地图技术及其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婧 凌文辁 李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认知地图技术是用来获取个体对某个特定领域独特理解的图形化描述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认知诱发技术与分析技术。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个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实例,展示了认知地图技术应用的一般步骤。然后,介绍... 认知地图技术是用来获取个体对某个特定领域独特理解的图形化描述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认知诱发技术与分析技术。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个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实例,展示了认知地图技术应用的一般步骤。然后,介绍了认知地图技术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并针对认知地图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即从认知地图技术的理论、应用及软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诱发技术 认知地图分析技术 管理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6
作者 蒋志杰 张捷 +1 位作者 韩国圣 曹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5,共9页
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 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著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认知地图 认知映射 综合表象 空间定位 环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的西安城市意象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熊鹏 徐洁 +1 位作者 余溪 张阳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33-37,共5页
以西安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采取认知地图法,选取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标志物五大基本要素和总体两个层次对西安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意象五大基本要素间存在共性,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和... 以西安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采取认知地图法,选取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标志物五大基本要素和总体两个层次对西安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意象五大基本要素间存在共性,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和中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基本要素 认知地图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的岳麓山景区旅游意象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李艳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2,146,共6页
旅游地意象研究对于目的地管理者认识当地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好地管理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比较新颖且切实可行的认知地图法在旅游意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少见,特别是针对特定景区的研究相对匮乏。以岳麓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认... 旅游地意象研究对于目的地管理者认识当地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好地管理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比较新颖且切实可行的认知地图法在旅游意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少见,特别是针对特定景区的研究相对匮乏。以岳麓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知地图法来研究其旅游意象。首先,在对国内关于旅游意象与认知地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认知地图与旅游意象研究的现状。其次,综合运用认知地图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收集到的87份有效认知地图进行分类与分析。再次,借助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构成五要素对岳麓山景区的旅游意象状况进行探讨,以此通过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4个基本步骤构建岳麓山旅游意象图。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地图、景区规划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旅游意象 意象热点 岳麓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的世界:认知地图在村落文化景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宇亮 李菁 党安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村落文化景观涉及视觉所及的"风景",常常被认知主体赋予了独特意义,只有将研究视角回归至"他者"的世界中,景观的内涵才能实至名归。认知地图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这一用以看待"他者"与审视自身的跨文化... 村落文化景观涉及视觉所及的"风景",常常被认知主体赋予了独特意义,只有将研究视角回归至"他者"的世界中,景观的内涵才能实至名归。认知地图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这一用以看待"他者"与审视自身的跨文化透镜,可担当沟通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之间的桥梁。通过认知地图与其他手段的配合,解读内涵丰富的图面信息,认知隐匿于当地人眼中的世界,获得不易觉察的研究视角,可以丰富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内涵。村落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概念,在具体的村落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成为建立其研究范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景观 认知地图 他者 主位研究 客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法的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陆敏 汤虞秋 陶卓民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连续性。最后青果巷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的影响因素中主观因素"拥有青果巷的生活经历"、客观因素"主干道附近的建筑/事物"、中介因素"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了解青果巷历史街区"对居民的集体记忆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果巷历史街区 认知地图 意象空间结构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比较——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薛露露 申思 +1 位作者 刘瑜 田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目前,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人们头脑中认知地图的两种主要方法是手绘草图法和多维标度法(MDS)。为了深入探讨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异同,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要求抽样的被试同时完成MDS实验与手绘草图实验。对于两种不规则的认知地图,将... 目前,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人们头脑中认知地图的两种主要方法是手绘草图法和多维标度法(MDS)。为了深入探讨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异同,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要求抽样的被试同时完成MDS实验与手绘草图实验。对于两种不规则的认知地图,将它们的坐标系进行统一,并尽可能降低处理方法带来的变形。在此基础上,通过二维回归(BR)与误差椭圆的方法分别对两种外部化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全局与局部的比较,研究发现手绘草图的方法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地图;然而两个方法在变形的趋势上却大致相同。进而从MDS方法与手绘草图方法所研究的不同认知地图表达方式,到两个外部化方法自身的误差,做出分析与解释,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外部化方法 空间变形 手绘草图 多维标度法 标准误差椭圆 二维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学习认知地图构建 被引量:36
12
作者 万海鹏 余胜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8,107,共7页
针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动机缺失、学习迷航、认知负荷超载、学习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从知识结构化和认知图式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用于表征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状态变化的学习认知地图的解决方案思路。基于学习元,从学科领... 针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动机缺失、学习迷航、认知负荷超载、学习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从知识结构化和认知图式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用于表征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状态变化的学习认知地图的解决方案思路。基于学习元,从学科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学习交互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知识节点状态计算、待评估知识节点状态预测、学习认知地图的可视化等五个方面,对学习认知地图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学习认知地图应用中涉及的学习认知地图建立和基于学习认知地图的服务推荐两个核心环节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在线学习认知地图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认知地图 学习活动 学习元 学科知识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空间认知过程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15
13
作者 钟业勋 胡宝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7-311,共5页
地图空间认知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变换过程。探讨了从地学空间信息到地图符号的双一一映射关系,地图可视化的核心地位及其派生的重要制图规则,地图符号中相似元素的普遍性及其认识论价值,人类视图形知觉的特点和地图表示的优势,地图空... 地图空间认知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变换过程。探讨了从地学空间信息到地图符号的双一一映射关系,地图可视化的核心地位及其派生的重要制图规则,地图符号中相似元素的普遍性及其认识论价值,人类视图形知觉的特点和地图表示的优势,地图空间认知的心理学过程等,对地图空间认知过程给出了系统而科学合理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空间认知 地学空间信息 地图可视化 地图概括 相似元素 图形知觉 认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技术的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测量与验证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小云 周帆 严进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研究对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测量方法和分析策略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提出以认知地图和整体网络分析策略为组合设计的共享心理模型测量观点。由72个样本组成的36个正在实际运作的双人团队参加了现场研究,在认知诱发的基础上,分析检验了基于... 本研究对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测量方法和分析策略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提出以认知地图和整体网络分析策略为组合设计的共享心理模型测量观点。由72个样本组成的36个正在实际运作的双人团队参加了现场研究,在认知诱发的基础上,分析检验了基于认知地图技术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共享心理模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认知地图技术的共享心理模型测量对团队绩效有较好的区分度;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发现拥有高水平共享心理模型的团队,其认知地图更加结构化和简单化。最后对研究结果的意义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心理模型 认知地图技术 网络分析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地图及其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费成 张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介绍了认知地图的内涵,探讨了认知地图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三种应用:隐性知识的表达,隐性知识的共享及作为决策支持工具。最后提出了认知地图的应用流程及分析方法。
关键词 认知地图 隐性知识表达 隐性知识共享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定位法的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高军 吴晋峰 曹晓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将认知地图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出空间定位法并分析了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建构的首要节点类型、建构过程和模式。得出: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的首要节点类型有籍贯地、常住地、首都、旅游地、籍贯地所在省份省会、邻近地、求学... 将认知地图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出空间定位法并分析了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建构的首要节点类型、建构过程和模式。得出: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的首要节点类型有籍贯地、常住地、首都、旅游地、籍贯地所在省份省会、邻近地、求学地、差旅地和特大城市等,而认知地图的建构通常从籍贯地或常住地开始,反映出这两类要素节点对人们具有的重要意义;建构过程有单核的螺纹式、多核的斑块式和无核的随机式(包括完全随机和不完全随机)三类,分别对应于"点线面"、"点块面"和"随机跳跃"的思维模式;认知地图的模式可分为哑铃状、块状和散点状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定位法 认知地图 大尺度 语义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连接机制和时空经验的认知地图学习与导航方法(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娟 蔡自兴 涂春鸣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提出了一种连接主义方法 ,利用移动机器人自身的时空经验 ,在缺乏全局坐标信息和环境先验模型的情况下 ,建立面向目标的认知地图 .在线形成的时序处理网络 (TSPN)可提供简洁的历史感知信息 ,以神经元激活特性保存空间知识 ,引导机器人运... 提出了一种连接主义方法 ,利用移动机器人自身的时空经验 ,在缺乏全局坐标信息和环境先验模型的情况下 ,建立面向目标的认知地图 .在线形成的时序处理网络 (TSPN)可提供简洁的历史感知信息 ,以神经元激活特性保存空间知识 ,引导机器人运动 .结合TSPN和反应式行为模块的导航系统可实现动态的路标及方向检测、路径学习和实时导航功能 .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仿真 认知地图学习 导航方法 连接机制 时空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认知地图形成的初中数学学案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飞 顾继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2-64,共3页
学案不仅是静态的认知地图,而且能提升学生认知地图建构的能力,因此,学案设计的目标指向认知地图的形成。指向认知地图形成的学案设计原则有目标引领原则、任务驱动原则、学法内蕴原则、结构外显原则、运用内化原则、互动激趣原则。学... 学案不仅是静态的认知地图,而且能提升学生认知地图建构的能力,因此,学案设计的目标指向认知地图的形成。指向认知地图形成的学案设计原则有目标引领原则、任务驱动原则、学法内蕴原则、结构外显原则、运用内化原则、互动激趣原则。学案编写中应做到"五学"的要求"能学"(基于学案能学习),"会学"(脱离学案也会学),"善学"(融会贯通灵活学),"选学"(根据需要选择学)和"乐学"(感受成功乐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案导学 初中数学 认知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的行人地铁站空间认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立晓 刘晨 孙小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8-1594,共7页
为使应急疏散研究中引入的行人空间认知水平更符合实际情况,运用认知地图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行人的地铁站空间认知水平进行深度探究,不仅量化分析了样本总体对空间各要素的认知水平差异,也量化分析了样本个体的空间认知水平与个人... 为使应急疏散研究中引入的行人空间认知水平更符合实际情况,运用认知地图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行人的地铁站空间认知水平进行深度探究,不仅量化分析了样本总体对空间各要素的认知水平差异,也量化分析了样本个体的空间认知水平与个人属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总体对乘车必须通过要素的认知水平较高,对乘车非必须通过要素的认知水平较低;家庭年收入与到该站频率对样本个体的空间认知水平具有显著正影响。可见,研究结果不仅能为地铁站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地铁应急疏散行为决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 量化研究 地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地图到认知图谱:相似概念的跨学科审视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国庆 李欣媛 +1 位作者 路通 彭青青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5,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不断深入,作为计算机知识表征方式的知识图谱和作为机器推理基础的认知图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们常将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思维地图、认知地图与知识图谱和认知图谱等概念相混淆。从概念溯源来...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不断深入,作为计算机知识表征方式的知识图谱和作为机器推理基础的认知图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们常将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思维地图、认知地图与知识图谱和认知图谱等概念相混淆。从概念溯源来看,认知地图起源于环境心理学,快速发展于教育心理学,并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力推动下迅速演化为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图谱。当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思维地图等支持问题解决和推理时,即为认知地图在教育心理学语境中的细分概念。计算机科学语境中的概念图谱、知识图谱和认知图谱是教育心理学语境中概念图、知识地图和认知地图的计算机表示,概念图谱中概念的关系被限定后成为知识图谱,知识图谱增加认知推理和逻辑生成后成为认知图谱。不同学科间的研究可以互相借鉴。“图谱”类研究可以借鉴教育心理学在“地图”类研究方面的做法,如聚焦问题解决、构图过程以及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等;“地图”类研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科学关于“图谱”类研究的成果以增强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认知图谱 概念辨析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