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与地区均衡——对高考招生平等性问题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卫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我国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点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标制度对本地考生的特殊照顾从而构成对外地考生的歧视;其二是以各省高考录取率的悬殊差异体现出来的不同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前者是我们当前批... 我国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点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标制度对本地考生的特殊照顾从而构成对外地考生的歧视;其二是以各省高考录取率的悬殊差异体现出来的不同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前者是我们当前批评高考招生不平等的重要方面,相应的各种对高考招生的改革方案也是力图实现重点院校分省招生指标的公平。当下我国可能实现高考招生平等的着眼点应该是后者,即实现各省高考录取率的大致相等,以保障每个考生有基本相同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制度 地区差异 地区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与地区均衡发展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蔡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0,共5页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输出老龄化 人口流动 城市化 财富转移 地区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高学历执业医师配置的地区均衡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维佳 徐晓慧 +5 位作者 胡慧美 高启胜 王冠 郝倩 陈巧玲 沈清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8,33,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浙江省高学历执业医师配置的地区均衡性,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浙江省(杭州市除外)10个地级市及所辖77个县(市、区)高学历执业医师配置的地区均衡性。结果:2020年浙江... 目的:分析2020年浙江省高学历执业医师配置的地区均衡性,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浙江省(杭州市除外)10个地级市及所辖77个县(市、区)高学历执业医师配置的地区均衡性。结果:2020年浙江省10个地级市每千人口高学历执业医师数差距比较明显,最高的宁波市1.749人,最低的丽水市1.050人,变异系数0.14;10个地级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的基尼系数分别为博士0.457、硕士0.163、学士0.083;77个县(市、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的基尼系数分别为博士0.798、硕士0.602、学士0.210。结论:执业医师的学历越高,地区均衡性越差;浙江省高学历执业医师的数量及地区均衡性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业医师 高学历 地区均衡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我国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效应研究
4
作者 张明媛 王静茹 郭健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6,共10页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探讨了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差距,并存在显著的“...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探讨了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差距,并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转移是数字经济影响地区财力均衡的重要作用渠道,并通过验证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存在“虹吸效应”支持了这一结论。数字经济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因经济发展程度、地区财政分权程度、地区税收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改善了数字经济引致的地区财力差距,而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地区财力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和税收治理改革提供证据支撑,对于促进地区财力均衡、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财力均衡 税收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非均衡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湘玲 邓晓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83-85,共3页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用“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政府财政自给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差异,可以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地区非均衡状态”的结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用“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政府财政自给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差异,可以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地区非均衡状态”的结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均衡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许多正面、负面政治影响,这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并防范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能力 地区均衡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凯 张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7,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政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较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为了全面地评估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传统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政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较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为了全面地评估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传统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纳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现实经济中区域生产性公共支出政策及其调整对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冲击,得到的结论是:(1)当前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分布基础上,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分散于各个地区,会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差距;(2)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不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低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弱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不能达到最大水平,但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3)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可达到最大水平,但同时拉大区域经济差距。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现有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区域分布基础上,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为目标的次优的财政政策将新增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西部和中部等较不发达地区倾斜,靠直接刺激效应促进当地产出增长;以效率优先为准则的财政政策选取较发达地区为生产性公共支出目的地,因为较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公共支出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差距 地区动态一般均衡 边际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测度及其决定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光恩 陆应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共6页
运用增长不平等指数和空间相关指数,对外商在华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进行测度,测度的结果表明:在1995年到2009年间,不仅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事实非常显著,而且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状态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究... 运用增长不平等指数和空间相关指数,对外商在华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进行测度,测度的结果表明:在1995年到2009年间,不仅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事实非常显著,而且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状态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究其原因,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实践的地域性和时序性是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首要因素。同时,中国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劳动力流动的地区非均衡分布和地理区位差异,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地区均衡增长 吉尼指数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雷欣 覃思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9-50,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试图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然而,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拓宽,区域之间外资分布的不均衡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利用泰尔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试图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然而,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拓宽,区域之间外资分布的不均衡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发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现象明显,但非均衡程度在波动中逐步降低;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东、中、西部之间的非均衡程度是导致其地区分布非均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地区均衡分布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质量影响分析
9
作者 焦爱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59,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发展均衡个体随机效应 路径选择制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
10
作者 申可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46,40,共5页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局和加速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通过非均衡发展带动全国大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统一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第一,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均衡 邓小平 发展思想 地区发展战略 浙江省 均衡发展 发展布局 发展重点 浙江地区 地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对“威廉姆森法则”的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维春 顾焕章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22,共4页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1994年以后,基本处于非均衡相持状态。该省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演变规律与“威廉姆森法则”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区域经济 动态分析 现代化进程 经济增长 地区均衡 威廉姆森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关联视角下的碳减排效应模拟与地区减排差异解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同斌 陈婷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44,共14页
本文构建了嵌入碳减排约束的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区域经济关联的视角进行了碳减排效应的模拟与分析,主要结论为:在相同的碳强度减排目标下,不同地区碳排放量下降的幅度存在略微差别,其中欠发达地区碳排放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 本文构建了嵌入碳减排约束的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区域经济关联的视角进行了碳减排效应的模拟与分析,主要结论为:在相同的碳强度减排目标下,不同地区碳排放量下降的幅度存在略微差别,其中欠发达地区碳排放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发达地区碳排放的降幅较小。为解释不同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差异,本文从前后向关联、内外部效应维度描述了碳排放变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各地区在"经济—碳排放"体系中的位置与碳减排效应存在紧密联系,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产出变动对碳排放的需求侧拉力和供给侧推力更强,减排约束通过区域内乘数效应和区域间溢出效应对欠发达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关联 碳强度 减排差异 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差异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国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140,共8页
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反映绿色食品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与状态。通过建立信息熵模型对2003—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类型区进行划分,讨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均衡程... 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反映绿色食品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与状态。通过建立信息熵模型对2003—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类型区进行划分,讨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均衡程度与产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表明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和无序发展状态,特别是2007年以后,信息熵呈收敛下降趋势,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发展和结构有待调整与优化。研究结论对于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区域非均衡演变特征,发挥绿色食品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以及为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 时空分异规律 地区结构“不均衡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竞争——激励效应及中国经验的检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沿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61,共13页
在一国财政体制中,各级各地政府政策往往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率和地区均衡发展。分析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影响,并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结论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财政竞争所导致的过高生... 在一国财政体制中,各级各地政府政策往往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率和地区均衡发展。分析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影响,并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结论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财政竞争所导致的过高生产性公共支出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且均等化越强,效率改善越大。特别当发达地区更偏好消费性公共品而非私人品时,地区间吸引资本的差距和进行生产性公共投入的差距都会缩小。因而均等化转移支付能同时缩小地区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应加强其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等化转移支付 财政支出竞争 经济效率 地区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晓伊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需求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当前时期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手段。现阶段高校“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缺少顶层设计规划,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偏差、学科适配性不足...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需求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当前时期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手段。现阶段高校“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缺少顶层设计规划,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偏差、学科适配性不足,需要从构建高校学生互动学习环境、增强教学资源学科适配性和提高教学资源效率出发,优化“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通过打造“高适配”示范学科、优化教学资源的学科布局和线上线下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混合教学 教学资源配置 学科适配性 地区均衡 校际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幼保健筹资机制选择的东西部比较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鹏蛟 彭耀民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年第12期35-41,共7页
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对东西部妇幼保健整体水平做一对比,并从筹资结构入手,结合实地调研,揭示了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已呈现东、西部非均衡发展态势。再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面数据的... 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对东西部妇幼保健整体水平做一对比,并从筹资结构入手,结合实地调研,揭示了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已呈现东、西部非均衡发展态势。再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各地人均收入、财政卫生支出、GDP增长等因素对其妇幼卫生水平影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地区差别的成因,提出东、西部妇幼保健应分别选择不同的筹资机制:在东部以"补需方"为主,在西部则以"补供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 筹资机制 地区均衡 医疗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
17
作者 朱晓雁 文礼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7-8,共2页
由于二战以后的我国台湾实施了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较好地克服了经济发展早期阶段二元经济发展与地区不平衡发展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但是我国台湾能够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实现平等化发展与它是一个小型经济体紧密相关。即便一些大国... 由于二战以后的我国台湾实施了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较好地克服了经济发展早期阶段二元经济发展与地区不平衡发展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但是我国台湾能够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实现平等化发展与它是一个小型经济体紧密相关。即便一些大国采取台湾式的发展模式,也难以脱离库兹涅茨假说中经济增长不平衡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二元经济 地区均衡发展 库兹涅茨假说 小型经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