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国生 叶林祥 支海兵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情况。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明显;核密度曲线宽度变大呈现右拖尾和高度差明显的双峰形态,表明农产品流通效率逐渐提升,地区内部存在极化趋势;相邻省区市空间滞后水平对本省区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维持原有状态或向更高水平发展均有较大影响;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据此,对如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缩小地区间差距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效率 时空演变 空间分布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进——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韶华 张学娇 张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2,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地区间差异始终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中、下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除云南外的1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不断提升,且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中东 周桐桐 +1 位作者 宋丽丽 高建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市面板数据,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各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及β收敛模型考察流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其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市面板数据,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各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及β收敛模型考察流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其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始终保持“下强上弱”的空间分布格局.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并表现为东西向集聚、南北向扩散趋势.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略有增加,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流域整体及上、下游地区支持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机制,但不同地区的收敛速度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从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演化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特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水质水量耦合的视角,利用中国除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地区差异及来源,并探究其时空演化规律。... 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水质水量耦合的视角,利用中国除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地区差异及来源,并探究其时空演化规律。从区域差异特征看,全国及四大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利用水平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总体呈现“自西向东不断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自南向北先上升后下降”的分布趋势;从变动情况看,绝对差异呈缩小的趋势,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贡献,贡献率为53.72%;部分西部省区市拉低了整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邻居”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水量耦合 综合利用水平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测度、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政策思路,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17-2021年293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指数,分类分析城市营商环境总指数和分项指数,并对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区域差异...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政策思路,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17-2021年293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指数,分类分析城市营商环境总指数和分项指数,并对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营商环境 量化评价 地区差异 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税负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国际镜鉴
6
作者 李猛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5,共8页
采用“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支出口径”“欧盟口径”等5种指标比较发现,中国省际税负差异程度大幅超过欧盟成员国之间税负差异程度,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上升之势,成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表层原因在于,税收法定的... 采用“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支出口径”“欧盟口径”等5种指标比较发现,中国省际税负差异程度大幅超过欧盟成员国之间税负差异程度,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上升之势,成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表层原因在于,税收法定的优惠政策层见叠出,地方自由裁量的优惠政策屡禁不止。深层原因在于,国际税收竞争扰动了国内税负格局,国内的分税种、分步骤税收优惠清理方案尚未形成。中国在税收领域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借鉴欧盟税收一体化改革“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建立体系、依法治税”“形成机制、加强协调”“严明纪律、促进公平”等经验,坚持渐进式、差别化、法治化、系统性等原则,在治理地区税负差异的历史进程中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负 地区差异 税收优惠 一体化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
7
作者 江国华 孙琪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2,共12页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法定因素是导致量刑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罪行严重程度越高的地区,其量刑结果越重;非法定因素即法官的自由裁量对量刑地区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法官的个案认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法官对相同犯罪数额危害程度的认定越宽松。为此,有必要建立裁判辅助系统,根据地区经济指标对犯罪数额进行折算,引入量刑地区差异的监测模型,并且强化裁判文书的撰写规范,以确保将正义区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差序正义 量刑地区差异 Blinder-Oaxaca分解法 区差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地区差异的要素分解与政策启示
8
作者 吴利学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但劳均产出近十多年来变化不大,劳动力和资本流入成为南方地区总产出更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一直是影响南北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主导未来的区域差异趋势;物质资本差异受区域政策影响比较突出,但政策效果需要多方面协调考虑。要素分解对于缩小中国南北差异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区差异 发展核算 要素贡献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空间集聚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丙参 魏艳华 张宝学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8,共16页
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 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i系数仅从水平高低度量地区差异,而多维Gini系数可以反映地区差异的多维特征,提供新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莫兰指数构造检验统计量,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限制,并探讨数字经济水平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性很高,相辅相成;从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排名靠前,山西(20~27)、河南(23~27)、广西(28→30)、甘肃(27~29)、新疆(25~30)排名靠后,重庆、河北、江西、黑龙江、贵州等地排名进步较大,福建、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等地排名退步较大;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多数省份经济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仅有福建、海南略有降低,其它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仍在提高;中国经济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都较大,主要取决于东—中、东—西地区差异,中—西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它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中国协调共享、共同富裕发展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数字经济与地理位置显著正相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位置限制,且打破程度较大;对于数字经济水平,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σ收敛,全国、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与条件β收敛,经济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国、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增长,而政府干预对全国数字经济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三大区域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数字经济尚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缩小地区差异,应多措并举:继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突破空间限制,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在经济落后地区,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加大数字经济规范与监管力度,积极引导,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水平 地区差异 GINI系数 空间集聚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玉环 王海松 +2 位作者 周荣柱 朱宁 张晓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强有力支撑,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特征发展有利于识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持,平衡资源配置...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强有力支撑,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特征发展有利于识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持,平衡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2004—2021年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关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测算Dagum基尼系数描述其区域差异;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其产业集聚,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2004—2021年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略有上升,由0.3190上升至0.3454,涨幅较小。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空间分布的地区差距有缩小趋势。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受邻近省份的影响较为明显,基本呈现高值与高值相邻、低值与低值相邻的地理集聚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特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对水平较高区域有“追赶效应”,且相邻城市之间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的空间正向关联较强。据此提出,加大资金与相关科研投入、提高政策针对性、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等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地区差异 区位基尼系数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善高 张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3-98,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据要素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度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综合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探究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以及影响其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在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据要素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度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综合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探究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以及影响其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数据要素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三大地区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的特征;基尼系数测度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有轻微的缓解,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影响数据要素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多集中在数据处理与维护、数据应用与效益、数据基础设施3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发展水平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驱动水平测度、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娟 王华 秦放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界定了创新驱动的内涵,明确其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认知基础、主体投入、成果产出和环境支撑四大维度。基于四大维度构建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创新驱动水平,... 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界定了创新驱动的内涵,明确其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认知基础、主体投入、成果产出和环境支撑四大维度。基于四大维度构建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创新驱动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创新驱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虽然中国整体创新驱动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各省份间的创新驱动水平差距较大,甚至部分省份的创新驱动水平在某些年份出现倒退的情况;(3)创新驱动的制度保障还不完善,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和转移机制不畅,造成了不同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地区差异 主成分分析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贸易规模测算、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翠妮 董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0-115,共6页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过引入“数字贸易调整系数”对2007—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对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增加值及其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分化与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更为突出;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数字贸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行业调整系数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营商环境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宋安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营商环境逐渐优化,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营商环境差异具有缩小态势,东-中、东-西地区组间差异是总体基尼系数的主要来源,投资融资、企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环境差距均是造成营商环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TOPSIS熵权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增绰 刘世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4-89,共6页
农业农村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逐步提升。基于新发展理念要求,文章从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测度了2010—2020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 农业农村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逐步提升。基于新发展理念要求,文章从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测度了2010—2020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逐步缩小,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省份间的差异,各省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Dagum基尼系数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与收敛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善高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9-84,共6页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数,首先分析了中国营商环境的现状,然后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收敛检验等多种方法考察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时空差异及分布特征。主要结论有:(1)样本考察期间,中国营商环...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数,首先分析了中国营商环境的现状,然后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收敛检验等多种方法考察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时空差异及分布特征。主要结论有:(1)样本考察期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42%,但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从东到西依次降低。(2)营商环境总体基尼系数呈略微的增长之势,说明营商环境的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分解基尼系数发现,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3)营商环境在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东部地区还同时存在σ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 收敛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特征及其新时期变化趋势研究:时空分布、地区差异、收敛性特点
17
作者 汤心萌 周晓光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7,共7页
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前提是,充分掌握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发展趋势和特征。本文从时、空分布演变、地区差异和收敛性角度,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和新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绿色经济效率... 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前提是,充分掌握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发展趋势和特征。本文从时、空分布演变、地区差异和收敛性角度,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和新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1)时间演变趋势表现出“由周期性衰减向新爬坡期出现”的特点,当前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绿色经济效率上升期,但同时也面临“地区极化现象重新出现,地区间差距再次增大”的问题。(2)空间格局动态变迁呈现“重心位于黄河中游及长江中游交叉区”的特点,且“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2018年以来,其重心有“再次东移”趋势。(3)区域间差异是差距增大的主要贡献因素,其中东北、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对2018年以来的区域性差异加剧起到最重要的推动作用。(4)全国及绝大部分综合经济区区域性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向高值稳态收敛”的趋势,具有显著的“追赶效应”,但其收敛速度和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地区差异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产业效率的地区差异与敛散特征
18
作者 杨军鸽 王琴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0-95,共6页
文章在界定数字产业效率概念的基础上,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泰尔指数分解法、β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字产业效率的地区差异与敛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逐... 文章在界定数字产业效率概念的基础上,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泰尔指数分解法、β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字产业效率的地区差异与敛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逐渐降低的三级阶梯状分布特征;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区域内数字产业效率差异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呈现东中部地区间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间、中西部地区间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且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东部、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效率 地区差异 敛散特征 Super-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
19
作者 文凡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本文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考察期内,我国... 本文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考察期内,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表现出一定的非均衡化演变态势;东部和西部差异偏大、上升较快,中部差异较小、变动平稳;东-西差异最大但不断缩小,东-中差异居中呈平缓下降,中-西差异则在波动中较快上升;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其次是不同省份之间,最后是超变密度。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相对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流通体系 综合评价 地区差异 省级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生态经济带玉米用水效率地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分析——基于环境规制视角
20
作者 彭晓丹 孔令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92-199,共8页
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将碳排放、面源污染、灰水足迹等纳入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生态经济带地级市玉米用水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地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总体玉米用水... 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将碳排放、面源污染、灰水足迹等纳入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生态经济带地级市玉米用水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地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总体玉米用水效率提升明显,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区域总体及内部差距逐渐扩大,区域间差异变动具有一致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β收敛趋势,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存在异质性。基于此,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环境规制下黄河生态经济带玉米用水效率及优化其空间布局,提出了加强动态检测,落实节水细则,推动区域协同,开展综合整治,加大技术投入,引导多方协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用水效率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性 黄河生态经济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