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切河谷区水利枢纽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特征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新辉 董志宏 +1 位作者 付平 尹健民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5,共9页
水利枢纽工程区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显著,应力场分布复杂。针对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三维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结合应力场反演分析,揭示了深切河谷区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地质特征对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二维水平应力和三维空间... 水利枢纽工程区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显著,应力场分布复杂。针对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三维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结合应力场反演分析,揭示了深切河谷区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地质特征对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二维水平应力和三维空间应力特征,空间主应力与水平主应力矢量存在较大的夹角,在地形复杂工程中三维地应力测试更具代表性。泾河河谷区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靠近河谷位置主应力明显偏大,属应力集中区,主应力方向与河谷走向呈大角度相交;而地下厂房区最大主应力与自重应力接近,应力方向主要受西北两侧边坡地形的联合影响,处于应力平稳区。同时,河床底部高程地下水长期连通流动产生溶蚀作用,形成了厂房区底部相对集中的溶孔、溶隙等形迹,为应力释放提供了通道,导致局部应力降低和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利枢纽 水压致裂法 回归反演 深切河谷 地下水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的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苏启 武强 +1 位作者 郭启文 崔芳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5-27,共3页
分析了导水陷落柱的基本特征 ,介绍了不同条件下陷落柱突水淹井采用巷道截流、“止水塞”、“三段式”、直接封堵、返流注浆、引流注浆等综合治理技术 ,用实例介绍了每一种治理技术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 陷落柱 地下水溶蚀 空洞 突水淹井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沙永乐蓝洞成因机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金尉 付腾飞 +2 位作者 赵明辉 张汉羽 田丽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海洋蓝洞保留了原始的水体、沉积物、化石残骸和完整的生物骨骼,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地质奇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三沙永乐蓝洞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最深海洋蓝洞,有着独特的洞体结构和水体化学特征,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谜。本文结合... 海洋蓝洞保留了原始的水体、沉积物、化石残骸和完整的生物骨骼,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地质奇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三沙永乐蓝洞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最深海洋蓝洞,有着独特的洞体结构和水体化学特征,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谜。本文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分析了永乐环礁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历史,认为永乐环礁的形成以加积和退积为主,其台地边缘属于陡崖型台地斜坡,有利于发育断层/裂缝;永乐环礁之上钻井岩心的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永乐环礁在14.75~168.60m的深度范围内发生了地下水溶蚀作用,这与实际观测到的158m深洞体转折处之上发生的洞穴垮塌作用相符。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三沙永乐蓝洞的形成是断层/裂缝溶蚀机制与深部洞穴垮塌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水(淡水、海水)首先沿着台地边缘发育的断层/裂缝进行溶蚀,在158m以上通过洞穴垮塌作用形成了近垂直的洞穴,而在158m以下则沿着断层/裂缝继续向下溶蚀形成了略倾斜的深部洞穴结构,最终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淹没而形成了蓝洞。本研究可为未来寻找更多海洋蓝洞提供重要的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碳酸盐岩台地 三沙永乐蓝洞 洞体转折 地下水溶蚀 台地边缘断层/裂缝 深部洞穴垮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