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互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浩雄 段炜钰 马家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3,共5页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地区经济、地区物流业需求和地区物流业供给三个方面确定系统边界,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北京、广州、武汉三个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地区经济、地区物流业需求和地区物流业供给三个方面确定系统边界,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北京、广州、武汉三个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成正相关。但地区物流业不完全由地区GDP决定;地区物流业受到地区产业结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地区物流需求水平与地区经济成正相关;地区经济带动地区物流需求增长,地区物流费用也相对增加。但通过提高地区物流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地区物流管理费用,从而降低地区物流费用;地区物流投资额与地区经济也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 互动关系 系统动力学 Ven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现代化对京津冀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
2
作者 金微微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本文采用2016-2022年我国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通过机理探究与指标体系构建,实证分析流通业现代化对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天津和河北在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北京相比仍存在较... 本文采用2016-2022年我国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通过机理探究与指标体系构建,实证分析流通业现代化对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天津和河北在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北京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基准影响来看,流通业现代化能够正向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且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调节效应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强化流通业现代化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从加强区域协同、促进绿色经济均衡发展、深化流通业现代化改革、激发绿色经济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强化绿色经济发展动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现代化 京津冀地区 绿色经济发展 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亚玲 侯兰功 杜小戈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区域物流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揭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称成渝地区)物流联系强度及其网络空间结构,本文基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在2009—2019年研究期间以成渝地区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构建成渝地区物流网... 区域物流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揭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称成渝地区)物流联系强度及其网络空间结构,本文基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在2009—2019年研究期间以成渝地区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构建成渝地区物流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以及凝聚子群,进而对其联系强度、空间布局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时间范围内,成渝地区城市物流质量水平空间分异显著,物流联系强度差异大;网络密度从0.9023升至0.9042,处于较高密度水平,波动幅度小,聚合度强,物流联系密切,但成渝地区内部网络密度失衡,中部密度最高,北部密度较中部稍低,西部密度最低;整体上物流网络呈现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相向发展的放射状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引力模型 物流空间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庆春 赵炳新 李晓晨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9年第8期40-42,58,共4页
文章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1998年~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 文章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1998年~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流量每变动1,引起经济增量同方向变动约5.54;物流业与三大产业均呈现较高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关联最强而与第一产业关联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物流 地区经济发展 三大产 回归分析 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5
5
作者 周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采取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了区域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失为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一种实用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时间...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采取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了区域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失为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一种实用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出天津市物流业的单位增长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额度和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地区经济 边际作用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业经济加速效应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东部地区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4
6
作者 沈江 张婷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49,共4页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加速经济发展。利用199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加速效应,而主...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加速经济发展。利用199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加速效应,而主要的路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吸引外资的环境和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加速效应 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 被引量:39
7
作者 徐永锋 吴赟 王志增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运用2004-2012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方面测算和分析我国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和绝对就业贡献率越高,且增长稳定;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地... 本文运用2004-2012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方面测算和分析我国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和绝对就业贡献率越高,且增长稳定;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业纳税贡献率普遍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商贸流通业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对地区城市化的贡献水平普遍不高,除三大沿海地区各年表现出稳中有升趋势外,其他地区都表现为小幅下降态势;开放度较高地区的流通业对开放度的贡献率较高,沿海、西南地区呈逐年增长态势,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地区表现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 经济发展 贡献率 地区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娟 王琴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82-93,共12页
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首先构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西部地区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分别采用面板Tobit模型、系统GMM模型和长期... 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首先构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西部地区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分别采用面板Tobit模型、系统GMM模型和长期影响系数对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物流业效率视角看,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质量不高,物流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2)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质量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内部因素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占比、物流业从业人员占比和物流业能源消耗量占比,以及外部因素经济因素(人均GDP、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创新因素对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长期效应。西部地区应促进物流业的“六化”,以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发展质量 物流效率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沈江 张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以面板数据实证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期间,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物流业自身发展及其所带动的相...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以面板数据实证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期间,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物流业自身发展及其所带动的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同时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结构优化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减贫效应测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戢晓峰 李武 陈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5-652,共8页
为科学测度连片特困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熵权-TOPISIS模型对贫困程度进行评估,并以综合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表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6个指标(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公路网密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货... 为科学测度连片特困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熵权-TOPISIS模型对贫困程度进行评估,并以综合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表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6个指标(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公路网密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货物平均运距)为解释变量,引入空间杜宾模型(SDM)计量县域尺度下物流业发展对区域减贫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物流业增加值、路网密度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区域减贫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08元,本县(区)的综合贫困指数将降低0.060;货物周转量、公路网密度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区域减贫的间接(空间溢出)作用明显,本县(区)货物周转量每增加108 t·km^-1,毗邻县(区)的综合贫困指数将降低0.020。均衡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调动贫困县(区)物流需求,是发挥物流减贫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减贫效应 空间计量 连片特困地区 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生产及物流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欧阳小迅 黄福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7,共10页
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物流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估计了全国及地区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Blinder-Oaxaca方法对地区间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分析了地区间物流特征禀赋造成差异的程度。结果表明:目... 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物流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估计了全国及地区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Blinder-Oaxaca方法对地区间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分析了地区间物流特征禀赋造成差异的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物流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仍然是物流产出的主要源泉,但人力资本的产出作用在逐渐增强;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中,东西部的条件均值差异最大,东中部最小;在特征禀赋差异中,物质资本对物流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解释份额最大;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物流劳动生产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特征禀赋市场回报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生产函数 物流劳动生产率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DEA-BCC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臧新 陆俊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利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DEA-BCC模型测算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物流业能源效率,基于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DEA-Tobit两阶段回归计算,从全国总体和东、中、西部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的... 利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DEA-BCC模型测算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物流业能源效率,基于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DEA-Tobit两阶段回归计算,从全国总体和东、中、西部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物流业能源效率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效率;研发投入尚未能够显著提升物流业的能源效率;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较大的政府干预程度和过度的物流业投入水平都不利于促进物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能源效率 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曹俊文 周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3,共5页
文章在测算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分别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M-R分解模型分析碳排放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各省份物流业碳排... 文章在测算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分别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M-R分解模型分析碳排放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各省份物流业碳排放平均水平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物流产出和从业规模对物流业碳排放具有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则具有抑制作用;上海碳排放高于平均水平主要由于较高的物流产出和能源强度,江苏则主要由于其较高的物流产出和从业规模,浙江碳排放低于平均水平主要归功于较低的从业规模和能源强度,安徽则主要归功于较低的物流产出和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物流碳排放 LMDI分解模型 M-R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升级水平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立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99,共5页
产业升级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出发,选取物流业发展、物流业效率、物流业集中度、物流业资源节约、物流业环境保护和物流业技术创新六个指标,构建了物流业升级水... 产业升级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出发,选取物流业发展、物流业效率、物流业集中度、物流业资源节约、物流业环境保护和物流业技术创新六个指标,构建了物流业升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利用11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升级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物流业升级水平的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物流业技术创新、效率、发展、集中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物流业呈现出了缓慢的升级趋势;各省市区物流业的各项指标都在低位运行,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和集中度较好,新疆的物流业效率较好,青海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较好,内蒙古的技术创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物流升级 升级 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视角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地区差距及变动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任国强 赵翠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1-199,共9页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物流业碳排放数据,从碳排放能源来源的角度,采用基尼系数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中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变动。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全国物流业碳排放基尼系数从0.1919波动变化到0.2404,地区差距有...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物流业碳排放数据,从碳排放能源来源的角度,采用基尼系数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中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变动。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全国物流业碳排放基尼系数从0.1919波动变化到0.2404,地区差距有所变大,燃料油、天然气、煤油和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地区差距悬殊,柴油和汽油产生的碳排放地区差距较小。(2)汽油对物流业碳排放地区差距起缩减作用,燃料油和煤油起促增作用;石油对总差距贡献率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柴油为主,煤炭和天然气对总差距贡献率低于10%,煤炭略高于天然气。(3)物流业碳排放地区差距变动主要由石油的分配效应造成,受结构效应和交叉效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物流 二氧化碳排放 地区差距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演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雁春 杨巧媛 刁俊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29,共5页
构建了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5年东部12个省份的区域物流业与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揭示了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耦合一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200... 构建了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5年东部12个省份的区域物流业与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揭示了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耦合一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5年,物流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物流业波动性较大,2012年后城镇化滞后物流业发展已成主流趋势。另外,目前只有上海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北京等7个省份为初级协调,其余4个省份仍处失调阶段,空间分布呈“集中一分布一集聚”状态,总体协调程度不理想,仍需进一步调整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实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欣 王强 成福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38,共4页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门槛作用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小于0.216时,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随着数字经济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增强,当数字经济应用水平超过0.338后,能最大效度发挥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科技创新 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京津冀地区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税物流区域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保税物流区域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小红 何晓洁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61,共7页
我国保税物流区域正处于整合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战略机遇。文章利用浙江省1995-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 我国保税物流区域正处于整合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战略机遇。文章利用浙江省1995-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保税物流区域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进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保税物流区域变量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值;从长期来说,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显示为较小负向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 保税加工货值 进出口总额 地区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月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5-37,共3页
物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是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效率与生产率理论为分析架构,以中国区域物流省域为对象,以1991... 物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是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效率与生产率理论为分析架构,以中国区域物流省域为对象,以1991-2013年数据,构建了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超效率—DEA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实证表明我国各地区物流技术效率呈从东向西递减态势,地区间的效率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构建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度模型,认为东部TFP增长、技术进步和效率均好于中西部,区域间物流技术和效率存在差异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中西部物流业"后发优势",积极改善物流环境,提升物流技术效率,缩小与东部差距,中部加快改革,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与东西部的有机衔接,东部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SBM 超效率-DEA 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比重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洁 王平春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0-133,共4页
本文借助扩展化的Solow模型,并引入我国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占比变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生产率改善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地区整体生产效率随着流通业占比的下降不断提升;其次,地区人均产出增长速度随着当期... 本文借助扩展化的Solow模型,并引入我国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占比变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生产率改善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地区整体生产效率随着流通业占比的下降不断提升;其次,地区人均产出增长速度随着当期流通业占比的下降而上升,但与上期流通业占比表现出明显正向关系。流通业的产业占比变动对地区人均年产出增速造成的净效应除了受地区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和限制外,还与地区经济增速和增幅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 地区经济 SOLO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