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以青海海东乐都区为例
1
作者 袁有靖 刘长礼 +5 位作者 彭红明 王秀艳 孙伟超 阿慧娟 李楠 徐得臻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1127,共12页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地质钻探、岩土工程测试、抽水试验、生态地质观测等研究。运用水文地质等理论方法,分析了生态地质安全风险的成因机理。【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居、农田和林草等3类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了海东乐都区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地下空间利用现状情景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引胜沟口、岗子沟口、峰堆沟口及其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城镇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Ⅰ、Ⅱ级阶地低洼地带;如再沿湟水河岸建地下铁路情景下,高风险、中风险区比地下空间现状情景下有所扩大。【结论】此3类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很有效。两种情景下都会诱发3类生态系统的地质安全风险,后一情景下造成的风险更高,影响的范围更大。需对重点地带适时监测,并运用地下水疏排技术等措施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水位埋深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安全发展与地下空间利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秀英 王梦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74,共3页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提出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上述分析和设想愿与同行共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安全 发展 地下空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黔中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强 李浩 +3 位作者 张鸣之 李荣建 华兴 丁伟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10720-10729,共10页
在分析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模型,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下空间利用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GIS平台实现了研究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 在分析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模型,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下空间利用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GIS平台实现了研究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的专家-层次分析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及ArcGIS平台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推广性;研究区半地下、浅层、次浅层适宜地下空间利用面积占比分别为75.51%、67.02%、53.7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受断裂构造、岩石破碎程度、岩溶发育、地下水埋藏条件控制,研究区在垂向上从上到下开发利用难度逐步增大。评价结果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处置、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安新区 典型岩溶区 地下空间利用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利用新形式:井筒式地下停车库
4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1期941-941,共1页
相对于传统的车库,塔式立体车库停车很方便,司机只需把车子开进车库进口后即可离去,车辆会由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自动选择停车位入库停好。另外,塔式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小,这意味着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能够把边边角角的空地都利用起来,开... 相对于传统的车库,塔式立体车库停车很方便,司机只需把车子开进车库进口后即可离去,车辆会由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自动选择停车位入库停好。另外,塔式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小,这意味着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能够把边边角角的空地都利用起来,开发出更多的停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停车库 地下空间利用 简式 智能控制系统 立体车库 自动选择 占地面积 停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压气储能地下空间利用可行性分析
5
作者 刘士奇 王环玲 +2 位作者 周勇 程志超 池明波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193-200,共8页
废弃矿井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下空间优化改造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技术途径。以某废弃石膏矿井为工程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验证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废弃矿井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下空间优化改造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技术途径。以某废弃石膏矿井为工程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验证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钢衬+围岩”联合支护作用形式可以使得围岩充分发挥自身承压作用,提高支护性能;钢衬厚度30 mm、储气压力6.5 MPa时,在钢衬作用下围岩变形由1.47 cm降低至1.18 cm;与高储气压力(8.0 MPa)相比,较小的储气压力(6.5 MPa)使得钢衬Mises应力均处于许用应力范围内,超过许用应力的巷道长度仅占12.25%;设计理想储气库优化方案,提出了“衬砌+钢衬+围岩”联合承载设计理念,改良原有硐室硐型,通过圆台理论和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优化后的储气效果。该技术方案的提出与验证,可极大降低储气库对围岩稳定性、矿区地质构造的选址要求,有效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为废弃矿井压气储能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气储能 联合支护 储气压力 钢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靖清 李炎桂 +6 位作者 姚华舟 钱静 张洪岩 王明龙 蔡建斯 张婉秋 杜子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1-560,共10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对于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例,构建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考虑片区既有地面、地下建筑开发现状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三维评价体系.该体...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对于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例,构建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考虑片区既有地面、地下建筑开发现状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三维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三维数据的特点和其他实际要求,体系构建主要包含4个步骤:1)利用多源地质数据的隐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2)根据现有数据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3)利用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三维地质模型中构建三维评价数据集;4)使用多级指数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总体较好,深层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优于中层和浅层.该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二维和三维地质信息,给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并提高结果深度方向上的分辨率.评价结果可以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及其他重点片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利用 适宜性评价 评价体系 三维评价模型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下我国关停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政策法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玉栋 夏晓庆 李北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38,共9页
“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关停矿山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政策法规、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影响及技术管理等多维度的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关停矿山可持续发展现状,结合典型案例,总结了我国关停矿山在生态环境修复... “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关停矿山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政策法规、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影响及技术管理等多维度的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关停矿山可持续发展现状,结合典型案例,总结了我国关停矿山在生态环境修复、地下空间利用、其他潜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关停矿山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在矿山关闭退出、矿井水综合利用、地下热能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现有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研究,建议在强化政治引领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快建立健全资源标准评价体系、加强部门联动与体制创新、促进政策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关停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关停矿山 资源再开发 地下空间利用 标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煤矿城市地下空间量估算 被引量:1
8
作者 石贝凝 向中林 +2 位作者 李振华 张盛艳 常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191,共8页
河南省内,因资源枯竭、非法开采、经营不当以及国家去产能政策等导致大量煤矿关闭/废弃,形成了大量的井筒、巷道、硐室和采空区等地下空间。基于河南省煤矿统计数据和矿井地面数据、井下调研数据,采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区模型计算法对河... 河南省内,因资源枯竭、非法开采、经营不当以及国家去产能政策等导致大量煤矿关闭/废弃,形成了大量的井筒、巷道、硐室和采空区等地下空间。基于河南省煤矿统计数据和矿井地面数据、井下调研数据,采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区模型计算法对河南省煤矿井巷和采空区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了估算,获得井巷地下可利用空间5265.97万m3,采空区可利用地下空间180255.21万m3,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全省的中部和西部城市。并对空间资源量超过10000 m3的典型煤矿城市郑州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和洛阳市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井巷 采空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固废矿化固定封存CO_(2)与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奚弦 桑树勋 刘世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19-3634,共16页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理念,探寻煤矿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低碳化的处置新路径,创新发展矿区固废处置、采空区地下空间充分利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融合的关键技术,是“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需求。研究工作表明: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和煤气化渣等矿区固废在矿山地下空间充填开采与沉陷治理、煤矿防灭火、建筑用材及农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路径与处置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为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启示,但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亟待加强;矿区固废矿化固定与封存CO_(2)潜力大、具有工程可行性,正在形成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新的技术体系;矿区固废与CO_(2)基气-液-固三相介质矿化强化、高效吸收与矿化固碳调控技术、地下空间矿化固碳充填与CO_(2)密闭封存、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潜力评价与碳去除量核算、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环境与安全性评价等将构成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体系的核心内涵;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是未来实现“煤炭生产加工-矿区固废处置-高效矿化固碳与CO_(2)封存-地下空间充填与利用-矿区地面沉陷防治与生态修复”的无废矿山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矿区固废+CO_(2)基地下充填与封闭功能材料研发是重要突破口。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与地下空间利用、矿区生态修复保护等融合技术研发应用为绿色低碳型矿山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固废处置 CO_(2)矿化固定与封存 地下空间利用 地面沉陷防治 无废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10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荣 周科平 高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介绍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算法。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多学科设计优化应用于地下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多学科设计优化的综合性定义和地下工程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模块化... 介绍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算法。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多学科设计优化应用于地下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多学科设计优化的综合性定义和地下工程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求解思路。地下工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等特征成为多学科优化设计在地下工程中应用的瓶颈。因此,多学科优化设计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优化(MDO) 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利用 施工安全 优化算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穿越工程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七虎 SUN Zheng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157,20,共2页
随着现代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地下穿越工程,如:下穿楼房、下穿铁道等附加应力较大且变形控制越来越严格的重要建筑物工程;也有诸如附加应力小、变形控制不严,但江水压力大容易造成螺旋输送机发生土塞... 随着现代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地下穿越工程,如:下穿楼房、下穿铁道等附加应力较大且变形控制越来越严格的重要建筑物工程;也有诸如附加应力小、变形控制不严,但江水压力大容易造成螺旋输送机发生土塞突涌或盾构机上浮等险情的下穿河流项目。无论哪种地下穿越工程,一.日发生事故,不仅影响工程自身的建设,还会对被穿越结构或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每项地下穿越工程的施工都会如腹薄冰,必须格外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工程 城市 技术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工程建设 变形控制 附加应力 螺旋输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环境特点的主题游乐场概念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雨晴 王莉平 +3 位作者 张一诺 杨凡 贺靓 张毅凡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2-366,共5页
针对地下空间存在的劣势,如封闭、采光困难、心理感受负面等,将其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新鲜、刺激、猎奇等特点的地下主题游乐场。围绕原始中的黑暗、黑暗中的生机、黑暗中的温暖及黑暗中的光影4个主题,采用隧道矿车、恐龙骨... 针对地下空间存在的劣势,如封闭、采光困难、心理感受负面等,将其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新鲜、刺激、猎奇等特点的地下主题游乐场。围绕原始中的黑暗、黑暗中的生机、黑暗中的温暖及黑暗中的光影4个主题,采用隧道矿车、恐龙骨架独木桥、水下摩天轮、岩浆游戏馆及溶洞迷宫古墓探险等场景的科幻创意与概念设计,营造与地上游乐场截然不同的兼具多元化、趣味性和神秘感的地下空间。通过创意性的方案设计,将地下空间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构建充满特色的地下游乐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主题游乐场 概念设计 地下空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新八大里黑牛城道地下通道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建高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54-460,共7页
顶管施工技术作为综合管廊发展的一个分支,这几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下通道工程。天津新八大里黑牛城道地下通道在富水软弱地层中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穿越快速路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在不断交情况下,建设集综合管廊、地下通... 顶管施工技术作为综合管廊发展的一个分支,这几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下通道工程。天津新八大里黑牛城道地下通道在富水软弱地层中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穿越快速路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在不断交情况下,建设集综合管廊、地下通道、地铁出入口于一体的地下结构,有机地将地铁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管廊建设结合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地下空间利用,对促进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通道 综合管廊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 大断面矩形顶管 顶管施工技术 地铁出入口 地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被引量:88
15
作者 林良俊 李亚民 +6 位作者 葛伟亚 胡秋韵 李晓昭 李云 孟晖 张礼中 杨建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6-1101,共16页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城市地质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华 王东辉 +7 位作者 张伟 王桥 杨剑 廖国忠 韩浩东 席振铢 王亮 刘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8-1457,共20页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浅表的三维地质填图工作,本文应用11种新、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探测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雷达对于近地表的地层结构成像、建筑结构识别分辨率较高;(2)瞬态面波、混合源面波、三分量频率谐振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识别能力强,分辨率很高,但探测深度有限;(3)微动勘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分辨率较高,但深部分辨率一般;(4)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效率高,50 m以浅分辨率较高,50~200 m深度范围内分辨率一般,对膏岩泥岩有较好的识别能力;(5)半航空瞬变电磁可弥补了常规物探方法无法进入特殊场地施工的不足;(6)浅层地震勘探对于浅地表50~300 m深度范围内的砂泥岩互层的变化特征和断层结构特征效果较好,配合自然伽马曲线,可有效识别砂泥岩的岩性界面;(7)音频大地电磁可有效识别成都平原深大断裂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综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地球物理组合探测技术方案,以期能为今后的城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质结构 地下空间利用 断裂 组合探测技术 成都市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志强 陈湘生 +2 位作者 蔡美峰 纪洪广 宋朝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向地下要资源、要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基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井筒是从地面进入地层中的咽喉工程,其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建设是保障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发展大直径... “向地下要资源、要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基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井筒是从地面进入地层中的咽喉工程,其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建设是保障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发展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必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装备的发展现状;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应用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示范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钻井技术装备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井筒建设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研究建议:确立智能钻井发展理念,明确智能钻井发展路径与任务,建立和完善大直径钻井相关标准规范,推动智能钻井平台与示范工程建设,以期为矿山、水电、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井筒建设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井筒建设 矿产开采 地下空间利用 钻井技术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城市设计——记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 被引量:18
18
作者 闵雷 黄焕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9,86,共5页
结合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建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研究,探讨了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在用地功能的提升、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系统的整合、景观环境的塑... 结合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建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研究,探讨了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在用地功能的提升、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系统的整合、景观环境的塑造等综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设计 人性化 地下空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资料
19
《规划师》 1995年第4期65-66,共2页
建设部在“九五”期间将推广10个方面的新技术1、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与墙体改革新材料技术与产品。2、结合2000年城乡小康住宅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住宅产品,发展住宅部件、构件和多功能防水保温隔热装修材料等。3、大... 建设部在“九五”期间将推广10个方面的新技术1、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与墙体改革新材料技术与产品。2、结合2000年城乡小康住宅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住宅产品,发展住宅部件、构件和多功能防水保温隔热装修材料等。3、大力发展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模板系统。广泛推行高效外加剂和掺和料,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降低水泥消耗,提倡发展高强清水混凝土。要求“九五”期间省会和大型工业城市商品混凝土产量占现浇混凝土总产量的30%左右。提倡发展新型模板和支撑体系,提高现浇混凝土现代化生产工艺。4、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利用和地基处理新技术。5、推广应用预应力、非预应力技术及钢筋连接技术。6、推广应用垃圾处理及相关技术与设备。7、推广应用先进供水和节水技术与设备。8、大力推进化学建材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放在塑料管、塑料门窗和新型防水材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广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 新型模板 新技术 现浇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 地基处理 技术与设备 钢筋连接技术 地下空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简介
2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是我校第一个校属专职科研机构,其前身是顾金才院士实验室.目前研究院为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下空间利用技术院士工作站及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学术部门的挂靠及管...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是我校第一个校属专职科研机构,其前身是顾金才院士实验室.目前研究院为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下空间利用技术院士工作站及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学术部门的挂靠及管理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岩土工程 研究院 重点实验室 地下空间利用 河南省 科研机构 岩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