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涉煤产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分级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来 刘延卓 +4 位作者 亓增刚 王磊 孟磊 冯启言 戎艳青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PLEIK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并综合污染源荷载与地下水脆弱性来表征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同时结合研究区地下水采样点水质等级,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预测方法,与叠置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污染源荷载较高,高污染源荷载区占比约为26.73%,这与涉煤产业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有关,在量化污染源荷载时,多个污染源叠加效应明显;(2)研究区地下水综合脆弱性以中等级为主,中等脆弱性区占比约为82.59%,孔隙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与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带,岩溶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汾河以北岩溶裸露区;(3)基于叠置指数法所计算出的研究区地下水低、中、高污染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55%、59.67%、36.77%,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等级的一致率为75%;(4)使用RF预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以低风险为主,其分级结果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的一致率为97.7%,较叠置指数法计算出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了约22.7%。评价结果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管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脆弱性评价 污染源荷载评价 分级预测 涉煤产业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蓓艺 王策 +1 位作者 周光扬 周鹏鹏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71,共17页
【背景】全球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成为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基础。【进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体系的建立。基于“源-路径-受体”的评... 【背景】全球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成为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基础。【进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体系的建立。基于“源-路径-受体”的评价体系,归纳污染源荷载风险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污染危害评价3个部分的不同研究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已从最初的单一维度定性评估,发展为注重污染机理和后果的定量过程模型,并融合水文地球物理、地质随机方法和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以增强模型可靠性。当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污染源叠加效应解析不足、复合污染物在复杂含水系统中的动态迁移机制不清、受体风险评价不全面、模型不确定性较大等。不同污染物在多变地质环境下的迁移机制与过程研究,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针对矿区多源污染、复杂地质条件及半人工化生态系统,对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精细化过程评价,是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要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多源数据融合的全周期污染水文地质监测、复杂含水系统中污染物在自然与人为影响下的迁移动态及风险响应、跨学科的风险评价与决策等。上述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预测的精度,实现地下水科学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源-路径-受体 污染源荷载风险 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功能价值 污染物反常迁移 矿山地下水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us-1D软件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3
作者 李玮 何江涛 +2 位作者 刘丽雅 高鹏 纪亚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9-648,共10页
以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水流、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再生水连续灌溉入渗过程中水流在包气带中的运动,并以再生水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菲为研究对象,模拟其随灌溉水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衰减反应过... 以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水流、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再生水连续灌溉入渗过程中水流在包气带中的运动,并以再生水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菲为研究对象,模拟其随灌溉水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衰减反应过程,结合MapGIS6.7,将Hydrus-1D的点模拟结果应用于大面积、区域性的污染评价,通过与研究区地下水萘、菲的背景值进行对比,分级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经过50年连续灌溉后,再生水灌区整体地下水萘、菲污染风险较低,萘的污染风险高于菲,灌区内高污染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凤港减河、红旗干渠与凤官沟交汇处以及东风干渠、永乐河与通大边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HYDRUS-1D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明遥 苏小四 林广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9,共6页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综合考虑了含水层本质脆弱性、农业活动和地下水价值三方面因素,重点突出地下水功能价值的重要性,对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GIS软件做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农业活动 熵权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和替代模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常振波 卢文喜 +2 位作者 辛欣 顾文龙 崔尚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3,共7页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借助随机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中随机变量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使地下水风险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并借助一个假想例子来说明评价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输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对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积...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借助随机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中随机变量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使地下水风险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并借助一个假想例子来说明评价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输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对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积分可以得到污染风险,井1、井2和井3的污染风险分别为0%、78.52%和100%;根据整个模拟区的污染风险分布图可以划分出具有不同污染风险程度的子区域,藉此能够定量评价模拟区不同子区域的污染风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灵敏度分析 蒙特卡洛 替代模型 概率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探究——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亚丰 何江涛 +2 位作者 王曼丽 赵阅坤 王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2-383,共12页
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构建了适合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欧洲模式,实现... 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构建了适合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欧洲模式,实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污染负荷评价则考虑污染物在覆盖层中的衰减过程,利用折减系数实现污染负荷量化;最后,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耦合防污性能与污染负荷评价,实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文章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开展岩溶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整体地下水污染风险偏低,地下水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区域面积424.4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0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苏乡、东庙乡、六也乡局部等人类活动频繁与地苏地下河干流中下游段。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显示了岩性、坡度、岩溶网络发育等自然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平缓,岩溶发育程度强烈,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是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防污性能 污染负荷 折减系数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苏地下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L泄漏事故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快速评估与决策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玉兰 程莉蓉 +1 位作者 丁爱中 姜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9-1224,共6页
根据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结合事故污染场地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非水相液体(NAPL)泄漏事故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由3个连续的阶段组成:第1阶段为事故与场地调查,采用场地调查的方法获取事故与污染物信息及场地水文... 根据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结合事故污染场地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非水相液体(NAPL)泄漏事故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由3个连续的阶段组成:第1阶段为事故与场地调查,采用场地调查的方法获取事故与污染物信息及场地水文地质参数;第2阶段为计算和评价,以NAPL泄露污染场地为例,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判断事故对地下水影响的紧迫程度,以及对下游敏感点的影响;第3阶段为分析与决策,综合分析前两阶段的结果,制定场地应急控制措施.通过案例应用展示了该方法在事故污染场地地下水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模型 环境应急管理 NAPL泄露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77
8
作者 张丽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9,共7页
地下水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价与区划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各国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编图研究工作以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框架及其指标体系,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保护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以大汶口盆地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昕翌 王敏 +1 位作者 冯建国 高宗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7,共7页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以大汶口盆地为例,在数值模拟法初步划分保护区范围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防污性能评价与数值模...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以大汶口盆地为例,在数值模拟法初步划分保护区范围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防污性能评价与数值模拟法结合,调整保护区边界,并将基于数值模拟的空间叠加法与传统数值模拟法的区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空间叠加后的一级、二级保护区面积均向地下水补给源方向扩增,区划结果更贴合盆地实际。因此,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和防污性能评价引入地下水保护区划分工作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研究区的水文地质信息和环境要素,提升高风险地区的保护级别,保障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保护区划分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空间叠加分析 大汶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