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时间变化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制造业集聚与FDI依赖--度量、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马静 赵果庆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108,151,共20页
本文根据集聚分布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普遍适用且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集聚强度指标,并对我国地区的28个制造业1994年的860组和2004年800组样本进行了计算和检验。笔者发现地区制造业和FDI集聚强度在提高,2004年制造业集聚度与FDI集聚度... 本文根据集聚分布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普遍适用且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集聚强度指标,并对我国地区的28个制造业1994年的860组和2004年800组样本进行了计算和检验。笔者发现地区制造业和FDI集聚强度在提高,2004年制造业集聚度与FDI集聚度的相关性已具有显著性,制造业对FDI需求弹性在增大,制造业对FDI的依赖性在增强。进而,进一步发现,地区制造集聚强度的显著性极不平衡,集聚类型也有较大差异,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大部地区,还是原发型低端集聚,而东部则是FDI依赖型高端集聚。两极分化的地区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努力调节FDI地区分布,有效促进中西部制造业向高端集聚,才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制造业 FDI 集聚 显著性检验 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劳动者工资收入——基于CHIP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丽娴 魏作磊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共9页
本文通过构造地区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使用1990~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考察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加制造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收入,考虑物价因素... 本文通过构造地区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使用1990~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考察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加制造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收入,考虑物价因素后,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但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服务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收入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低服务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进一步分析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显著提高低技能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显著降低低技能服务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缺乏良好互动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相关。因此,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应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制造业服务化 劳动者工资收入 异质性劳动者 工具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千庆兰 陈颖彪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竞争力协同发展理论,在把握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影响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制造业特点,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地区制造业... 根据竞争力协同发展理论,在把握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影响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制造业特点,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基本理论框架。认为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8个模块构成,并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试图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理论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5
作者 权衡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87,共3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崛起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不断推动制造业改革开放与崛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巨大的历史变迁中,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崛起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不断推动制造业改革开放与崛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巨大的历史变迁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推动区域现代化发展并没有像传统产业经济学分析的那样,也没有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出现所谓的“去制造业化”或者“产业空心化”问题,而是走了一条制造业开放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与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互动、城乡互补、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条新型道路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国内其他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经验,也为丰富和创新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新经验、新智慧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区制造业 一体化发展 历史性变革 工业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 质量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振兴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晓洪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10-211,共2页
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振兴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创新环境。东北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应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东北地区制造业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模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东北地区制造业 工业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地区分布的比较优势与产业选择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11期57-61,共5页
文章以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规模来衡量产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时,依据就是看某地区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法则。如果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不是比较优势产业,那就形成了产业选... 文章以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规模来衡量产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效率与风险时,依据就是看某地区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法则。如果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不是比较优势产业,那就形成了产业选择的风险。文章衡量了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各地区应主导发展的制造业。同时,我们在衡量制造业选择的风险大小时还发现,风险指数较低的地区基本上是分布在要么具有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的地区,要么具有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地区分布 地区比较优势 产业选择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布局与高等职业教育空间耦合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8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53-53,共1页
孟仁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8期中撰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布局与高等职业教育空间耦合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空间上也呈现明显的耦合态势,但布局... 孟仁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8期中撰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布局与高等职业教育空间耦合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空间上也呈现明显的耦合态势,但布局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制造业 教育空间 高等职业 实证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 耦合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西部产业升级策略研究——以重庆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温菲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国内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本文应用SCP范式刻画了我国西部地区相对封闭经济结构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西部地区在承接全球价值链模式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并以重庆为例,基于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 国内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本文应用SCP范式刻画了我国西部地区相对封闭经济结构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西部地区在承接全球价值链模式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并以重庆为例,基于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我国西部产业升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升级 西部地区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格局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金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9,248,共13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在生产总量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几乎能生产世界各类工业产品,但制造业结构还不尽优化,先进制造份额还不足;中国制造业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生产资源仍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未来...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在生产总量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几乎能生产世界各类工业产品,但制造业结构还不尽优化,先进制造份额还不足;中国制造业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生产资源仍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未来,中国需要提高先进制造和极端制造能力;要优化结构,加快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要有序进行产业转移,形成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制造业地区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