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1
作者 韩凯航 黎俊轩 +7 位作者 陈湘生 金银富 林星涛 张楠 陈曦 苏栋 包小华 崔宏志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4期95-105,共11页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土地压力、优化交通和提升韧性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工程韧性”理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速背景下,难以应对地下空间系统复杂性、多灾害耦合及数据智能处理等挑战。因此,向人工智能赋能的“智...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土地压力、优化交通和提升韧性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工程韧性”理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速背景下,难以应对地下空间系统复杂性、多灾害耦合及数据智能处理等挑战。因此,向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韧性”理念转变,聚焦韧性防灾减灾,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首先梳理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面临的灾害类型,阐述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的内涵,进而指出了智慧韧性发展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从灾害类型与强度的时空分布、灾变分析与韧性评估理论、材料-结构协同体系、全域感知技术与高保真数据库、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决策与智能进化等方面剖析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构建了“物理-信息-仿真”三域融合与实时数据交互的多维度协同管控(PISMC)框架,明晰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建议,从物理、信息、仿真三域多维度强化保障措施,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推动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的有序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 智慧韧性 “物理-信息-仿真”三域 PISM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工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翠英 陈恒 +2 位作者 黄显艺 刘祚秋 李仁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共5页
地下空间信息系统(USIS)是当前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论述了USIS的开发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界面实现技术、MAPGIS二次开发技术、OpenGL三维图形开发技术、数字制... 地下空间信息系统(USIS)是当前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论述了USIS的开发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界面实现技术、MAPGIS二次开发技术、OpenGL三维图形开发技术、数字制图与智能分析技术等,并结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了开发方法和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最后,对USIS的发展趋势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工程 地下空间信息系统 三维地层 GIS技术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鑫宇 董杰 +4 位作者 王睿 曾海燕 徐美君 秦升强 于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统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不足;对如何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三维地质建模精度、搭建地下空间综合系统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全要素、全资源的统筹协调,需求导向的针对性评价模式,创新性、连续化的评价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评价与有序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适宜性 立体评价 全要素协同规划 地下空间综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规划设计研究——以深圳岗厦北枢纽为例
4
作者 何龙庆 崔晓天 +1 位作者 史卿 郭家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及以上换乘枢纽客流量大且交通组织复杂,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枢纽建设的成败。以深圳岗厦北枢纽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枢纽功能定位分析、客流需求预测、总体规划布局、枢纽综合开发及地下空间规划、枢纽周边道...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及以上换乘枢纽客流量大且交通组织复杂,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枢纽建设的成败。以深圳岗厦北枢纽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枢纽功能定位分析、客流需求预测、总体规划布局、枢纽综合开发及地下空间规划、枢纽周边道路交通改善等方面详细阐述大城市核心区打造站城一体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和技术体系。多线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对于促进站城一体,激发片区城市发展活力,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换乘客流 站城一体 地下空间系统 人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