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屏地下实验室防水抑氡工程技术与应用
1
作者 杨进忠 李名川 +2 位作者 李宏璧 朱文哲 张泽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8,共14页
【目的】氡是一种惰性气体,由地下洞室岩体不断析出并衰变,严重干扰深地实验室中以暗物质研究为代表的前沿物理实验探测,危害实验人员健康。为降低实验空间氡含量,保持洞内环境干燥,【方法】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开创性地建造了一种... 【目的】氡是一种惰性气体,由地下洞室岩体不断析出并衰变,严重干扰深地实验室中以暗物质研究为代表的前沿物理实验探测,危害实验人员健康。为降低实验空间氡含量,保持洞内环境干燥,【方法】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开创性地建造了一种特殊且轻薄的防水抑氡结构,将周围岩体渗出的氡和地下水均隔绝抑制在实验空间外,同时减少外用材料引入额外的辐射本底。率先开展了锦屏地下实验室不同防护结构和通风环境下空间空气氡浓度原位探测。【结果】结果显示: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自研防水抑氡结构成功实现了平均空气氡浓度11.1 Bq/m^(3)的极低氡含量的洁净空气环境;在没有新风系统的情况下,防水抑氡结构使室内氡含量降低至与原洞室条件相似洞室的18.75%;防水抑氡结构施工完成一年后,实验室内氡气浓度基本不变,同时保持了洞室内部全寿命周期无渗漏。【结论】结果表明:自研防水抑氡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室内氡气浓度,并保持室内氡气浓度不变且无渗漏,为全球地下实验室防水抑氡环境构建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抑氡 低辐射本底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室内氡测量 影响因素 地下 地下洞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 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平台的优势,履行国家级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广泛开展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将资助承建的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平台的优势,履行国家级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广泛开展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将资助承建的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平台设立开放课题,现发布如下。一、平台简介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原为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我国首批依托企业建设的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先后创立了中国陆相油藏精细水驱、化学驱、热采、CO_(2)驱油与埋存等理论技术体系,水驱、化学驱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是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源地、引领者和主力军,开创并引领了我国CCUS (CO_(2)捕集、利用及封存)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油气重大需求和“双碳”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独创性地研发智能水驱、绿色化学驱、低碳热力驱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和CCUS全产业链特色技术,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努力提升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分享世界优质油气资源,带动国家固碳端碳增汇产业发展,在支撑我国提高采收率和CCUS理论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产业链 产业升级 地下储气库 科技攻关 责任和义务 油气供应 研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3
作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4-1944,共1页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余年批准了9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余年批准了9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基金项目 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开放课题 地下工程 立项建设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4
作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0-2220,共1页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余年批准了9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余年批准了9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基金项目 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开放课题 地下工程 立项建设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深部地下实验室岩体原位力学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邵军 谢振坤 +3 位作者 肖亚勋 丰光亮 潘鹏志 王兆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91-2509,共19页
深部地下实验室(undergroundresearchlaboratory,URL)已成为国际上基础性重大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为物理、生物、地球化学、医学、岩石力学等学科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深部地下实验室的岩体力学响应和稳定性是岩石力学学科需要回... 深部地下实验室(undergroundresearchlaboratory,URL)已成为国际上基础性重大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为物理、生物、地球化学、医学、岩石力学等学科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深部地下实验室的岩体力学响应和稳定性是岩石力学学科需要回答的关键基础问题,目前国内外基于已建与在建的地下实验室开展了大量岩石力学问题研究,保障了地下实验室的安全建造和运行。本文对国内外多个地下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进行综述,阐述国际深部地下实验室在围岩力学行为测试与监测、开挖损伤区分析、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分析当前地下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的亮点和局限性,总结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岩体力学响应关键问题,探讨深部地下实验室的岩石力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地下实验室 原位测试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实验室与深地环境下的地球物理观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赟 菅一凡 +11 位作者 贺永胜 苗强强 滕吉文 王志民 荣亮亮 邱隆清 谢成良 张启升 刘向东 孙和平 杨亚新 杨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527-4542,共16页
地下实验室具有良好的低本底环境条件,为许多前沿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关键性的科学研究平台.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利用山体中的隧道空腔或地下矿井建立起众多的地下实验室,其中大多数进行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实... 地下实验室具有良好的低本底环境条件,为许多前沿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关键性的科学研究平台.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利用山体中的隧道空腔或地下矿井建立起众多的地下实验室,其中大多数进行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实验与研究,部分同时进行着地球科学、岩体力学、地下生物等学科的相关实验.本文在介绍国际上一些重要地下实验室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在地球物理方面的观测与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针对深部地下实验室所具有的“超静”与“超净”环境,阐述深部地下环境多种物理场观测所能达到的测量指标;针对深部地下实验室可实现的超高精度观测,讨论深地地球物理观测对目前仪器科学、装备与观测技术提出的挑战,及其将应对解决的诸多地球物理领域关键基础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实验室 低本底 地球物理 超静 超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深部地下实验室初始地应力测量实践 被引量:31
7
作者 钟山 江权 +4 位作者 冯夏庭 刘继光 李邵军 邱士利 吴世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6-366,共11页
地应力条件是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设计的必要信息之一,对于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的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尤为重要。以埋深2 400 m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例,首先重点阐述了高应力下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提出... 地应力条件是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设计的必要信息之一,对于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的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尤为重要。以埋深2 400 m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例,首先重点阐述了高应力下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提出了针对在高应力条件下使用36-2型钻孔变形计地应力测量的改进技术:(1)采用新式阶梯状钻头,分级逐步解除,减小岩芯根部应力集中区域的范围和应力大小;(2)使用大直径解除钻头来增加套孔空心圆柱状岩芯的厚度,即增大裂隙贯通整个岩芯的时间;(3)在测点附近钻取勘探孔以获知测点岩体完整性条件,对是否适合开展测试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岩体地应力测试获得每个测孔不同深度垂直钻孔轴线平面上的平面应力状态以及三孔交汇处的三维应力状态(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开挖扰动导致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与原始应力场分布。依据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特征与现场实际破坏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结合现场破坏情况和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多角度验证了三维应力结果是可靠的,可为进一步的工程稳定性评价以及围岩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套孔应力解除法 地下实验室 高应力 岩芯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评价及整改建议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宗定 许春雪 +3 位作者 安子怡 刘贵磊 孙慧中 王苏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4,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地下水调查与监测迫在眉睫。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监测工程项目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可提供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地下水调查与监测迫在眉睫。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监测工程项目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可提供详细的水质信息,测试数据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监测工作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 挥发性有机物 检测实验室 质量监控 生态损害 测试数据 整改建议 开发利用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实验室——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重要研究设施 被引量:7
9
作者 罗上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6-371,共6页
本文介绍了地下实验室的分类和国际发展现状、它在建设高放废物、长寿命核素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的重要作用、它的建设和运行投资 。
关键词 地下实验室 放射性废物处置 安全评价 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被引量:6
10
作者 仝跃 黄宏伟 +3 位作者 张东明 陈亮 李彦杰 张恺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了开展高放废物(HLW)处置地下实验室(URL)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接受准则。根据URL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社会敏感性强等特点,考虑现有风险相关规范、标准应用的局限性,在借鉴既有相关风险接受准则... 为了开展高放废物(HLW)处置地下实验室(URL)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接受准则。根据URL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社会敏感性强等特点,考虑现有风险相关规范、标准应用的局限性,在借鉴既有相关风险接受准则的研究成果及确定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调研方法,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社会影响、环境影响5个方面初步建立基于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的风险接受准则。研究对比发现,所建各准则均可被连续量化,且相比于现有风险接受准则,部分标准更加严格,符合URL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HLW)处置 地下实验室(url) 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 信心指数 风险接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BIM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实践
11
作者 孔纲强 沈扬 +2 位作者 丰土根 崔春义 姚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8-202,共5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工程建筑行业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视化、交互式设计与施工中。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将其应用于新兴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工程建筑行业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视化、交互式设计与施工中。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将其应用于新兴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分支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中的相关培养要求,有助于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BIM实验室 能源地下结构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2
作者 刘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5-1585,共1页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二十余年批准了8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二十余年批准了8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基金项目 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开放课题 地下工程 立项建设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3
作者 刘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1-1781,共1页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二十余年批准了8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二十余年批准了8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基金项目 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开放课题 地下工程 立项建设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地下实验室三维数据可视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侯佳鑫 吴亚东 +4 位作者 徐阳杰 李学俊 王松 杜东周 张晓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00-2706,2714,共8页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安全处置国际上公认的唯一可行方式,建造地下实验室是开发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关键步骤。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结构复杂,为提高地下实验室数据综合分析的直观性与准确性,构建了沉浸式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三...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安全处置国际上公认的唯一可行方式,建造地下实验室是开发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关键步骤。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结构复杂,为提高地下实验室数据综合分析的直观性与准确性,构建了沉浸式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三维数据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地表场景和地下实验室巷道、硐室等场景模型,设计了场景漫游和三维数据可视交互等工程建设预选方案评估交互方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便于设计人员对地下实验室设计方案进行快速构建和评价,为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方案快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地下实验室 三维数据可视化 沉浸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锦屏地下实验室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关键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度 冯夏庭 +4 位作者 李邵军 吴世勇 邱士利 周扬一 高要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88-495,共8页
针对施工期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各个实验室进行持续观测,得到开挖面原始点云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获取实验室轮廓变形、岩体结构及岩体破坏定量化表征信息。实践表明,利用CYCLONE软件处理原始点... 针对施工期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各个实验室进行持续观测,得到开挖面原始点云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获取实验室轮廓变形、岩体结构及岩体破坏定量化表征信息。实践表明,利用CYCLONE软件处理原始点云数据,能够准确地获取实验室开挖后轮廓随时间的变化,精度满足工程要求,经现场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证实数据处理结果符合实际规律;利用CYCLONE及基于结构面单位法向量的产状算法亦可准确快速地获取结构面产状,测量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相符。此外,利用CYCLONE、Geomagic Studio、3DMAX处理原始数据亦为统计实验室围岩破坏程度提供了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的破坏区深度及体积与其他手段测量值基本一致。与点式监测技术相比,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深埋硬岩隧洞监测与数据处理具备同时获取全场变形且快速、安全、高效的优势,对于研究深埋硬岩隧洞岩体力学行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深部地下实验室 三维激光扫描 现场监测 全场变形 岩体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鼎力支撑世界第一蓄--河北丰蓄电站地下厂房科技项目通过年度审查
16
作者 张雨霆(文/摄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19年12月24-26日,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岩土重点实验室")数值计算学科主任黄书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张雨霆博士,应邀到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参加"大型地... 2019年12月24-26日,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岩土重点实验室")数值计算学科主任黄书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张雨霆博士,应邀到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参加"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流变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研究科技项目"的年度成果汇报和审查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牟春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大学严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张传庆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参加此次审查会。会议由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丰宁公司陈磊部长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电站地下厂房 勘测规划设计 抽水蓄能 岩土力学 成果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地下实验室扩挖岩爆监测与动态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名川 李邵军 +1 位作者 肖亚勋 李宏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1-759,共9页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JPL-Ⅱ)扩挖工程建设潜在高等级岩爆风险。为此,建立了深部地下实验室相邻同向短洞室固定式和单侧相向扩挖移动式微震传感器阵列优化布置方法,构建了基于岩爆风险程度的岩爆预警频次优化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CJ...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JPL-Ⅱ)扩挖工程建设潜在高等级岩爆风险。为此,建立了深部地下实验室相邻同向短洞室固定式和单侧相向扩挖移动式微震传感器阵列优化布置方法,构建了基于岩爆风险程度的岩爆预警频次优化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CJPL-Ⅱ扩挖岩爆防控措施,实现了CJPL-Ⅱ扩挖过程岩爆实时监测、动态预警与防控,岩爆预警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保障了CJPL-Ⅱ扩挖顺利完成。分析了CJPL-Ⅱ扩挖各洞段开挖过程微破裂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差,研究结果表明新增通道微震活动较扩挖段更为活跃,岩爆风险亦更高,扩挖微震活动活跃程度与空间集聚特征受扩挖断面尺寸,扩挖深度以及结构面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深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下实验室 扩挖 岩爆 监测预警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场址深部岩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星光 王驹 +1 位作者 秦向辉 陈群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4-2645,共12页
为了给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提供应力边界条件,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场址内部的4个钻孔中进行地应力测量,完成90段压裂试验和34段水压裂隙印模试验,根据测得的地应力及其方向,揭示场址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场址地应力... 为了给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提供应力边界条件,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场址内部的4个钻孔中进行地应力测量,完成90段压裂试验和34段水压裂隙印模试验,根据测得的地应力及其方向,揭示场址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场址地应力分布规律,结合室内测定的场址岩石启裂应力参数,根据地下实验室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地下实验室主体结构受力行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岩体地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深度为60~600 m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小于25 MPa,与场址钻孔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相比为低地应力水平。同时,σH普遍大于垂直应力(σv),表明场址地应力场主要受水平构造应力的控制。此外,所有测点的σH方向均为NE,优势方向为NEE,平均为N55°E,与北山预选区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基本一致。获得了斜坡道、竖井和水平巷道启裂指标的分布特征,为完善试验巷道和硐室的布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 地应力场 启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裂隙网络模拟在地下硐室稳定性中的应用——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纪景仁 王驹 +2 位作者 唐振平 李亚伟 凌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281-9287,共7页
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离散裂隙网络-离散元(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FN-DEM)耦合方法在花岗岩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探索研究。选取地下实验室工程勘察范围内代表性勘察钻孔和地... 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离散裂隙网络-离散元(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FN-DEM)耦合方法在花岗岩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探索研究。选取地下实验室工程勘察范围内代表性勘察钻孔和地表露头裂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单元软件3DEC构建离散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和等效岩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地下实验室-560 m水平试验巷道的硐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硐室开挖引起硐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裂隙与硐室开挖面相交部位发生应力集中现象,硐室围岩出现位移变形;在现有条件下,硐室围岩变形量较小,应力集中程度不高,地下硐室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地下实验室 离散裂隙网络 等效岩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地下实验室氡浓度测量与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程 郭聪 +7 位作者 丘寿康 张永鹏 唐泉 刘金昌 安广朋 龙亮 周莉 胡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采用多种测氡方法对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地下实验室空气及水中氡浓度,大厅墙壁及水池壁氡析出率进行了评估。测量数据显示:大亚湾地下实验室大厅墙壁不同地点的氡析出率值大小相差较大,但水池中的水氡浓度依然呈现出靠近水池壁处更高的... 采用多种测氡方法对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地下实验室空气及水中氡浓度,大厅墙壁及水池壁氡析出率进行了评估。测量数据显示:大亚湾地下实验室大厅墙壁不同地点的氡析出率值大小相差较大,但水池中的水氡浓度依然呈现出靠近水池壁处更高的现象。氮封及膜覆盖对地下实验厅及水池中氡浓度的降低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实验室 氡浓度 水氡 氡析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