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1
作者 向鹏成 游昀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197,共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与节点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分布存在差异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已演变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心为引领,以遂宁、南充、合川等城市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区域铁路网络;随着铁路站点与线路的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逐渐呈现小世界特性,核心-边缘的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第二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高于第一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且区域边缘节点城市的中心性指标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区域交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扬 陈雨露 +1 位作者 王兴平 李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文章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出发,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并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0年、2020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发展... 文章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出发,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并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0年、2020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和对外联系强度最大,且在研究期内提升幅度较大,14个地级市之间产业发展层级结构不明显;(2)产业空间联系网络表现为以重庆市、成都市为核心区,以14个地级市为边缘区的核心—边缘结构,且在研究期内重庆市、成都市的中心性得到加强;(3)在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从提升产业空间联系的角度给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产业空间联系 投入产出模型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孙雪莲 南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成渝两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面临着教育管理体制亟需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尚待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仍需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可通过构建协同发展管理体系、创新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等措施解决关键问题,推动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专业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 一体化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协作:难点、成因及优化路径
5
作者 李培 李星 黄庆华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的难点和障碍,并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分析成因。最后,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作六大工程、加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提升产业“四链”融合质效和打造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等优化产业创新协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产业创新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6
作者 王海燕 唐瑄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6,共6页
城市收缩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城市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文章首先结合自然城市的定义使用NPP-VIIRS夜灯数据及LandScan人口数据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44个城市节点的收... 城市收缩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城市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文章首先结合自然城市的定义使用NPP-VIIRS夜灯数据及LandScan人口数据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44个城市节点的收缩情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完善城市收缩与更新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文章分析典型节点的动态耦合情况,根据耦合协调类型判断城市更新是否有效应对城市收缩,从而预测不同收缩程度的城市发展重点,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城市更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耦合协调度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探讨
7
作者 刘海涛 胡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80-282,共3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需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器,然而契合度偏差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需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器,然而契合度偏差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困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强化统筹协调、突破机制障碍,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全域产教融合,强化政策保障、促进合作纵深推进等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演化博弈研究
8
作者 胡婷婷 徐立丽 张晓蒙 《金融经济》 2024年第11期81-89,共9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安、昆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第四极”。重庆和成都积极发挥了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其新业态技术优势明显,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应急管理的协调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安、昆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第四极”。重庆和成都积极发挥了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其新业态技术优势明显,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应急管理的协调联动。在当前突发事件频发、边境冲突不断的环境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作为军事战略大后方、部队西进南向中转和前进基地,其区域动员经济效能逐渐凸显。为此,本文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在应急应战中存在的主要困境,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将重庆和成都两个局部区域视为有限理性个体,分析区域动员合作机制,并进一步从协同动员效益、技术外溢效应、区域协同成本和政府补贴政策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经济 应急资源动员 区域协同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径探析——基于SWOT分析
9
作者 彭鎏佳 颜杨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如何提质赋能,高质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因素剖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厘...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如何提质赋能,高质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因素剖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厘清机遇和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增效、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整体关联度、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矩阵式路径,以期为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SWOT分析法 矩阵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创新培养路径研究
10
作者 常斐 胡姗 《改革与开放》 2024年第12期30-35,42,共7页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工程造价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学...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工程造价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学校、学生的需求,提出了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推动产教融合等创新培养路径,形成“政府、行业、专业协同培养联盟、地方高校、企业”五位一体全过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工程造价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教育协同 工程造价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11
作者 彭迎 李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农产品...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及宜居巴蜀产村相融示范带为四川省雅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分析了雅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能力、农业生产效率及效益、农产品特色优势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推进雅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农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元宇宙优化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2
作者 吴宏杰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7期134-136,共3页
当前我国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聚集在重庆主城和成都的“211工程”高校中,尤其是拥有全国重点马院的高校具备更加出众的资源。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 当前我国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聚集在重庆主城和成都的“211工程”高校中,尤其是拥有全国重点马院的高校具备更加出众的资源。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摆脱了现实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凭借虚拟数字身份在近乎真实的虚拟教学场景中开展沉浸式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柔性流动,实现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教师柔性流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与建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英 林志平 《图书馆界》 2022年第4期79-82,共4页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本文聚焦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两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角度出发,围绕发挥省级馆龙头作用,化零为整成大局;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本文聚焦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两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角度出发,围绕发挥省级馆龙头作用,化零为整成大局;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呈亮点;多领域多渠道合作,深入融合促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经济圈 公共图书馆联盟 情况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苏斌 薛佳滢 +2 位作者 颜利 黄俊 杨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19个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角度,量化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程度。研究发现: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核心,对整个经济圈的经济发展...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19个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角度,量化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程度。研究发现: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核心,对整个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还不够充分,渝东片区、成渝的中间地带与成都或重庆主城的联系都还不够紧密,亟待加强经济圈内其他节点城市对重庆主城和成都等核心城市的支持,从而有效推动实现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城市群 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域新格局下的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圣海 吕晓蓓 +2 位作者 谢亚 赵倩 张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3,共7页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理中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分析了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提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要以空间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贯穿战略性和协调性两个技术路线,要做“有限规划”,更要做“有效规划”。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实例,从凝聚区域共识、关注重点地区、强化共同行动等重点内容,说明如何以空间格局、规划布局、事项项目、空间政策为具体抓手,实现区域规划可传导、可落地、有效用。文章最后指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技术”内核,从管控型规划走向协调引导型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走向行动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治理:价值定位、逻辑架构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泽平 邹南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成渝地区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治理须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目标、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凸显高等教育本体效能为价... 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成渝地区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治理须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目标、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凸显高等教育本体效能为价值指向,表征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与本体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治理必须立足效率与公平兼顾、共治与共享并重、精准与能效兼备、创新与融合兼具的向度,形成协同治理理念、协同治理要素、协同治理方式、协同治理机制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为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治理应着力于形塑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的目标图景,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的结构系统,重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的层级形态,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的共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等教育协同治理 价值定位 逻辑架构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赛事一体化发展策略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欣 李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体育赛事一体化将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引领区域特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成渝地区体育赛事一体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赛事层级体系不健全和赛事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构建合理... 体育赛事一体化将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引领区域特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成渝地区体育赛事一体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赛事层级体系不健全和赛事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构建合理体育赛事层级体系、完善体育赛事一体化空间布局和优势互补、共享合作的发展策略。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一体化合作机制、加速制定体育赛事一体化细则和建立体育赛事一体化协调监管机制等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体育赛事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理论审思与推进路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家军 王嘉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45-51,共7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职业教育集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依据集群理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集群建设应遵循整体关联性、发展协同性与治理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在增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职业教育集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依据集群理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集群建设应遵循整体关联性、发展协同性与治理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在增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在现实境况下,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集群发展面临着整体关联度较低,协同发展动力不足与治理一体化式微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促进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集群发展,应从整体上加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关联度,强化各方职业教育主体的有效合作以增进发展协同性,树立系统思维来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集群理论 教育集群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镇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分析了重庆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及研究重点;探讨了长江三峡航运新通道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重庆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是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适度超前的综合运输...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分析了重庆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及研究重点;探讨了长江三峡航运新通道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重庆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是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适度超前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观点,大力发展“渝新欧”中欧班列运输和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远权 陈莉 张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7,共10页
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对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2—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度量,并进一步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 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对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2—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度量,并进一步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在波浪式变化中呈现整合态势,但未能形成有效协同,第二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较小。研究结论旨在促进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助力成渝地区成为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纾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