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移研究综述 被引量:33
1
作者 宫兆宁 宫辉力 +1 位作者 邓伟 赵文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65-373,共9页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中水分运移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通过归纳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中水分运移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通过归纳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土壤盐分运移、以及水盐运移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物过程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水运移在研究方法、试验和模型方面的进展、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指出定量地研究浅埋深地下水对SPAC系统水分过程、生物过程和能量过程等的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复合过程,由单个过程研究向过程的综合分析发展难度较大,目前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是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GSPAC系统水运移的研究需要深入发展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深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运移 盐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 水热传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界面水分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余逍 李开萍 +2 位作者 刘子琦 李渊 申海婷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与植物茎流、土壤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0~15 cm土层的土壤水势对SPAC界面的响应更明显,植物茎流昼夜差异显著,植物水势表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午休”和“夜间补偿流”现象。植物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无明确边界,但存在缓冲区,大气水势对植物水势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为大气水势=-62 MPa;植物茎流与土壤水势呈分段线性关系。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和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响应一致,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水势的响应较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明确。研究发现,黄金梨植物水势最低值达-2.94 MPa,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当土壤水势<-0.23 MPa(土壤体积含水量=0.26)时,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趋于平稳,呈现出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势 茎流 喀斯特 黄金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的尺度转换问题
4
作者 王笑影 贾庆宇 +2 位作者 吕国红 谢艳兵 李荣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86-3589,3594,共5页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度地依赖于时空尺度。其中,反馈机制贯穿于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始终。在各个时空尺度中,多因子交互作用,尺度不同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和控制因子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增加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尺度转...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度地依赖于时空尺度。其中,反馈机制贯穿于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始终。在各个时空尺度中,多因子交互作用,尺度不同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和控制因子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增加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尺度转换研究的难度。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尺度转换及反馈机制在模拟中如何应用的研究结果,并在该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合理描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区域尺度系统行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 尺度转换 反馈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及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力刚 许加星 +2 位作者 董磊 冯文娟 姜加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248,共7页
介绍了水循环过程中界面水分迁移转化理论,及SPAC连续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一些国内外SPAC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模型的基本结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优势以及局限性做了系统介绍和对比;... 介绍了水循环过程中界面水分迁移转化理论,及SPAC连续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一些国内外SPAC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模型的基本结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优势以及局限性做了系统介绍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系统模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分析得出如何解决下垫面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复杂的关系,以及尺度转化问题将是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借助于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模型参数优化,来实现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的精确化和简化模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分迁移 模拟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SPAC水分运移模拟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共7页
根据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水分传输理论原理 ,充分考虑农林复合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地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SPAC水分运移模拟模型 ,该模型具有二维空间属性。采用数值计算法求解模型方程 ,利用土壤水分实... 根据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水分传输理论原理 ,充分考虑农林复合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地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SPAC水分运移模拟模型 ,该模型具有二维空间属性。采用数值计算法求解模型方程 ,利用土壤水分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16 8对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6 89% ,线性相关系数r可达 0 836 7,t=0 197<t3340 .0 1 =2 5 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 SPAC 水分运移 模拟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 被引量:63
7
作者 张超 王会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7-120,125,共5页
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的进程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等。同时指出了... 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的进程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等。同时指出了当前土壤水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土壤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研究进展 土壤水资源 运动机理 空间变异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中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水分特征与气体交换 被引量:5
8
作者 翟洪波 李吉跃 +2 位作者 Huang Wending 赵义亭 史建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20 0 1年 4— 10月 ,通过林内标准地观测的方式 ,对北京西山地区一块 3 1年生的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水势 (用压力室测定 )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用Licor 640 0测定 )日变化过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 20 0 1年 4— 10月 ,通过林内标准地观测的方式 ,对北京西山地区一块 3 1年生的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水势 (用压力室测定 )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用Licor 640 0测定 )日变化过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系统中 ,生长季内水势的波动幅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大气 >植物 >土壤 ,其中大气水势的绝对值要比植物和土壤水势高 1~ 3个数量级 .土壤、植物和大气水势的日变化规律类似 ,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在生长季不同标准日内 ,油松和栓皮栎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变化规律差异较大 .通常 ,栓皮栎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明显高于油松 ,但在水分胁迫时 ,二者的差异会减小 .在生长季中的绝大部分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栓皮栎 混交林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来明 邵明安 +1 位作者 裴艳武 张应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揭示长柄扁桃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机理并提高其在荒漠化治理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实现西北旱区荒漠化治理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长柄扁桃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建立了长柄扁桃... 揭示长柄扁桃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机理并提高其在荒漠化治理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实现西北旱区荒漠化治理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长柄扁桃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建立了长柄扁桃快速育苗和无灌溉水栽培技术,揭示了不同地区长柄扁桃生长规律及其对逆境的适应性,推进了长柄扁桃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及其产品开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柄扁桃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长柄扁桃的适生土壤类型与耗水量,不同地区长柄扁桃的合理种植密度及其调控和管理措施,长柄扁桃抗逆性机理及其产品开发与高值综合利用等,以期为我国在西北地区推广和建设长柄扁桃林、优化水土资源管理和提高脆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抗逆性 荒漠化防治 土壤水分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SPAC水势梯度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军亮 马履一 王华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解油松林水分运作机制 ,给干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该文利用压力室、露点水势仪对京西低山油松人工林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 .结果表明 :在空间水平上 ,油松林地SPAC各要素... 为了解油松林水分运作机制 ,给干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该文利用压力室、露点水势仪对京西低山油松人工林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 .结果表明 :在空间水平上 ,油松林地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 ,梯度比约为 1∶5∶30 ;灌水后SPAC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 ,水势梯度比提高至 1∶15∶90 .在时间序列上 ,持久干旱条件下的油松林SPAC各要素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下降的幅度以大气最甚 ,叶片次之 ,土壤最小 ;叶片水势日变化波峰出现于 14:0 0 ,较土壤和大气(18:0 0 )早 4h ;土壤水势的下降幅度随土层由浅而深逐渐减小 .灌水后各层土壤水势由浅而深水势先后升高 ,升高幅度表层和中层较大 ,深层较小 ;叶片水势虽提高 ,但幅度明显小于土壤 .在影响油松林SPAC水势的环境因子中 ,空气温湿度与大气水势和土壤水势相关性显著 ;空气和土壤湿度则是影响叶片水势的主导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势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县域农业水资源平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艳昭 封志明 刘宝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系统分析了县域单元农业水资源平衡的层次及其计算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河西走廊地区各个县域单元降水均不能满足各种作物的水分需求,亏水为水量平衡的首要特征,且亏水量的大小由东到西呈... 系统分析了县域单元农业水资源平衡的层次及其计算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河西走廊地区各个县域单元降水均不能满足各种作物的水分需求,亏水为水量平衡的首要特征,且亏水量的大小由东到西呈递增的趋势,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亏水量依次为372.10mm、472.29mm和695.7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平衡 亏水量 河西走廊地区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葡萄SPAC系统水流阻力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洪波 白云岗 +1 位作者 张江辉 虎胆.吐马尔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5-189,共5页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技术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气孔阻力连日变化及其与蒸腾速率、土壤水势、叶水势的关系,并分析水流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在灌水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蒸腾速率缓...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技术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气孔阻力连日变化及其与蒸腾速率、土壤水势、叶水势的关系,并分析水流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在灌水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蒸腾速率缓慢下降,其中高水处理的蒸腾速率最大,低水居中,中水最低,气孔阻力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随灌水时间的延伸而增大;气孔阻力随着叶水势的减小而增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高水与中水处理中,气孔阻力仅与20cm土层以上土壤水势呈极显著相关,而低水处理气孔阻力与20-30cm土层土壤水势呈极显著相关;在各水流阻力中,叶-气系统水流阻力最大,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98.8%~99.0%,植株体内水流传输阻力次之,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1.0%~1.2%。不同水分处理SPAC系统中的水流阻力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叶-气系统水流阻力最大,植株体内水流传输阻力次之,而土壤阻力最小,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流阻力 气孔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园SPAC系统传输势能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洪波 张江辉 +1 位作者 白云岗 虎胆.吐马尔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利用压力室、水势仪对不同水分处理下葡萄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在空间水平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利用压力室、水势仪对不同水分处理下葡萄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在空间水平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随着灌溉定额增加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在时间序列上,葡萄园SPAC各要素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幅度以大气最大,叶片次之,土壤最小;叶片水势与大气水势日变化波峰出现于16:00,土壤水势的下降幅度随土层由浅而深逐渐减小;在影响葡萄园SPAC水势的环境因子中,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相关性显著,其中中水处理下的土壤与大气水势以及叶片水势与大气水势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他2个水分处理,且灌溉定额增大使土壤与叶片之间、叶片与大气之间以及大气与土壤之间水势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水势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