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效应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玉环 许子易 董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的简单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将绿色生产率与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作为并行中介变量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考察碳交易价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发现,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在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之后,碳交易价格提高会产生绿色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上结论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经济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地区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进步效应 要素资源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2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趋势,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呈扩散态势。(2)人口迁移格局表现出中西部部分省份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态势。(3)从重心变动看,4类制造业重心均呈向西向南部转移的趋势,人口迁移重心变动有一定的滞后性。(4)4种类型制造业转移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技术、能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人口迁移的解释力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人口迁移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交互作用。(5)分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制造业转移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分析与提升策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3
作者 唐瑗彬 陈小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8-45,共8页
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对劳动产出系数β重新测算,计算广西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了解西部县域... 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对劳动产出系数β重新测算,计算广西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了解西部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而为县域职教科学化发展提供方向。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广西2016—2019年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1%,2019—2022年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1.24%,在空间上贡献率整体呈现“工业型>农业型>生态文旅型>边境型”差异。通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实施县域个性化定位与发展、全面打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等方面提出西部县域职教的建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 地区经济增长 贡献率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75
4
作者 张其仔 李蕾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11,共15页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明显,保险业也较强,其他金融活动没有想象中的明显,而证券业不明显,并据此提出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协同集聚 关联效应 地区经济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胜兰 申晨 林沛娜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6,共9页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地区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经济增长中金融要素贡献的差异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基于环北部湾(中国)经济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范祚军 关伟 岳桂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金融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优化 地区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环北部湾 要素贡献 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 检验 经验 经济体制转轨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14
9
作者 祝接金 胡永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4,共3页
文章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包含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各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 文章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包含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各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同地区政府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也不同。因此,三大地区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重点及结构调整方向应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教育支出 人力资本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集聚、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7期48-53,共6页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比较明显,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创新 地区经济增长 集聚效应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欢欢 徐盈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4,共4页
文章采用中国2001~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并呈现出由东部、中... 文章采用中国2001~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并呈现出由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的梯次分布。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针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区经济增长 面板模型 协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振华 孟卫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78-80,共3页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秀云 程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12期82-88,共7页
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基于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实证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交通运输业... 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基于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实证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交通运输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成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给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最大,航空运输贡献性最小;交通运输业的改革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加剧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交通运输业 地区经济增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雷 汪天凯 俞岳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3,共11页
基于2000年~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 基于2000年~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腐败 反腐败 经济增长 地区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马龙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3,共9页
基于对制造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等5个可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因素的分析,本文以我国两座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北京市和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上述... 基于对制造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等5个可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因素的分析,本文以我国两座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北京市和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上述两座城市的宏观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层级回归模型对上述因素是否能够显著调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5个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本文就如何利用调节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地区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结构”下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云龙 何文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2-36,47,共6页
本文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观因素的不同组合和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包括政府、市场和地区文化三个维度在内的包含8种动态均衡模式的四维模型;将地区文化维度固定后,建立了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在内的包含4种动态均衡... 本文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观因素的不同组合和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包括政府、市场和地区文化三个维度在内的包含8种动态均衡模式的四维模型;将地区文化维度固定后,建立了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在内的包含4种动态均衡模式的三维立体模型,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形成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地区文化 政府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可 温海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文章通过构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量分析的经验证据,最终得出了结论:中央和地方财... 文章通过构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量分析的经验证据,最终得出了结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只有当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实现结构互补时,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支出结构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晓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本文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 本文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我们还发现,消费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了投资因素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区经济增长 省际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与海洋灾害损失的动态关系研究:1989~2011年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林 韩科技 陈子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9-975,共7页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纵深发展,海洋灾害成为影响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灾害损失指数,评估1989-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损失情况,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VAR模型分析海洋灾害损失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纵深发展,海洋灾害成为影响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灾害损失指数,评估1989-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损失情况,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VAR模型分析海洋灾害损失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灾害虽然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并不是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是导致海洋灾害损失的格兰杰原因,且具有持久性影响。鉴于此,沿海地区在提高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同时,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降低海洋灾害损失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损失 沿海地区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 脉冲响应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贸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耀中 罗舟 胡尊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2,共9页
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基于2007-2017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政策试点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第二,自贸区政策... 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基于2007-2017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政策试点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第二,自贸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即随着城市等级的升高,促进作用逐级递减。肯定了自贸区政策试点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成效,为自贸试验区制度的完善、复制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双重差分法 边际效应递减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