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的研究趋势与前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依据VOSviewer辅助梳理了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结合CNKI数据库核心文献综合探讨了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和难点问题,总...为了解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的研究趋势与前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依据VOSviewer辅助梳理了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结合CNKI数据库核心文献综合探讨了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和难点问题,总结了主要的热门研究手段,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分析发现,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研究依次经历了个体论、还原论、整体论3个发展阶段。当前的热点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与湖泊的水量交互、溶质传输以及生境互馈三大方面,并将面临交互的时空异质性、交互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含水层对湖泊生态修复的时滞性等难点问题。稳定/放射性同位素、温度示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手段,且存在数据精度与覆盖范围相矛盾的共有应用缺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迎来其发展的第Ⅳ阶段,即大数据论。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依靠智慧数据进行精细监测,提高地下水与湖泊交互动态变化过程的刻画精度;其次应增效界面的数据挖掘,准确量化地下水与湖泊交互界面的溶质传输通量;然后还要建全数字生态文明,全面赋能地下水与湖泊的生境互馈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该领域的综合发展。展开更多
古溪沟流域是岷江上游汇入紫坪铺水库重要的补水单元,为研究极端干旱条件下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通过采集16个地下水样和2个地表水样,综合运用Gibbs图、离子比值、绝对主成分-多元...古溪沟流域是岷江上游汇入紫坪铺水库重要的补水单元,为研究极端干旱条件下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通过采集16个地下水样和2个地表水样,综合运用Gibbs图、离子比值、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APCS-MLR)等方法分析水化学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古溪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Mg^(2+)、Na^(+)、K^(+),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Cl^(-),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HCO_(3)·SO_(4)-Ca为主;Gibbs图、离子比值、APCS-MLR模型等解译出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为水-岩作用(44.08%)、工业活动(12.17%)、原生地质环境叠加工业活动(11.83%)、农业活动叠加生活污染(9.04%),水-岩相互作用主导了地下水水质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还受到人为活动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EWQI评价地下水质量为Ⅰ级和Ⅱ级分别占比56.25%和18.75%,Ⅲ级的占比为6.25%,Ⅳ级和Ⅴ级分别占比12.50%和6.25%,地表水上游为Ⅰ级,下游为Ⅳ级,整体出现沿地下水径流途径,水质逐渐变差的现象,表明地下水-地表水已受到人类活动一定程度的影响;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综合适宜性指数AI介于1.0~9.8,适宜区面积占比48.57%,分布在流域中-东部下游区域,不适宜占比51.43%,不适宜区分布在流域上游区域,研究成果可在极端条件下为古溪沟流域-紫坪铺水库-都江堰的水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布局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的研究趋势与前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依据VOSviewer辅助梳理了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结合CNKI数据库核心文献综合探讨了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和难点问题,总结了主要的热门研究手段,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分析发现,地下水与湖泊交互作用研究依次经历了个体论、还原论、整体论3个发展阶段。当前的热点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与湖泊的水量交互、溶质传输以及生境互馈三大方面,并将面临交互的时空异质性、交互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含水层对湖泊生态修复的时滞性等难点问题。稳定/放射性同位素、温度示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手段,且存在数据精度与覆盖范围相矛盾的共有应用缺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迎来其发展的第Ⅳ阶段,即大数据论。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依靠智慧数据进行精细监测,提高地下水与湖泊交互动态变化过程的刻画精度;其次应增效界面的数据挖掘,准确量化地下水与湖泊交互界面的溶质传输通量;然后还要建全数字生态文明,全面赋能地下水与湖泊的生境互馈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该领域的综合发展。
文摘古溪沟流域是岷江上游汇入紫坪铺水库重要的补水单元,为研究极端干旱条件下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通过采集16个地下水样和2个地表水样,综合运用Gibbs图、离子比值、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APCS-MLR)等方法分析水化学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古溪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Mg^(2+)、Na^(+)、K^(+),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Cl^(-),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HCO_(3)·SO_(4)-Ca为主;Gibbs图、离子比值、APCS-MLR模型等解译出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为水-岩作用(44.08%)、工业活动(12.17%)、原生地质环境叠加工业活动(11.83%)、农业活动叠加生活污染(9.04%),水-岩相互作用主导了地下水水质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还受到人为活动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EWQI评价地下水质量为Ⅰ级和Ⅱ级分别占比56.25%和18.75%,Ⅲ级的占比为6.25%,Ⅳ级和Ⅴ级分别占比12.50%和6.25%,地表水上游为Ⅰ级,下游为Ⅳ级,整体出现沿地下水径流途径,水质逐渐变差的现象,表明地下水-地表水已受到人类活动一定程度的影响;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综合适宜性指数AI介于1.0~9.8,适宜区面积占比48.57%,分布在流域中-东部下游区域,不适宜占比51.43%,不适宜区分布在流域上游区域,研究成果可在极端条件下为古溪沟流域-紫坪铺水库-都江堰的水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布局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