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势起伏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军 李晓东 +1 位作者 陈春艳 刘俊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13,19,共5页
在以新疆1:250000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认真分析新疆基本地貌特征,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邻域分析方法,选取2×2,3×3,4×4,…,21×21,25×25,30×30等22个邻域分析窗口,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最佳统计... 在以新疆1:250000 DEM数据为基础,通过认真分析新疆基本地貌特征,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邻域分析方法,选取2×2,3×3,4×4,…,21×21,25×25,30×30等22个邻域分析窗口,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最佳统计单元的计算,结果8×8的网格大小(2.56 km^2)可作为曲线大小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阈值.从而得出基于1:250000 DEM的新疆地势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单元为8×8的网格大小(2.56 km^2),并完成了新疆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的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起伏度 最佳统计单元 ARCGIS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唐飞 陈曦 +1 位作者 程维明 周可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是地貌解译有力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对地形地貌分析研究进行量化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比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区1:25万的DEM数据和1990年的TM影像,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统...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是地貌解译有力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对地形地貌分析研究进行量化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比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区1:25万的DEM数据和1990年的TM影像,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统计方法进行了地势起伏度研究,选取了代表新疆基本地貌特征戈壁、沙漠、丘陵、高山的克拉玛依幅含阿勒泰幅影像进行了试验。将网格单元从3×3、4×4、……一直扩大到60×60,对比不同网格单元内起伏度值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出了利用1:25万DEM来计算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势起伏度时,20×20的网格大小(4 km^2)可作为曲线变化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阈值。从而得出了20×20的网格大小(4 km^2)为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势起伏度 GIS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中地势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明媚 薛永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8,共8页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对2×2,3×3,4×4,5×5,…,25×25共24个尺度开展了地势起伏度与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单元在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上表现不同,分别为9×9网格、12×12网格、12×12网格,综合考虑区域地貌演变和地质灾害演变因素,选择9×9网格作为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时的最佳地势起伏度提取单元,最佳统计面积为0.0729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敏感性评价 地势起伏度 地形因子 ASTER GDEM V2 均值变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望谟河流域地势起伏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蜻 唐丽霞 +3 位作者 谷晓平 于飞 成星霖 黄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4,共6页
地势起伏度的研究对中小尺度流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以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望谟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ArcGIS平台以望谟河流域1∶1万的DEM为基础数据,采用窗口分析法和... 地势起伏度的研究对中小尺度流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以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望谟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ArcGIS平台以望谟河流域1∶1万的DEM为基础数据,采用窗口分析法和均值变点分析法,利用Python模块编程自动提取和计算望谟河流域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并对望谟河流域的地势起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望谟河流域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面积是1.49 km^2,地势起伏度在0~648.23 m之间;中部河网密集区起伏度大,流域边缘起伏度小;流域地貌属于小起伏山地,以切割高地和切割山地为主,土壤侵蚀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起伏度 望谟河流域 地质灾害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
5
作者 韩海辉 高婷 +4 位作者 易欢 杨敏 阎晓娟 任广利 杨军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1.17 km2,地势起伏度可分出八级,其中小起伏山地分布最广。高原边缘的地势起伏度普遍较大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与河流朔源侵蚀作用强烈;而高原内部地势较为平缓,冰川、冻土作用下的侵蚀搬运可能对地势起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点分析法 地势起伏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地势起伏度与微观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
6
作者 常直杨 孙伟红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38-40,59,共4页
基于SRTM-DEM数据,以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33个子流域为例,利用Arc GIS的邻域分析及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确定了白龙江流域地势起伏度提取的最佳分析窗口面积,并分析了子流域地势起伏度与坡度、坡度变率、高差等微观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基于SRTM-DEM数据,以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33个子流域为例,利用Arc GIS的邻域分析及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确定了白龙江流域地势起伏度提取的最佳分析窗口面积,并分析了子流域地势起伏度与坡度、坡度变率、高差等微观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地势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2.340 9 km2;白龙江不同子流域的地势起伏度可依据流域高差、平均坡度、平均坡度变率等微观地形因子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起伏度 地形因子 最佳分析窗口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的起伏度研究——以甘孜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兰 解博 +1 位作者 唐梦鸽 罗明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106-109,共4页
基于甘孜地区的SRTM3—DEM数据,运用ArcGIS提取递增窗口3×3,5×5,7×7,9×9,…,75×75对应地势起伏度,并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最佳统计单元,输出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结果表明,甘孜地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为29... 基于甘孜地区的SRTM3—DEM数据,运用ArcGIS提取递增窗口3×3,5×5,7×7,9×9,…,75×75对应地势起伏度,并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最佳统计单元,输出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结果表明,甘孜地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为29×29,对应的最佳统计面积为6.8km^2。地势起伏度分级图中以中大起伏山地的分布最广,与甘孜地区多山地貌特征相符,可能受地质构造运动内力作用与冰川、流水侵蚀等外力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起伏度 ARCGIS 均值变点 甘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分割的西南地区地貌形态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曹伟超 陶和平 +2 位作者 孔博 刘斌涛 孙玉莲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1,共4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地貌形态复杂。为了识别西南山区地貌形态,基于ASTERGDEM,以海拔和地势起伏度为地貌类型划分指标,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了整个西南地区19种地貌类型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地貌特征总体比较破碎,... 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地貌形态复杂。为了识别西南山区地貌形态,基于ASTERGDEM,以海拔和地势起伏度为地貌类型划分指标,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了整个西南地区19种地貌类型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地貌特征总体比较破碎,其中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3种类型面积较大,超过总面积的42%;同时得出了进行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单元大小为2.34 km2,为地貌形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高程 地貌形态 地势起伏度 指标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发育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莫多闻 朱忠礼 万林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16-823,共8页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影响,该地区冲积扇发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扇体主要以砂砾石物质为主形成,砾石滩地与前缘坡地呈突然转折,前缘形成咸水湖沼和沙地,扇体...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影响,该地区冲积扇发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扇体主要以砂砾石物质为主形成,砾石滩地与前缘坡地呈突然转折,前缘形成咸水湖沼和沙地,扇体坡度较大,扇体前缘基本沿直线分布等。而且本地区冲积扇在发育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段的大武口冲积扇物质组成较细,坡度较平缓,面积较大。中段的大水沟等四个扇体组成物质较粗,坡度较大,而面积较小。南段的贺兰口等4个扇体则物质粗,坡度大,面积中等。本文介绍了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形态、规模、地貌、物质、沉积结构构造等。并对流域特征与扇体特征的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冲积扇的发育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扇体面积与流域面积、地势起伏度有以下关系:Af=6245A109dh133。扇体坡度与流域面积和地势起伏度的关系式为:r=1067A-027dh039。可见山地地势起伏对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气候、构造和黄河冲积平原也影响着扇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贺兰山 地势起伏度 发育特征 流水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地形地貌划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彬仙 赵志芳 +1 位作者 毛雨景 王頔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地形地貌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地区1:250000TM遥感影像图为基础,考虑到本区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以及微地貌的特殊性,结合其坡度形态及海拔高度,采用成因类型-成因形态-物... 地形地貌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地区1:250000TM遥感影像图为基础,考虑到本区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以及微地貌的特殊性,结合其坡度形态及海拔高度,采用成因类型-成因形态-物质形态-坡度形态-微地貌形态的方法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研究。采用地势起伏度分级、野外查证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地貌划分成果,结果表明本次地形地貌划分研究较好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遥感 地势起伏度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各市州公共服务供给空间的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雪茜 刘颖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12年四川省各市州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空间差异相对较小,但仍呈现出以成都市为中心向东部溢出的扇形扩散趋势;偏高级公共服务支出聚集程度过高,具有"中心...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12年四川省各市州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空间差异相对较小,但仍呈现出以成都市为中心向东部溢出的扇形扩散趋势;偏高级公共服务支出聚集程度过高,具有"中心-外围"空间溢出特征;灾后重建支出聚集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且对东部城市有一定的外溢;川西山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均较低,且呈现"低-低"相关的空间特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空间相关性受经济、政策和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应实施差异化空间供给策略,并针对山区实施特殊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空间自相关性 Moran’s 指数 地势起伏度 山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地貌分类研究——以西秦岭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梁中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4期56-59,共4页
传统的地貌学分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系统、定量。而基于DEM数据的地貌分类省时省力,可以做到标准一致、系统统一、定量准确。但是如何利用DEM数据进行地貌类型的划分,还需要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西秦岭地区地势起... 传统的地貌学分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系统、定量。而基于DEM数据的地貌分类省时省力,可以做到标准一致、系统统一、定量准确。但是如何利用DEM数据进行地貌类型的划分,还需要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西秦岭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具有典型代表性,以该区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的尝试,可以为今后地貌类型的定量、快速、系统划分提供依据和方法。以90 m×90 m的SRTM3-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均值变点法求得西秦岭地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分析窗口面积为2.34 km2,并结合实际地貌形态,采用高程和地势起伏度2个指标对该地区地貌形态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4种地貌形态,可以大致与传统的地貌类型相对应,但是其系统性、定量化以及效率却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从而为基于DEM的地貌类型的快速定量系统划分提供了经验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分类 数字地形 地势起伏度 地貌格局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巴山地区地貌区划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雨璇 查小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2,139,共7页
地貌区划是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区域分异特征的综合反映,划分巴山地区的地貌区划,对探究巴山地区地貌格局以及地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 10.2软件,基于分辨率为30 m的ASTER GDEM V3数据,提取了巴山地区的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 地貌区划是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区域分异特征的综合反映,划分巴山地区的地貌区划,对探究巴山地区地貌格局以及地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 10.2软件,基于分辨率为30 m的ASTER GDEM V3数据,提取了巴山地区的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等地形因子,并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巴山地区地貌类型和地貌区划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巴山地区地貌区划的最佳地形因子为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2)巴山地区的地貌类型依据海拔高度划分为低海拔、中海拔,依据地势起伏度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3)巴山地区的地貌区划划分为2个地貌区、5个地貌亚区和18个地貌小区。区划结果符合巴山的地貌空间分布以及地貌格局差异,能有效地体现巴山地区的地貌特征,对巴山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 地形因子 地势起伏度 地貌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的地貌响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昭 付碧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1447,共27页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构造转换机制、评价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线索。地貌指数定量分析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面积-高程积分(HI)和河流坡降指数(SL)可有效揭示区域构造变形信息,而地势起伏度(TR)能直观地反映区域构造活动的侵蚀响应程度。文中利用30m精度的AW3D30数据系统地定量提取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周边整个流域的TR指数、流域盆地的HI指数及主要河流的Hack剖面、SL指数及归一化坡降指数(SLK),通过构造地貌与河道形态揭示区域构造活动的地貌响应特征,探讨不同构造段落的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沿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HI指数、Hack剖面、SLK指数及TR指数等值呈自西向东连续下降的变化特征,其中,HI值自西部的0.77~0.89向E下降至0.15~0.36,TR所反映的地表侵蚀量从欧拉秀玛乡西侧的400m向E降至玛曲县东侧的(61±11)m,而Hack剖面的上凸程度与其SLK异常显著性则具有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沿主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梯度递减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地貌指数值变化与断裂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地貌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揭示了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和尕海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具有西段最强,中段、东段逐渐减弱的显著分段特征。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调查和验证认为,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从玛沁—欧拉秀玛一带的断裂交会区开始向E逐渐减弱。因此,推断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向E降低的现象与其主断裂带及阿万仓断裂、尕海断裂等分支断裂构成的马尾状断裂系统密切相关,分支断裂通过左旋走滑与逆冲变形共同吸收和调节了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向E扩展过程中的部分运动分量,对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构造转换与变形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地势起伏度 河流坡降指数 构造活动强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质时代最年轻和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区内地形陡峻、地势起伏度大,区域性大断裂极发育且活动性强,地震频发。在断裂活动与强震、重力时效变形、降雪与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质时代最年轻和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区内地形陡峻、地势起伏度大,区域性大断裂极发育且活动性强,地震频发。在断裂活动与强震、重力时效变形、降雪与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发,危害严重,如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堰塞易贡藏布-溃坝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人类工程活动 地势起伏度 地质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断裂活动 强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貌形态总体特征的GIS识别分析
16
作者 曹伟超 陶和平 +2 位作者 孔博 刘斌涛 孙玉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7,247,共5页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都是国内外地质及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范围不同于行政区划,基于不同标准和目的得到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地貌形态特征,利用SRTM数据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半自动地提取了青藏...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都是国内外地质及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范围不同于行政区划,基于不同标准和目的得到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地貌形态特征,利用SRTM数据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半自动地提取了青藏高原的边界,并对青藏高原的地貌类型进行了自动识别划分,获得了高原16种地貌形态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以高海拔丘陵、小起伏高山、中起伏亚高山和中起伏高山为主,占到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0.58%,高原内部地势较平缓,边缘起伏较大,与其相邻区域在地貌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范围 地貌形态 地势起伏度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