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天宇 徐从超 +6 位作者 张钦 张姝琪 石博文 刘荻 阳沂洪 陈男 李瑞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1128,共10页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不可或缺的供水区域,开展其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SOM聚类分析、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不可或缺的供水区域,开展其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SOM聚类分析、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年内动态变化,年际变化趋势。此外,基于降雨量、开采量和用水量等数据,探究了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27眼监测井地下水位动态呈强波动性、中波动性和弱波动性三类,年内水位变化分别为4.2、3.2和1.5 m。2019—2022年,地下水位年均变化范围为0.0258~0.597 m。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两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特征值分别为6.21和1.59,累积贡献率为89.2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其中生活用水、环境用水、南水北调补水和生态补水是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地下水位动态 SOM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1,1)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西安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2
作者 李培月 梁豪 +2 位作者 杨俊岩 田艳 寇晓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地下水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动态的精准预测与评估关乎着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本研究根据西安市2010~2020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西安市地下水位年际、年内动态变化特征,探究了影响地下水位... 地下水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动态的精准预测与评估关乎着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本研究根据西安市2010~2020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西安市地下水位年际、年内动态变化特征,探究了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通过SPSS对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降水量和开采量两个主要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GM(1,1)灰度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地下水位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10~2016年,地下水位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间,得益于地下水压采和供水设施的不断优化完善,地下水位呈回升趋势。(2)降水和人为开采均对西安市地下水位变动具有显著影响;地下水位埋深是决定受降水影响程度的关键因素,其中河漫滩地区最为敏感,阶地次之,黄土塬区较弱。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埋深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这凸显了其在调控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中的主导地位。(3)地下水位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本研究对西安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及预测趋势进行了研究,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主导因素 回归分析 灰色模型 BP神经网络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丹 唐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83,共13页
为加强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对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1996—2015年拉萨城关区地下水位进行了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 为加强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对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1996—2015年拉萨城关区地下水位进行了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关区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关区地下水位具有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996—2015年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下降范围为0.2~3.7 m,年均降幅为0.01~0.19 m。地下水位动态受降水量、气温、开采量、建设用地面积的共同影响,影响程度为:气温>降水量>建设用地面积>开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 降水量 地下水位动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矿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陈云民 李媛 +2 位作者 苏士杰 吴永辉 周新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3-162,共10页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后缓慢下降,年均降幅6.40 m;侏罗系含水层水位2015年后快速下降,年均降幅21.1 m, 2019年后趋稳。小波分析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主要呈现5 a和6~7 a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分别呈现1~2 a、3 a和5 a,以及1~2 a周期变化,矿井涌水量则呈现1~2 a和2~3 a周期变化。小波相干分析表明,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及蒸发影响。对于多年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对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5 a周期变化有影响,6~7 a周期主要受蒸发影响;白垩系含水层5 a和6~7 a周期均主要受蒸发影响。此外,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侏罗系含水层,由于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稳定性较差,开采活动引起的侏罗系含水层水位下降可能通过垂向补给影响上部含水层水位。各含水层水位与矿井涌水量在2016—2023年间高度相干,地下水动态滞后矿井涌水约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小波变换分析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3 位作者 张凤娥 陈京生 陈宗宇 王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动态 人类活动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川河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及地下水位动态预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璇 束龙仓 +1 位作者 鲁程鹏 石文凯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3-18,共6页
通过分析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型,论证了建立石川河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库库容约为4.95亿m^3。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 通过分析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型,论证了建立石川河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库库容约为4.95亿m^3。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降水和开采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0.52亿m^3/a、10年后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内的地下水位将大范围的抬升,大部分地区与1959年的水位相近,可基本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建库条件 数值模拟 地下水位动态 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马聪 刘博洋 宋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4,160,共7页
根据西安市区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地下位动态变化特征,并以水文地质分区为单元,对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降水和开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5年-2010年西安市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水年水位回... 根据西安市区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地下位动态变化特征,并以水文地质分区为单元,对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降水和开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5年-2010年西安市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水年水位回升或下降速率减缓,枯水年水位下降速率加剧,不同水文地质分区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相关程度不同;开采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体现在随着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但同样的开采量下,各个水文地质分区水位下降幅度不同;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西安市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影响因素 降水量 开采量 灰色关联度 西安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叶 刘兵 +2 位作者 何新林 张少博 彭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处于正均衡状态,均衡差为246.322万m3/a,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的趋势都逐渐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占64%,比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其中灌水量和开采量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子,它们的荷载分别为0.945和0.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水均衡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素 干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地区浅层高频地下水位动态的气压响应及其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绍华 梁杏 +3 位作者 朱常坤 马斌 徐敏 高业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浅层地下水位动态是外界各因素对地下水激励的一个综合响应结果,大气压对浅层地下水位有着重要影响,正确分析这种影响可以有效识别降雨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回升信息。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衡水地区大气压变化特征,进行了大气压变化与自动... 浅层地下水位动态是外界各因素对地下水激励的一个综合响应结果,大气压对浅层地下水位有着重要影响,正确分析这种影响可以有效识别降雨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回升信息。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衡水地区大气压变化特征,进行了大气压变化与自动水位计观测的对比分析试验,并结合野外长期监测孔的高频浅层地下水位动态数据,分析了浅层高频地下水位动态观测中的气压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监测孔中的自动水位计不仅记录了地下水位动态,也记录了大气压变化信息;浅层高频地下水位与大气压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两者日周期的峰值出现在9∶00—10∶00,谷值出现在15∶00—16∶00;降雨影响大气压在浅层高频地下水位动态中的响应;选择不同的监测时段,利用浅层高频地下水位监测信息,区分降雨、灌溉和深层开采的影响,从而可以进行地下水的垂向入渗补给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 大气压 高频地下水位动态 气压响应 日周期 衡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美英 闵雷雷 沈彦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85,共6页
河北平原是我国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位于河北平原2008-2014年11个监测点日尺度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不同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由山前平原区到中部平原区不断减小... 河北平原是我国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位于河北平原2008-2014年11个监测点日尺度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不同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由山前平原区到中部平原区不断减小的特征;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整体上不断下降,但局部区域受水库储水、土地利用和降水量变化等影响,地下水位呈回升趋势,中部平原区的地下水位年际波动不超过3 m;山前平原区的年内最高和最低水位分别出现在2-3月和7-8月份,而中部平原区则分别出现在4-6月和9月份;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年内水位下降和水位回升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位动态 水位下降 水位回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剖面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兴 贾瑞亮 +1 位作者 周金龙 王新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力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玛纳斯河流域13眼监测井组成典型剖面的2010年-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得出,整个监测剖面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上部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力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玛纳斯河流域13眼监测井组成典型剖面的2010年-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得出,整个监测剖面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上部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0.65~0.83m/a(平均0.74m/a);中部潜水溢出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1.12m/a;冲积细土平原区上部、下部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分别为0.59~3.07m/a(平均1.77m/a)和0.35~3.98m/a(平均2.41m/a);地下水位年下降速率由上游至下游呈增大趋势。在年内变化上,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埋深变化为"降-升-降";潜水溢出带及以北区域为"升-降-升"。地下水动态类型除上部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为入渗-径流型外,潜水溢出带至冲积细土平原区均为开采型。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现状地下水埋深(5.89~67.46m)远大于6.0m荒漠化临界埋深,生态环境面临恶化。通过对石河子市、玛纳斯县水资源利用分析得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因素是地下水超采、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双重作用下形成的。提出必须科学规划用水,缩减灌溉面积和地下水开采量,开展生态补偿机制,使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下水位动态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下水超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杜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研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研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动态与各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敏感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各因子的敏感程度。【结论】将这2种方法结合运用到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位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惠渠灌区 地下水位动态 人工神经网络 敏感性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渭北灌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中原 刘俊民 +1 位作者 李丽 孔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准确地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并行分布处理的高度非线性功能,对渭北黄土台原灌区...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准确地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并行分布处理的高度非线性功能,对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典型水井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人工神经网络 渭北灌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秩次集对方法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思为 南卓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5-60,共6页
为了说明秩次集对分析方法在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中的能力以及不同的历史集合容量和后续值个数对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影响,结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处地下水位测站的长序列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的历集合容量对单后续值秩次集对分析方法和... 为了说明秩次集对分析方法在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中的能力以及不同的历史集合容量和后续值个数对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影响,结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处地下水位测站的长序列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的历集合容量对单后续值秩次集对分析方法和多后续值秩次集对分析方法预测效果的影响。首先,取不同的历史集合容量T(3、4、5、6、8、10、12、15),在单后续值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的历史集合容量对预测误差的影响。然后,分12种情形研究了在历史集合容量T固定的情形下不同的后续值个数n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秩次集对分析方法在预测该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时,若历史集合容量T小于8,误差基本保持稳定,但当T大于8,则误差会急剧增加;秩次集对方法在预测地下水位一个短时间序列内的变化精度较高,但是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长序列的模拟能力较差;秩次集对方法在预测时趋势误差累积相当严重;相对于模拟单一后续值,应用秩次集对分析方法预测n(n>1)个后续值可以较有效减缓预测时趋势误差的累积,但用于长序列预测精度仍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次集对分析 地下 地下水位动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动态的周期性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霁虹 杜彩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根据实际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构造一级数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周期趋势进行模拟,使周期值更符合实际,仿真实例说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收敛性 周期性 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分析在白城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16
作者 卢文喜 赵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56,60,共4页
为研究白城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原因,用时间序列法的加法和乘法模型对白城地区某口井的25 a逐月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与预报。两种模型的综合运用避免了由于选择模型而产生的不准确性,选择拟合度高的模型进行预报可增强预报的... 为研究白城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原因,用时间序列法的加法和乘法模型对白城地区某口井的25 a逐月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与预报。两种模型的综合运用避免了由于选择模型而产生的不准确性,选择拟合度高的模型进行预报可增强预报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受降雨影响明显,而且存在7 a的周期变化。对于趋势项变化明显的地区,用乘法模型分析预报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地下水位动态 白城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县地下水位动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鑫 吴彬 +2 位作者 高凡 杜明亮 章文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7-234,共8页
研究干旱缺水地区地下水位(埋深)时空动态特征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于加强农业地区土地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呼图壁县平原灌区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结合技术,应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拟合研究区2000年、2010年及2... 研究干旱缺水地区地下水位(埋深)时空动态特征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于加强农业地区土地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呼图壁县平原灌区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结合技术,应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拟合研究区2000年、2010年及2018年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并且利用同期遥感数据解译生成了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不同时期地下水埋深变化与对应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呼图壁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化主要是由地形地貌、气候等结构性自然因素引起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地下水埋深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南向北逐渐变浅,时间动态上为2000—2010年地下水埋深值<10 m的面积减小比例高达86.61%,2010年后控制耕地面积的大幅扩张,但由于耕地本身基数较大,地下水开采量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少,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开始恢复;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地下水中农业用水占比高达84.68%,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与耕地面积变化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地统计学 克里金插值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北市区岩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元伯 左其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首先阐明淮北市区为岩溶富水区。在岩溶水开采量稳定(30万t/d)情况下,详述了十年来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认为降水量是水位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从剖析当地降水量的多年性周期循环入手,对未来地下水位作出了长期预测,并确... 本文首先阐明淮北市区为岩溶富水区。在岩溶水开采量稳定(30万t/d)情况下,详述了十年来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认为降水量是水位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从剖析当地降水量的多年性周期循环入手,对未来地下水位作出了长期预测,并确认现有的开采水量在今后是有保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降水量 多年性 周期循环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佰忠 盖俊百 +2 位作者 王昕洲 占新凯 马苗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0-1891,共12页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探究了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人工压采)、自然因素(降水)和其他因素(人口、GDP、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80—2000年研究区年均地下水埋深缓慢增大,2000—2015年快速增大,2015—2021年呈现减小趋势,其中2016年为转折点;空间尺度上,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现西北小、东南大的特点,地下水整体由西北流向东南。2)1980—2015年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较大,地下水在漏斗区发生汇流,2015年后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逐渐减小,汇流情况逐渐消失。3)1980—2000年降水与地下水农业开采为年均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直接主导因素,2000—2015年地下水工业开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2015—2021年人工压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4)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接影响研究区整体地下水埋深,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埋深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滹沱河冲洪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浩 黄雷 +1 位作者 鲁朝林 郭会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3-38,共6页
通过辨识江汉平原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深入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分区分析了研究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累计水... 通过辨识江汉平原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深入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分区分析了研究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累计水位升幅和累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表水除丰水期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时段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关系总体为深层孔隙承压水位>中层孔隙承压水位>浅层孔隙潜水位;研究区地下水对降雨入渗产生的滞后效应表现为低水位期滞后5~7 d,高水位期滞后1~2 d。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地下水流系统 水文地质结构 降雨入渗滞后 地下水资源管理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