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尼系数的拓展: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立勋 陈海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21,共3页
文章认为,基尼系数不仅可以衡量收入差异,而且可以用来测量市场开放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观念、经济增长水平及教育水平差异程度。为此,文章在计算各项指标基尼系数和综合差异得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其基本... 文章认为,基尼系数不仅可以衡量收入差异,而且可以用来测量市场开放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观念、经济增长水平及教育水平差异程度。为此,文章在计算各项指标基尼系数和综合差异得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其基本结论为:中国地区发展综合差异呈迅速缩小之势,并呈相对平稳态势,但人均GDP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开放度及教育水平的差异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而消费观念差异与综合差异变化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拓展 地区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发展差异深层原因初探
2
作者 卢现祥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系统地从产权制度变革及市场化的程度对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作了分析。作者没有按东部、中部、西部或经济区划的分类方法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是首次按产权制度变革的不同,把全国省份划分为四种产权制度变革模式。接着又对每... 本文系统地从产权制度变革及市场化的程度对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作了分析。作者没有按东部、中部、西部或经济区划的分类方法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是首次按产权制度变革的不同,把全国省份划分为四种产权制度变革模式。接着又对每个模式代表省份的主要发展指标作了对比分析,进而分析了模式代表省份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变革的差异(包括方式与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发展差异 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持之手”,还是“掠夺之手”?——中国民营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解释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世勇 《山东经济》 2010年第3期26-38,共13页
本文利用全国工商联连续四年对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问题,而且这种不平衡非但没有收敛,而且有扩大的趋势。本文提出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一个假说:中国民营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内生... 本文利用全国工商联连续四年对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问题,而且这种不平衡非但没有收敛,而且有扩大的趋势。本文提出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一个假说:中国民营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内生于地方政府的行为。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多是一只"扶持之手"──保护产权、讲求诚信、有限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多是一只"掠夺之手"──侵犯产权、机会主义、管制与寻租。我们用简单的模型论证了假说,并用调研案例进行了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扶持之手 掠夺之手 民企发展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孟亮 陈文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转变,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支持服务相结合。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呢?通过选取省级层面数据,深入考察两者的关系。研究表明... 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转变,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支持服务相结合。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呢?通过选取省级层面数据,深入考察两者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这一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发现,技术渗透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产业间的技术渗透,最终强化了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非农产业占比较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产业融合 技术渗透 地区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永红 张本秀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8,共11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劳动力结构、技术垄断以及区域差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理并加以...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劳动力结构、技术垄断以及区域差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的挤出效应、创造效应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致使收入差距扩大;(2)人工智能的技术垄断效应提高了部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其获得超额利润,从而扩大企业间收入差距;(3)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异质性,对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程度最小,对西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以及对技术落后企业的政策扶持,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欠发达地区的广泛应用,以应对人工智能对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收入分配 劳动力就业 地区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资本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路征 穆子丹 杨清萍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6,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末“地域资本”(Territorial Capital)这一新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区域研究学者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相关研究探讨了地域资本的概念、内涵、类型及构成因素,并采用综合指标或代表性指标对地域资本进行测... 自20世纪90年代末“地域资本”(Territorial Capital)这一新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区域研究学者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相关研究探讨了地域资本的概念、内涵、类型及构成因素,并采用综合指标或代表性指标对地域资本进行测度,进而研究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发展水平及地区发展差异、区域经济韧性、区域内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政策有效性等的影响。地域资本是特定区域所拥有并可利用的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潜力的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的集合,其包含促进区域发展的传统要素和非传统要素、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不但拓展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边界,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和解释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演变。地域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处于探索拓展阶段,在理论架构和测度方法上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研究对象仍集中于欧洲地区。目前,地域资本研究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关注,应将地域资本应用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在科学刻画地域资本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地区发展差异的成因以及地域资本影响区域发展的机制,进而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资本 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 地区发展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项目中的政府财政风险来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段艺璇 郭敏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在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职能受到限制后,PPP项目作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方式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为了研究PPP项目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文章利用了普通回归、匹配样本t检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 在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职能受到限制后,PPP项目作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方式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为了研究PPP项目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文章利用了普通回归、匹配样本t检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等方式,研究了PPP项目中的政府财政风险来源,并结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了PPP项目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地区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可行性缺口补贴 政府财政风险 地区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