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压力下新型地下灌水器流量及湿润锋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古俊飞 马海燕 +1 位作者 徐立荣 黄乾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9,45,共6页
为探究压力对地下滴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针对一种新型地下灌水器进行了不同工作压力下(0.02~0.18 MPa)自由出流的水力性能测试及0.02 MPa、0.05 MPa 2种压力条件下的室内土箱入渗试验,分析灌水器变异系数、流态指数及灌水均匀度随压力... 为探究压力对地下滴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针对一种新型地下灌水器进行了不同工作压力下(0.02~0.18 MPa)自由出流的水力性能测试及0.02 MPa、0.05 MPa 2种压力条件下的室内土箱入渗试验,分析灌水器变异系数、流态指数及灌水均匀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入渗湿润锋运移规律。结果表明:自由出流条件下,灌水器流量变异系数为0.01,压力与流量关系式为q=6.54917 h^(0.521);流态指数x为0.521,灌水器对压力变化的敏感度较高;灌水均匀度系数均大于0.8。室内土箱入渗试验时,相同灌水器埋深下,压力越大,湿润锋运移速度越快,等时间内所形成的湿润体体积也越大,湿润锋在各方向水分运移距离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灌水器 不同压力 湿润锋 控制变量法 流量 水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地下水回灌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曾超峰 陈宏波 +5 位作者 王硕 薛秀丽 蔡钢 朱彤 韩磊 徐长节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6-1544,共9页
基坑降水会引发基坑周围环境显著沉降,地下水回灌则常用来限制抽水引起的沉降;然而,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往往需要预先开展多组回灌试验来测试回灌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正式的回灌运行方案;如果能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各种回灌工况进行缩尺物... 基坑降水会引发基坑周围环境显著沉降,地下水回灌则常用来限制抽水引起的沉降;然而,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往往需要预先开展多组回灌试验来测试回灌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正式的回灌运行方案;如果能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各种回灌工况进行缩尺物理模拟,将有助于更加经济且高效地确立回灌优化方案。以天津某地铁基坑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基坑抽水与回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在实验室尺度下再现实际基坑地下水回灌的可行性;具体地,通过布设水位观测井、位移传感器及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了基坑抽水与回灌过程中坑内外水位变化、围护结构侧移和其两侧水土压力变化及坑外地表沉降,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条件下水位及坑外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实验室尺度下的基坑抽水-回灌试验可较好地再现实际基坑抽水与回灌所带来的水位下降与抬升;②在坑外紧邻基坑围挡处进行回灌时,回灌井底部附近水压力明显增大,由此可诱发相应位置处围挡向坑内运动并进而导致坑外地面沉降,实际工程中应谨慎确定紧挨基坑围挡处回灌井的回灌量以避免围挡向坑内的大幅偏转及由此带来的沉降增量,对于地表变形需严格控制的工程,不宜将回灌井设置在坑外紧邻基坑围挡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地下水回 地表沉降 变形控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膜调控润灌对花椰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牛芃涵 吴现兵 +3 位作者 程伍群 贾志军 陈丽 顾宗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5,共8页
为探究花椰菜在地下膜调控润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制度。针对地下膜调控润灌(G),设定190 m^(3)/hm^(2)(L_(1))、125 m^(3)/hm^(2)(L_(2))和95 m^(3)/hm^(2)(L_(3))3个单次灌水定额,设置25 cm(S_(1))、20 cm(S_(2))和30 cm(S_(3))3个调控... 为探究花椰菜在地下膜调控润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制度。针对地下膜调控润灌(G),设定190 m^(3)/hm^(2)(L_(1))、125 m^(3)/hm^(2)(L_(2))和95 m^(3)/hm^(2)(L_(3))3个单次灌水定额,设置25 cm(S_(1))、20 cm(S_(2))和30 cm(S_(3))3个调控膜埋深,以地表滴灌(F)不设置调控膜(S0)灌水定额为L_(1)、L_(2)、L_(3)作为对照,共计8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地下膜调控润灌在全生育周期内灌水总量比地表滴灌低15%~25%,且地下膜调控润灌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地表滴灌,水分利用效率地下膜调控润灌在春秋两季试验比地表滴灌高3.36%~8.56%,2.31%~8.19%;地下膜调控润灌条件下,S_(2)L_(1)-G处理的花椰菜各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花椰菜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重、生物产量与单次灌水定额呈正相关,与调控膜埋深呈负相关,且大部分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试验花椰菜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S_(1)L_(1)-G、S_(2)L_(1)-G处理最大,其值分别为:26.752 t/hm^(2)、24.46 kg/m^(3),27.860 t/hm^(2)、24.91 kg/m^(3)(春季)和24.496 t/hm^(2)、23.62 kg/m^(3),25.267 t/hm^(2)、24.21 kg/m^(3)(秋季)。由于这两个处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且考虑到种植前后需要田间机械作业,调控膜埋深20 cm影响耕作,因此推荐调控膜埋深25 cm的S_(1)L_(1)-G处理。综合分析,在地下膜调控润技术下,花椰菜灌水下限可为70%田间持水率、灌水上限可为100%田间持水率,调控膜埋深可定为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膜调控润 生长指标 花椰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预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路莹 杜新强 +2 位作者 范伟 迟宝明 杨悦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基于微生物生长模型与多孔介质渗透理论,耦合微生物生长量与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地下水回灌过程中沿入渗途径上微生物堵塞程度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平谷地区采用不同雨洪水源进行地下回灌可能引起的微生物堵塞... 基于微生物生长模型与多孔介质渗透理论,耦合微生物生长量与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地下水回灌过程中沿入渗途径上微生物堵塞程度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平谷地区采用不同雨洪水源进行地下回灌可能引起的微生物堵塞程度,结果显示微生物堵塞主要发生在近地表的0.5m范围内,渗透系数降低幅度最大仅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微生物 堵塞 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工程长期地下水回灌控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曾超峰 薛秀丽 郑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27-131,共5页
地下水回灌正被广泛用于基坑工程中以减小由于基坑降水而引起的坑外沉降。然而,如果回灌设计及操作过程不合理,该方法恐将无法成功控制环境变形,反而会带来不利的工程环境效应。文章提供了某基坑工程长期地下水回灌案例,通过对基坑施工... 地下水回灌正被广泛用于基坑工程中以减小由于基坑降水而引起的坑外沉降。然而,如果回灌设计及操作过程不合理,该方法恐将无法成功控制环境变形,反而会带来不利的工程环境效应。文章提供了某基坑工程长期地下水回灌案例,通过对基坑施工及回灌过程中坑外水位及建筑物沉降的长期观测,得到水位及建筑物沉降随时间的演化规律,阐明降水-回灌作用下建筑物沉降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基坑工程长期地下水回灌控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工程人员更好地利用回灌来进行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地下水回 工程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下水回灌的基坑工程沉降防治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瞿成松 王金生 +1 位作者 朱悦铭 黄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联合渗流方程,建立土-水完全耦合平衡方程计算模型,探讨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在基坑工程降水过程中抑制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作用,并以邻近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淮海中路3号地块基坑降水为例,对基坑工程实测沉降和回弹数... 采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联合渗流方程,建立土-水完全耦合平衡方程计算模型,探讨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在基坑工程降水过程中抑制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作用,并以邻近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淮海中路3号地块基坑降水为例,对基坑工程实测沉降和回弹数据进行数值拟合,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本方法对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防止地面沉降有一定参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完全耦合模型 浅层地下水回 数值模拟 沉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回灌补源防治咸水入侵技术研究——以山东省广绕县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青勇 潘世兵 +1 位作者 武晓峰 宋维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100,共5页
山东省广绕县井灌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咸水入侵和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成为区域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地下水回灌补源和调蓄技术是防治咸水入侵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地下水回灌补源系列... 山东省广绕县井灌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咸水入侵和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成为区域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地下水回灌补源和调蓄技术是防治咸水入侵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地下水回灌补源系列技术方法,涉及试验研究、数学模拟与优化技术等。室内、野外试验研究为地下水回灌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提供了基本数据和参数。为了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量和回灌补源,建立了管理模型。管理模型预测表明,引用黄河水和汛期雨洪水回灌补源,以及通过节水减少漏斗区地下水开采量等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咸水入侵,逐步改善区内的地下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咸水入侵 物理与数值模拟 优化管理模型 山东广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地下回灌中氮的迁移与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皮运正 云桂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二级生化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地下回灌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室结果表明 ,回灌过程中大部分NH4+ 被吸附 ,15 %~ 43%的NH4+ 经过硝化作用转变成NO3- ,硝化作用在土壤表层进行。NO3- 迁移模型预测 ,大部分NO3- 可穿过 8... 二级生化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地下回灌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室结果表明 ,回灌过程中大部分NH4+ 被吸附 ,15 %~ 43%的NH4+ 经过硝化作用转变成NO3- ,硝化作用在土壤表层进行。NO3- 迁移模型预测 ,大部分NO3- 可穿过 8m的包气带到达含水层 ;在含水层中 ,通过反硝化作用 ,在离回灌区约 2 0 0m的地方 ,绝大多数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反硝化 包气带 含水层 地下水回 城市污水 氮迁移 预测 废水处理 废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回灌工程设计方案评判 被引量:7
9
作者 倪红珍 徐得潜 颜振元 《水利经济》 2002年第1期44-49,共6页
提出利用物元理论对地下水回灌工程进行方案的综合经济评判 。
关键词 物元理论 量测指标 灰关联度 综合评判 地下水回工程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地下回灌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巍 刘翔 辛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4-2358,共5页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再生水地下回灌后的水质变化,重点分析了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对再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时期,SAT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平均去除率为37.2%。利用XAD...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再生水地下回灌后的水质变化,重点分析了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对再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时期,SAT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平均去除率为37.2%。利用XAD树脂分离出再生水中占最主要DOM的3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和亲水性有机物(HPI)。HPOA、TPIA和HPI在SAT中去除率分别为33.9%、21.5%和44.1%。再生水有较高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BPDFP),经过SAT后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分别降低了11.0%和21.5%,但单位质量DOC的BPDFP却升高了,Specific THMFP和Specific HAAFP分别增大了42.4%和25.7%。即经过SAT处理后再生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浓度会减少,但是剩下的难降解的DOM有更高的氯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再生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 卤乙酸生成势(HA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回灌工程的投资和效益的估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树声 《水利经济》 1986年第4期13-15,27,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北方地区不少城市由于水资源紧缺,造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并影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北方不少地区年内、年际间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水资源的很大浪费。...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北方地区不少城市由于水资源紧缺,造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并影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北方不少地区年内、年际间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水资源的很大浪费。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达到以丰补歉的目的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需对水资源缺乏地区研究地下水回灌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国外关于地下水回灌问题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已有大量研究专著出版。、国外实践表明,人工回灌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居民生活用水 半干旱地区 五十年代 雨量分布 工程经济效益 城市工业 经济分析 年运行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陆域地区地下水采灌与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跃 严学新 +2 位作者 杨天亮 叶淑君 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7,共9页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已有显著成效,但在空间格局上地表变形的不均匀性较显著,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进入了分区管控的新时期.为配合分区管控,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水位、地下水开采、分层标三类监测数据,结合区域地面沉降模型,探讨地下水采灌与地...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已有显著成效,但在空间格局上地表变形的不均匀性较显著,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进入了分区管控的新时期.为配合分区管控,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水位、地下水开采、分层标三类监测数据,结合区域地面沉降模型,探讨地下水采灌与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上海市经历了两次长时间大范围的地下水开采,每次旋回分别经历开采量从增加到逐渐减少(甚至回灌)两个阶段.第一旋回的时段是1860-1971年,地下水开采于1963年达到年度最大净抽水量,开采集中在核心区的浅部土层,导致了较严重地面沉降.第二旋回的时段是1972年至今,地下水开采于1998年达到年度最大净抽水量,开采层位集中在第四承压含水层.从1998年至2005年,此层逐渐减少地下水开采,未大量回灌,但地下水位抬升显著,说明此层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 2006-2011年间,各土层的压缩已经大幅减小,宝山、嘉定和核心区的深部土层均有回弹,浅部土层虽然没有抬升,但压缩速率较小,最大沉降速率处于浦东区,为2.61 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地下水采 地面沉降 地表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氧灌对土壤氮素分布及番茄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哲 杨润亚 +5 位作者 朱瑾瑾 张振华 耿亚军 孙军娜 周义堂 徐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2-958,965,共8页
为了探寻地下氧灌条件下提升温室番茄水氮利用率并降低土壤矿质态氮残留的水、肥、气综合方案,研究了不同水平加氧量、施氮量和灌水量因素对土壤矿质态氮分布、番茄各器官全氮质量比、番茄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 为了探寻地下氧灌条件下提升温室番茄水氮利用率并降低土壤矿质态氮残留的水、肥、气综合方案,研究了不同水平加氧量、施氮量和灌水量因素对土壤矿质态氮分布、番茄各器官全氮质量比、番茄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氧处理(20 mg/L)30~60 cm土层NO_(3)^(-)-N质量比相较于低氧(10 mg/L)、不加氧处理分别提升了46.68%和32.47%.灌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NO_(3)^(-)-N的质量比.中氮处理(225 kg/hm^(2))0~30 cm土层NO_(3)^(-)-N质量比,以及0~20 cm和40~60 cm土层NH_(4)^(+)-N质量比高于低氮(15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处理;高氮处理相较于中氮、低氮处理,番茄果实全氮质量比分别提升了27.33%和33.33%,中氮处理下根系全氮质量比最高,为29.67 g/kg.加氧量对IWUE和PFPN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氧处理番茄产量相较于低氧、不加氧处理分别提高了11.20%和18.41%.综合考虑,建议黏质壤土条件下设置加氧量为20 mg/L、施氮量为150 kg/hm^(2)、作物蒸发皿系数取1.00为实际种植番茄时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地下 矿质态氮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抽灌循环储能利用引发的地层竖向位移研究
14
作者 李圃林 曾凯 《绿色科技》 2012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根据天津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区域地质特征,建立了浅层地下水综合循环利用储能的抽灌系统及地层竖向位移监测系统,在系统运行期对地层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抽灌循环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地层竖向位移进行了... 根据天津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区域地质特征,建立了浅层地下水综合循环利用储能的抽灌系统及地层竖向位移监测系统,在系统运行期对地层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抽灌循环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地层竖向位移进行了相应研究,探明了发生沉降的主要层位有含水层及浅部欠固结软土,同时也证实了通过抽灌结合的地下水利用方式对地面沉降起到了一定的缓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地区 浅层地下水抽 地层竖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下水回灌对高架桩基长期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亦章 史玉金 +1 位作者 陈锦剑 王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以上海地区高架道路桩基础为例,采用控制地下水流量的流-固耦合方法分析了季节性变化的地下水开采及回灌作用下的桩基长期沉降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地下水的季节性抽灌使得高架及大地变形发生波动性变化,区域地面沉降略小于高架沉降,但变... 以上海地区高架道路桩基础为例,采用控制地下水流量的流-固耦合方法分析了季节性变化的地下水开采及回灌作用下的桩基长期沉降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地下水的季节性抽灌使得高架及大地变形发生波动性变化,区域地面沉降略小于高架沉降,但变形趋势一致.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上海地区典型高架桩基实例进行数值模拟,所得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高架桩基在上部荷载和深层回灌耦合作用下出现隆沉变化,其长期沉降受深部土层隆沉位移的影响更大.通过分析回灌参数,得到深层回灌荷载影响高架桩基变形的基本规律,为高架桩基长期沉降的预测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回 高架桩基 流固-耦合 长期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果类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建伟 罗海风 +2 位作者 阚江明 李文彬 仝思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林果灌溉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管、喷灌等)由于其水肥都灌于地表而易产生蒸发损失和盐碱化,亟需可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进行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的装置和技术。【方法】根据实际运用场景,得到装置的设... 【目的】林果灌溉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管、喷灌等)由于其水肥都灌于地表而易产生蒸发损失和盐碱化,亟需可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进行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的装置和技术。【方法】根据实际运用场景,得到装置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款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该装置中通过压力自密封结构在工作中能够保证水肥不向地表溢流。应用此装置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选取土壤类型、供水压力和注水深度为影响因素,以注入量为目标进行试验,运用Origin软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试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究装置实际工作下适宜参数及各参数对注入量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与得到的回归模型公式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单因素试验中,注入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多因素试验中,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常见土壤的适宜供水压力为287 kPa,适宜注水深度为30 cm,注入量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偏差小于5%,模型结果可靠。【结论】该装置可以满足最初的设计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的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本研究的模型验证为后续该类装置实际运用和继续开发,以及地下压力注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 地下 自密封 压力注 装置设计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系统水质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1 位作者 孙厚云 周文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5-274,共10页
为探讨德阳市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水质处理效果与开采供水的可行性,开展了水质分析、絮凝沉淀试验、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入渗试验、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多项前期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绵远河水的浊度、... 为探讨德阳市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水质处理效果与开采供水的可行性,开展了水质分析、絮凝沉淀试验、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入渗试验、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多项前期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绵远河水的浊度、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总大肠杆菌、细菌总数指标是系统重点处理的水质指标,研究场地内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为5. 3 mg/L[以三氧化二铝(Al2O3)计],沉淀时间不小于1. 5 h;单个入渗池运行时理论入渗量可达13 574. 4 m3/d;三口开采井的开采量可达3 960 m3/d;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入渗水从入渗补给池到开采井含水层有充足的时间杀灭病菌和病毒,开采井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入渗池的垂向入渗补给量。综合研究表明,系统运行水质主要控制指标理论上均可达到设计回灌水质要求,供水量可满足设计要求,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较小,系统运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持续开采地下水;试验结果为校正地下水数值模型、系统的改进、系统全面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地下水回 供水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宏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5,共6页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热源井 水文地质条件 试验 地下水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西郊基坑工程地下水加压回灌试验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建文 牛磊 +2 位作者 李罡 王本玺 靳军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74-181,共8页
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流失问题,在济南西郊开展地下水加压回灌试验,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济南西郊富水卵石层... 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流失问题,在济南西郊开展地下水加压回灌试验,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济南西郊富水卵石层地质条件下,加压回灌对于回灌井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从现场试验数据来看,当井口压力增加至0.07MPa时,各井回灌量均表现出相比常压状态下50%左右的增长量;②随着回灌井口压力增加,回灌影响范围相应扩大,井口压力达到0.05MPa时,回灌影响半径相比常压状态下增长达80%以上。虽然加压回灌对于增加回灌井工作效率具有显著效果,但应考虑回灌目的层以上土层的渗透风险和回灌井周密封措施的抗渗强度,须按最不利情况设定回灌井口压力上限值。试验表明,加压回灌适用于济南西郊强透水卵石层,回灌量大且效率高,能有效补偿由于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对于'护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加压回 效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县地下水回灌补源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鹏 宋永强 《水资源保护》 CAS 1989年第4期76-81,75,共7页
兖州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北靠宁阳,西临汶上,南与邹县、济宁郊区毗邻,东隔泗河与曲阜相望。总面积641.63平方公里,辖5镇8乡53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65万亩。我县农田灌溉全部依靠提取地下水。自1965年大力开发机井,至1987年底,全... 兖州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北靠宁阳,西临汶上,南与邹县、济宁郊区毗邻,东隔泗河与曲阜相望。总面积641.63平方公里,辖5镇8乡53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65万亩。我县农田灌溉全部依靠提取地下水。自1965年大力开发机井,至1987年底,全县机电井已发展到1.28万眼,配套排灌机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 补源 兖州县 机电井 农田 地下水资源 补给量 汶上 平均埋深 补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