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
更新
速率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珲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
27
2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苏小四
钱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4,共8页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
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40027)
文摘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关键词
氚
更新
速率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珲春盆地
Keywords
tritium
renewal rate
groundwater renewability
Hunchun Basin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
27
2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苏小四
钱云平
机构
吉林大学水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4,共8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G1999043606)
吉林大学"985"计划
+1 种基金
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分中心资助
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重点实验室(原地质矿产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资助
文摘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
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
可持续开发利用
Keywords
Yellow River Basin
potential capacity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groundwater renewable capability
groundwa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林学钰
廖资生
苏小四
钱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