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洞室围岩喷钢纤维混凝土抗弯细观机理的三维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军 黄书岭 +2 位作者 丁秀丽 张雨霆 刘登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171,共8页
喷混凝土的抗弯性能是其支护地下洞室围岩强度的重要反映。针对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钢纤维混凝土喷层,采用三维离散元分析了其抗弯细观机理。在数值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Voronoi随机多边形的三角分割建模方法;引入了Monte... 喷混凝土的抗弯性能是其支护地下洞室围岩强度的重要反映。针对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钢纤维混凝土喷层,采用三维离散元分析了其抗弯细观机理。在数值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Voronoi随机多边形的三角分割建模方法;引入了Monte-Carlo法,建立了钢纤维随机分布模型。数值模拟采用了库伦摩擦节理本构模型来表征混凝土材料介质之间的粘结-开裂效应,采用Cable单元来模拟钢纤维作用。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曲线与室内试验曲线基本一致;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破坏由拉破裂主导,拉破裂路径总体铅直向上,但会受钢纤维作用的影响;在钢纤维混凝土弯曲破坏过程中,钢纤维的屈服大多是由于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达到屈服值,这与室内试验中有较多钢纤维被拔出的现象结论一致。研究结果为丰宁抽水蓄能地下厂房支护结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室内试验的重要补充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围岩 喷混凝土 钢纤维 三维离散单元法 抗弯试验 细观破裂过程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地下电站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荣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79-484,共6页
在分析彭水地下厂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3DEC程序建立了3#机组部位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全过程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围岩变形情况、应力状态、塑性区分布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反映:按基本计算条件,地下... 在分析彭水地下厂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3DEC程序建立了3#机组部位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全过程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围岩变形情况、应力状态、塑性区分布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反映:按基本计算条件,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后,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受开挖及结构面空间组合作用,上、下游边墙部位变形量在15~35mm左右;边墙变形主要发生在从其开挖往下的2~3级开挖步之内,从整个厂房开挖来分析,223.0~201.0m高程开挖阶段对围岩稳定影响最重要;围岩稳定主要受层面、软弱夹层及贯通节理特性及其切割块体在开挖临空面的位置控制,局部分布的页岩本身变形及地应力因素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电站 地下洞室围岩 稳定性分析 3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三维接触面单元弹塑性模拟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周武 王小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了模拟非连续结构面、接触面等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在弹塑性框架内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接触面弹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应变率和塑性损伤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在弹性阶段,采用双曲线函数来描述接触面的非线性应变过程。... 为了模拟非连续结构面、接触面等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在弹塑性框架内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接触面弹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应变率和塑性损伤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在弹性阶段,采用双曲线函数来描述接触面的非线性应变过程。在塑性阶段,考虑了应变率和损伤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对带拉伸截止限的莫尔库伦准则进行了修正,并且基于塑性一致性条件,推导了塑性应变增量的求解过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将该模型写入到有限元计算程序中,并应用于典型地下工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等效连续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的梁体主应力减小了约7.6%,长锚杆承担了更多的荷载;梁体变形量增加了1~2 mm,说明接触面的存在减小了围岩对岩锚梁的约束作用,降低了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土工程 接触面 弹塑性模型 DESAI薄层单元 地下洞室围岩黏聚力与应变率关系函数 屈服面 汶川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b-value associated with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被引量:13
4
作者 LI Biao DING Quan-fu +3 位作者 XU Nu-wen DAI Feng XU Yuan QU Hong-l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93-711,共19页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has been a severe hazard in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Southwest China.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a sequence of fractures was gen...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has been a severe hazard in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Southwest China.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a sequence of fractures was generated that can be monitored using microseismic(MS)monitoring techniques.Two MS monitoring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in two typical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featuring distinct geostress levels.The MS b-values associated with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and their temporal variation are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S bvalue in course of rock mass deformation was less than 1.0 in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at a high stress level while larger than 1.5 at a low stress level.Prior to the rock mass deformation,the MS b-values derived from both the high-stress and low-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show an incremental decrease over 10%within 10 d.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fract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S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arly warning of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rock mass large deformation stress leve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bval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